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6
Browse
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非慣性視覺之平面廣告表現應用與研究(2013) 何立民; Ho, Li-Ming平面廣告的演進,隨著時代的變遷與大環境的影響,不但風格形式趨向多元與獨特性,其中最引人注目並造成話題的,往往是挑戰消費者慣常視覺經驗與認知的廣告表現。本論文的主要研究與創作目的是企圖系統性的歸納出「非慣性視覺」之特徵與原則,並探討其實際作為平面廣告設計上的應用與價值性,以追求創新性、創意性的廣告表現,提供給廣告創意人一個可發展的創意思考角度與執行手法。 本創作研究運用質性研究中的「內容分析法」與「文本分析法」,從視知覺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探討超現實主義、錯視手法、歐普藝術、立體主義、抽象表現主義、符號學與廣告學的理論,解析各學說中具非慣性視覺的特徵與風格,以KJ法歸納整理成八大類非慣性視覺表現的手法。並蒐集國內外平面廣告實例印證,最後實際運用非慣性視覺創作法則於平面廣告創作上。 本研究歸結出以下幾項結論: (一)非慣性視覺取決於不同的視覺元素如何和諧共存、巧妙運用。即使視覺產生的不對稱、不對比的刺激感與不安定性效果,也能因完形心理,在觀者心理自動產生抗衡力量,在知覺上達到視覺平衡,馬上形成心理共感的認同。 (二)從廣告實例的蒐集與分析,可歸結出非慣性視覺主要可分為造形、視覺與心理三大方向。並依技法與特徵,再分為形像特徵轉變、比例大小反差、異物融合變異、多視點透視、矛盾巧合錯視、變動的幻視、物像類比暗喻、符碼圖像化等八大創作法則。創造非合理性的視覺顛覆經驗,才得以吸引觀者注目。 (三)透過非慣性視覺的創作法則實際應用於平面廣告創作上,發現不同表現形式均能呈現獨立個性與風格,另可交互運用達到加乘效果。非慣性視覺表現的重點不在玩弄欺騙視覺的花俏技法,而在展現廣告創意與視覺的層次與深度,觸發觀者共鳴感動的思考與理解,這才是真正的價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