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集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1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9-09-??) 甄曉蘭; 李涵鈺課程的改革與變動,必須要具體評估其所產生的效益,才能判斷其改革的價值與意義,也才能據以推動進一步的改進與修正。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多年以來,雖有許多論文著述檢討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及其實務問題,但較少有以實徵評鑑研究確實評估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的實際成效與影響者,而有關偏遠地區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的調查研究,則更是付之闕如。本研究主要透過焦點小組座談方式,分區訪談全省各地偏遠國中教務主任,藉以了解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對偏遠國中的課程實踐所產生的衝擊,及其對學生學習所產生的影響。根據焦點小組座談資料的分析,本文從實務層面所產生的困惑、配套措施所衍生的問題、學生學習所浮現的現象等三個層面,來討論偏遠國中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的處境,藉之反省檢討改革理想與現實產生落差的因素,並提出一些相關改進建言。Item 從八年研究實驗課程經驗反思高中課程改革的挑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3-12-??) 宋明娟; 甄曉蘭; Min-Chuan Sung Hsiao-Lan Sharon Chen高中課程改革的問題牽涉多端,本文旨在藉由美國二十世紀30至40年代之著名教育實驗「八年研究」中的課程議題,反思高中課程改革所面臨的挑戰。論述架構主要分為四個層面,首先回顧八年研究實驗課程的歷史意義與評價,其次討論八年研究推動過程中所涉入的課程實務議題;繼之據以提出八年研究實驗課程經驗的批判反思,來釐清課程改革之目的、定位、意義與價值的重要;最後則延伸探討其對高中課程改革的啟示,藉之,希冀能為臺灣高中課程改革議題,提供不同的思維面向,以促進更審慎、更周延的高中課程改革決策。Item 透視官方知識之生成一一高中「生活科技」教科書政治脈絡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6-??) 王雅玄; Ya-Hsuan Wang本研究從課程綱要轉化為課程文本的教科書政治中,透視官方知識的生成。為釐清政策形塑背後各種利益團體的微觀政治,本研究以多重方法檢視高中生活科技新課程綱要對不同對象的意義,包括訪談四大出版社教科書編寫者與經理八位、分析國立編譯館教科書審查意見55件、電話調查全國高中教科書選用209所,分析教科書編寫、審查與選擇政治。歸納教科書編審選之制度外政治有立委與企業界,制度內政治有教科書政策、國立編譯館、出版社、學校、學科專家、教師。受制於眾多政治性因素,專家學者與出版社妥協於制度外力量,學校教師終究淪為學科邊緣化的幕後推手。總結此次生活科技的課程變革,仍是由上而下的威權建構形式,並未彰顯解構威權與挑戰菁英的草根改革。臺灣科技教育仍移植美國模式與知識建構的威權運作,缺少自己的本質與主動,性。Item 透視官方知識之生成一一高中「生活科技」教科書政治脈絡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6-??) 王雅玄; Ya-Hsuan Wang本研究從課程綱要轉化為課程文本的教科書政治中,透視官方知識的生成。為釐清政策形塑背後各種利益團體的微觀政治,本研究以多重方法檢視高中生活科技新課程綱要對不同對象的意義,包括訪談四大出版社教科書編寫者與經理八位、分析國立編譯館教科書審查意見55件、電話調查全國高中教科書選用209所,分析教科書編寫、審查與選擇政治。歸納教科書編審選之制度外政治有立委與企業界,制度內政治有教科書政策、國立編譯館、出版社、學校、學科專家、教師。受制於眾多政治性因素,專家學者與出版社妥協於制度外力量,學校教師終究淪為學科邊緣化的幕後推手。總結此次生活科技的課程變革,仍是由上而下的威權建構形式,並未彰顯解構威權與挑戰菁英的草根改革。臺灣科技教育仍移植美國模式與知識建構的威權運作,缺少自己的本質與主動,性。Item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9-09-??) 甄曉蘭; 李涵鈺課程的改革與變動,必須要具體評估其所產生的效益,才能判斷其改革的價值與意義,也才能據以推動進一步的改進與修正。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多年以來,雖有許多論文著述檢討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及其實務問題,但較少有以實徵評鑑研究確實評估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的實際成效與影響者,而有關偏遠地區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的調查研究,則更是付之闕如。本研究主要透過焦點小組座談方式,分區訪談全省各地偏遠國中教務主任,藉以了解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對偏遠國中的課程實踐所產生的衝擊,及其對學生學習所產生的影響。根據焦點小組座談資料的分析,本文從實務層面所產生的困惑、配套措施所衍生的問題、學生學習所浮現的現象等三個層面,來討論偏遠國中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的處境,藉之反省檢討改革理想與現實產生落差的因素,並提出一些相關改進建言。Item 從八年研究實驗課程經驗反思高中課程改革的挑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3-12-??) 宋明娟; 甄曉蘭; Min-Chuan Sung Hsiao-Lan Sharon Chen高中課程改革的問題牽涉多端,本文旨在藉由美國二十世紀30至40年代之著名教育實驗「八年研究」中的課程議題,反思高中課程改革所面臨的挑戰。論述架構主要分為四個層面,首先回顧八年研究實驗課程的歷史意義與評價,其次討論八年研究推動過程中所涉入的課程實務議題;繼之據以提出八年研究實驗課程經驗的批判反思,來釐清課程改革之目的、定位、意義與價值的重要;最後則延伸探討其對高中課程改革的啟示,藉之,希冀能為臺灣高中課程改革議題,提供不同的思維面向,以促進更審慎、更周延的高中課程改革決策。Item 透視官方知識之生成一一高中「生活科技」教科書政治脈絡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6-??) 王雅玄; Ya-Hsuan Wang本研究從課程綱要轉化為課程文本的教科書政治中,透視官方知識的生成。為釐清政策形塑背後各種利益團體的微觀政治,本研究以多重方法檢視高中生活科技新課程綱要對不同對象的意義,包括訪談四大出版社教科書編寫者與經理八位、分析國立編譯館教科書審查意見55件、電話調查全國高中教科書選用209所,分析教科書編寫、審查與選擇政治。歸納教科書編審選之制度外政治有立委與企業界,制度內政治有教科書政策、國立編譯館、出版社、學校、學科專家、教師。受制於眾多政治性因素,專家學者與出版社妥協於制度外力量,學校教師終究淪為學科邊緣化的幕後推手。總結此次生活科技的課程變革,仍是由上而下的威權建構形式,並未彰顯解構威權與挑戰菁英的草根改革。臺灣科技教育仍移植美國模式與知識建構的威權運作,缺少自己的本質與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