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75
Browse
10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改進中央、地方及各級學校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3/05-2003/12) 林振春; 張德永; 蔡文瑜; 蘇桂枝; 林佳郁民國八十六年藝術教育法公布之前,學者漢寶德(民85)曾指出:我國的藝術教育一直沒有專法,也就是沒有獨立的制度,各級學校的藝術教育制度均等同於一般的學校,高等藝術教育等同普通大學。這樣一來,我們的藝術專業教育就與學術性教育混為一談了。這是很麻煩的事。因為我國在制度上向來缺乏彈性,藝術教育混在一般教育中,沒有獨立作業的機會,因此受到正式學制的限制,比外國要嚴重。 而教育部在「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中的「社會教育篇」,也特別提到「推展社會藝術教育,以充實國民美育素養」,作為社會教育的主要課題和發展策略。該報告書並指出:現階段社會藝術教育之推展仍存在若干問題,包括社會藝術教育專業人才缺乏、經費投資常感不足、質量尚待提升、城鄉差距大等問題(教育部,民84:109)。 基於以上的研究背景,本研究的目的總計有四: (一)探討中國大陸和英、美、法等國的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運作方式與特色。 (二)分析我國中央、地方與各級學校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運作方式。 (三)剖析我國各級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主要業務執掌、執行方案內容,並與相關業務執掌單位進行比較和區隔。 (四) 探討我國藝術教育行政組織運作的困境,並提出改進之道。Item 終身教育專業認證發展研究(教育部, 2009-12-31) 李明芬; 林振春; 黃明月; 陳雪雲; 鄭勝分Item 我國婦女教育辦理現況調查研究(教育部, 2002-01-01) 黃明月; 林振春Item 改進中央、地方及各級學校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2003-12-01) 林振春; 張德永; 蔡文瑜; 蘇桂枝; 林佳郁民國八十六年藝術教育法公布之前,學者漢寶德(民85)曾指出:我國的藝術教育一直沒有專法,也就是沒有獨立的制度,各級學校的藝術教育制度均等同於一般的學校,高等藝術教育等同普通大學。這樣一來,我們的藝術專業教育就與學術性教育混為一談了。這是很麻煩的事。因為我國在制度上向來缺乏彈性,藝術教育混在一般教育中,沒有獨立作業的機會,因此受到正式學制的限制,比外國要嚴重。 而教育部在「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中的「社會教育篇」,也特別提到「推展社會藝術教育,以充實國民美育素養」,作為社會教育的主要課題和發展策略。該報告書並指出:現階段社會藝術教育之推展仍存在若干問題,包括社會藝術教育專業人才缺乏、經費投資常感不足、質量尚待提升、城鄉差距大等問題(教育部,民84:109)。 基於以上的研究背景,本研究的目的總計有四: (一)探討中國大陸和英、美、法等國的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運作方式與特色。 (二)分析我國中央、地方與各級學校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運作方式。 (三)剖析我國各級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主要業務執掌、執行方案內容,並與相關業務執掌單位進行比較和區隔。 (四) 探討我國藝術教育行政組織運作的困境,並提出改進之道。Item 我國社會藝術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及問題分析(臺北市:教育部, 2004-11-01) 林振春; 張德永; 劉婉珍; 潘淑芬; 林純真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社會藝術教育隨著社會教育的發展呈現出人本化、多元化、生活化、社區化等特性,對公民社會的養成也相當重要。特別是經濟發達之後的社會,全民藝術教育的涵養更具有人文教育的意義,對社會之整體與均衡發展頗具價值。現階段社會藝術教育之推展仍存在若干問題,包括社會藝術教育專業人才缺乏、經費投資常感不足、質量尚待提升、城鄉差距大等問題,亟需要加以深入瞭解、分析與改善。基於以上背景,本研究的目的有三: (一)探析社會藝術教育相關理論與文獻。 (二)探析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推展現況。 (三)探析改善我國社會藝術教育現況之道。 析而言之,本研究研的研究問題有如下五項: (一)社會藝術教育相關理論文獻為何? (二)國外先進國家推展社會藝術教育概況為何? (三)我國社會藝術教育相關政策及法令為何? (四)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機構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計畫及措施為何? (五)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機構推動社會藝術教育的問題和困難? 貳、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有文獻分析、焦點團體訪談、結構式問卷調查,以及開放性問卷調查等四種。首先透過文獻分析瞭解我國社會藝術教育的發展歷程及特色,接著邀請社會藝術教育學者專家進行座談,以瞭解我國社會藝術教育的現況及相關問題,透過以上的問題背景分析,研究小組乃擬訂兩種問卷進行調查。第一種為結構式問卷,針對社會藝術教育行政機關、社教館、博物館、藝術教育類基金會等單位進行調查,共發出326份問卷,回收101份,然後進行統計分析。第二種為開放式問卷(輔以直接訪談或電話訪問),主要針對社會藝術教育行政機關、私立基金會等民間單位進行調查,共發出21份,回收21份,然後將問卷回收結果進行質的分析。 參、研究發現 (一)社會藝術教育政策或業務範圍混淆不清或權責不清。 (二)公私立社會教育機構,都有相似的人力、經費與缺乏制度或長期性規劃等問題。 (三)社會藝術教育機構的主要服務對象為一般成人,以及學生和兒童。 (四)社會藝術教育機構人員專業背景及進修均呈現不足現象。 (五)社會藝術教育機構普遍有人力不足或不均衡的現象。 (六)社會藝術教育機構經費來源固定,但不充足;支出則以課程或活動費用較多。 (七)社會藝術教育機構自主程度高。 (八)社會藝術教育機構的課程教材大部分需要機構或教師自編。 (九)社會藝術教育機構資源運用相當多元。 (十)社會藝術教育機構評鑑制度之成效待落實。 肆、研究結論 (一)社會藝術教育在範圍上太過廣泛,各界認知程度不一。 (二)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和法令規定與執行機關的認知產生落差。 (三)社會藝術教育機構的主管或主辦單位產生權責不清狀況。 (四)公部門和民間私部門普遍缺乏社會藝術教育的價值觀和素養。 (五)社會藝術教育與學校藝術教育關係密切無法分割。 (六)社會藝術教育機構人才的培養需要積極進行規劃。 (七)社會藝術教育機構的經費出現不均與不足情況。 (八)社會藝術教育機構缺乏適當的課程教材。 (九)社會藝術教育機構缺乏有效的評鑑機制。 伍、研究建議 一、立即可行建議 (一)請相關主管單位釐清社會藝術教育的業務權責。 (二)訂定社會藝術教育推動的分項領域發展目標。 (三)培育社會藝術教育的志工人力。 (四)強化企業或社區機構參與社會藝術教育的動機。 (五)掌握和調查社區民眾的藝術學習需求。 (六)強化學校推動社會藝術教育的角色與功能。 二、長期性建議 (一)成立專案小組研議社會藝術教育法規的修訂方向。 (二)訂定鼓勵企業和社區推動社會藝術教育的具體辦法。 (三)訂定社會藝術教育經費編列的基本法規。 (四)增加培育社會藝術教育專業人才的管道。 (五)鼓勵社會藝術教育課程與教材的研發和編製。 (六)進行建立社會藝術教育環境指標之研究。Item 社會教育專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2011-10-01) 林振春本書共分為社會教育政策的發展、家庭教育的發展、外籍配偶教育的發展、老人教育的發展、成人識字教育的發展、社區教育的發展、社區大學的發展、學習型城市的發展、隔空教育的發展、社會藝術教育的發展、展望未來——邁向品牌社會等章。Item 民間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政策合作關係與發展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1-12-01) 林振春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了解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政策的合作關係,透過蒐集整理各級政府有關社會福利政策民營化的文件檔案與政策法規,及調查100家民間非營利團體組織,對於政府各項社會福利民營化措施的切身感受,經由統計分析之後,可以歸納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有下列八點: 1、民間非營利組織偏好個案委託和方案委託的模式,對於BOT的偏好較低。 2、如果採BOT或BOO模式來參與政府社會福利政策,民間非營利組織最重視金融狀況的充裕。 3、如果採公辦民營模式來參與政府社會福利政策,民間非營利組織最重視營運管理與專業輔導培訓,對於承接能力與財務狀況也認為重要。 4、如果採個案委託模式來參與政府社會福利政策,民間非營利組織最重視經費補助。 5、如果採方案委託模式來參與政府社會福利政策,民間非營利組織最重視承接能力與經費補助。 6、民間非營利組織偏好直接與政府合作的模式,或是進行政策倡導與遊說;最不支持的乃是直接涉入競選活動。 7、民間非營利組織對政府社會福利政策推動的評價普通,特別是「政策執行」和「經費」兩項的表現特別偏低。 8、民間非營利組織參予社會福利的主要理由是為了落實社會服務理念。 據此本研究提出兩方面的建議: 一、對政府推動社會福利民營化的建議 1.採取合作模式與民間非營利組織互動 2.提昇基金會與社會福利團體的承接業務意願和能力 3.經費額度應有合理的估算制度 4.進行各縣市政府社會福利業務人員的觀念講習 5.逐步建立各承接社福業務之非營利組織的能力與信譽評等 6.提供營利團體參與社福業務的機會 二、對於民間非營利組織參與社會福利政策研究方面的建議 1.進行每一種互動模式的細部研究 2.進行各縣市的地區性研究 3.進行不同社會福利業務的分類研究 4.針對有經驗者進行質性研究Item 社區大學設置輔導辦法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2000-01-01) 林振春Item 悅讀讀書會(臺北市:陽昇教育基金會。, 2005-05-01) 林振春; 詹明娟本書內容循序漸進的安排,期能協助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做自我需求與階段性目標的理解。 第一章讀書會您上路了嗎?談無論您在什麼階段可以去預備的資源以及能力配備。第二、三章談的是全民閱讀與認識讀書會。第四、五章探討讀書會帶領人的腳色與功能、如何經營與運作。第六章是運用思考工具心智繪圖,幫助自己做關鍵字的整理摘要與思考脈絡的架構化。 接下來了解如何選擇媒材、閱讀、解讀與導讀分別再第七至第十章作深入的工具認識與實務操練。當帶領技巧研讀完畢後,第十一章進行方案規劃、流程設計等。在附錄一中提供了十二套方案實例。緊接著第十二章為議題的呈現與討論技巧。在第十三章團體敏銳度訓練此主題下分享了二十多種體驗活動。在第十四、十五章分別就讀書會社區資源的運用,以及如何做好讀書會評鑑、如何傳承等做了最後的眉批。 本書編輯特色在於每章節綱要的整理與心智繪圖所呈現的章節脈絡複習圖,方便培訓講師應用摘要授課及成員提綱挈領,方便複習與回想。Item 植物人社會的危機與對策(臺北市:師大書苑。, 2007-12-01) 林振春從相關老人教育政策的研訂、學理的探討,以及實務推動等角度觀察,的確展現出漂亮的成績單。然而,令人關心的是,在社區高齡教育的政策面與實務面兩者間實際情形為何?相關跨學科的研究成果,以及彼此間協同驅力究竟如何?能否灌注實務工作產生加乘效果?基此,本書將第一部分聚焦於社區高齡教育理論的深化研究,抓緊相關重要議題的探索;第二部分則立基於台灣社區高齡教育實際現況剖析,並據以匯聚多維經驗,提出問題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