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6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恐怖美學應用於霸凌議題海報創作研究(2020) 顏若筑; Yan, Jo-Chu人們從單純的來往到精緻的社會化行為之中,衍生了霸凌文化。霸凌隱藏在人類社會化與國家進步歷程之中,成了社會中極重要卻也常被忽視的議題。對於是非對錯的認知判斷,囿於立場與諸多因素而常處於模糊地帶,不再以社會道德角度去思考。霸凌不再是單一的欺壓與抵抗的反社會行為,而是一種行為情境更複雜的利害對應關係。面對需要更加複雜思考的世界,海報媒體特性具有審視議題的功能性,亦可承擔新世代賦予的任務與展現。本研究目的為呼籲人性平衡,期許透過議題參與感實踐公民權責並喚起社會公平正義。從文獻分析中得知,霸凌行為的三種特性:加害、被害、旁觀,以及恐怖美學的表現特徵;輔以,當今時下難解的社會議題以敘事海報方式呈現。從案例分析中取樣冷戰時期-二次世界大戰後時期之海報創作,以區域性代表-波蘭海報創作與聯盟性代表-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之中分析應用恐怖符號元素,透過敘事性的視覺張力與中文字義意境表達霸凌情境的八種困境:排擠孤立、循環、暴力、施壓、自我膨脹、盲目、無視、選擇,達到宣傳與說服的功能性,引起觀看者進入情境的七種解讀:加害者、受害者、默許者、助虐者、旁觀者、陪伴者、護衛者身份感受。結合恐怖美學學理與元素解析、霸凌與海報的探討,製作八個主題,每個主題各兩個作品:因與果,共16張海報作品。經由創作驗證後,獲得結論如下:一、打破菁英主義觀念的社會強弱刻板印象,跟上世界化風潮使第三勢力覺醒。二、喚醒霸凌之中沈默的旁觀者,鼓勵其道德參與恢復群體人性平衡。三、落實公民權責教育,能促進群體中理性溝通與和平共存。四、透過海報的恐怖美學的嚇阻作用審視自我於社會行為中的表現。Item 普普風格之海報設計創作與研究(2010) 余欣玲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的西方社會,充滿各種矛盾與衝突,一九六○年代正處於戰後嬰兒潮交替的世代,這批新的輕年思想注入社會,掀起了一波全新的藝術風潮,普普藝術受到當代社會變遷的影響,在思想上與傳統藝術相較之下有很大的改變,普普形成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卻可以迅速的影響整個社會,從電影、文學、繪畫、服飾與各類商品等都可以看到普普的蹤影,這股藝術潮流由歐洲跨海來到美國,在美國發展為一種具有強烈美式文化氣息的藝術風格,因為它的大眾特質,因此可以容易的與群眾相互結合,六○年代的普普藝術可以說是一個社會影響藝術;藝術影響社會的重要藝術時期。 普普藝術因為與大眾密切結合,更能顯示出藝術家對於當代社會的觀感, 它的創作手法與風格至今仍隨處可見,本研究希望透過探討與分析整理後,了解普普藝術的始末與表現形式,進而以筆者自己的生活觀點出發,用普普的精神透過海報設計傳達出在不同時空下的感官。Item 新藝術繪畫風格表現形式運用在 搖滾樂團海報上之創作與研究(2010) 侯彥仰; HOU YEN-YANG新藝術繪畫風格的元素來常被運用在生活中的海報、圖像、插畫等平面設計之中,而新藝術繪畫風格的元素經常賦予流暢、華麗、奢華之感受,但是在資訊和圖像都不斷爆炸的當代,我們面對的已經不是只有特定風格的表現,而是各種不同的元素組合拼貼而成的新的型態的藝術內容。 海報設計是傳達商品訊息時,常被利用的重要廣告媒介,優良的海報設計能迅速吸引大眾目光並準確地傳達廣告訊息;搖滾樂團海報也是如此,透過豐富的圖樣、色彩元素,創作出屬於個人自我特色,在尋求海報資訊之餘,也能同時得到美的視覺享受。本設計創作研究期望能營造出資訊與美的協調感、元素與樂手間共存之和睦感,透過海報畫面配置展現出新的風貌。 隨著當代搖滾音樂與潮流變遷,人們對藝術的感受也衍生到具有流行、搖滾樂團海報中,當代搖滾海報這個具有無限可能的表現題材,在運用上可以呈現了更多的可能性;而新藝術為一種內容豐富與細緻的表現手法,在音樂的媒體表現上,呈現了令人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本設計創作對新藝術繪畫風格相關之文獻資料,與搖滾樂團海報作品進行蒐集整理、分析,以統整獲得其新藝術繪畫風格的元素與搖滾樂團海報作品的相互關連,運用手繪風格,再結合電腦繪圖處理之技術應用,以平面設計表現形式呈現創作作品,希冀在新藝術繪畫風格的搖滾樂團海報作品表現中,從舊元素融合流行搖滾樂團與技術逬撞出不一樣的價值感受。Item 國軍平面文宣海報設計之應用研究(2007) 鄭擇宗設計是一種創造的行為,透過設計的表現不但可以創新,也可以延續文化。而國軍內部各軍種的風格特性,形成了軍中特殊文化,經整理較具客觀性、代表性之設計素材,將其轉化為具符號圖像之元素,這些元素將有利於主題呈現,與觀者建立直接而良好的溝通,以達到視覺傳達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透過文獻資料的研究,分析討論國軍文宣海報的設計元素、編輯形式及實際案例的分析,產生設計發想與創作理念,最後運用電腦繪圖合成技術完成海報創作作品。 國軍文宣海報為軍中文化的特殊產物,海報內容可表現各軍種的風格特色與精神內涵,不僅可豐富、轉化部隊嚴謹、單調的刻版生活,同時具有凝聚向心、提升士氣的功能。Item 數位影像拼貼手法之創作研究 以時尚海報設計為例(2006) 劉夢燕近代藝術發展中,數位影像突破了傳統實體媒材的限制,帶來前所未有的技術革命以及充滿想像的未來。以平面設計的領域來說,雖然數位影像具有多元的呈現形式,但其創作發展仍多延續各項傳統的創作技巧,並在已有的基礎上予以強化,以展現更強烈的視覺張力。拼貼即為其中經常出現的創作方式,本研究的主要目標即是以新的方式運用拼貼技巧,並建立一種可供參考的數位影像創作模式。 受益於電腦科技以及網路的快速發展,數位影像已經成為一種融入大眾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與當下生活相關的影像素材在網路上垂手可得,也因此豐富了拼貼所能運用的素材。但這其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拼貼表現的本質及其目的為何? 如何透過拼貼呈現能引發讀者認同的廣告圖像? 本研究試圖以文獻探討的方式,研究、歸納進而導出結論。而在創作過程中可能因為挪用、複製等手段而引發的著作權問題,本研究也透過對現今數位影像創作關係的觀察,進一步提出看法與建議。 時尚與生活風格以及大眾的認同息息相關。而現今時尚海報為了強調商品本身的質感,仍多以華麗的攝影手法製作。因此本研究試圖以研究中所導出的結論運用於時尚海報設計中,大量運用取自生活中的時尚元素進行數位影像拼貼創作,建構出呈現時尚風格本質及意涵的海報圖像,以作為相關創作參考。Item 誇飾法應用於性別角色議題海報之創作研究(2018) 蕭華; Hsiao, Hua「誇飾」源於修辭學,是一種故意運用誇張的手法來修飾主題,以增加觀者印象,達到情感聯想或衝擊想法的方法。誇飾可分為「概念誇飾」和「形象誇飾」,透過修辭學、心理學、視覺應用等誇飾文獻的分析,轉介超現實主義、廣告、漫畫和動畫等視覺藝術理論到誇飾的表現中,並將性別角色的基礎理論從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的層面做主題的探討。本研究之研究方法以文獻探討為論述基礎,透過「德菲法」專家訪談,歸納對於誇飾法則之意見,彙整出誇飾的表現形式和設計流程圖。本研究結果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概念誇飾的方法有六種,分別為「比喻」、「比擬」、「借代」、「析字」、「象徵」和「引經據典」;(二)形象誇飾的方法有七種,分別為「尺寸比例的形變」、「造型的形變」、「反覆和數量」、「質感的替換」、「戲劇化」、「分割和重組」和「相異體的融合」;(三)結合修辭學的方法來構成誇飾設計之流程。綜合上述誇飾之研究,將海報創作主題以性別角色議題為核心,依據性別社會化歷程分為「文化用詞的改變」、「家庭教養」、「校園教育」、「霸凌」、「媒體傳頌」、「角色分配」和「社會空間」七個主題,將誇飾法應用於設計之創作研究。Item 對比形式於海報設計之創作研究(2006) 徐正浩自然界中所有的物體、造形之間,都存在著「對比」,無論是有機、無機或有形、無形的事物均有存在。「對比形式」的種類繁多,對其定義與種類,各家均提出其見解,但應用於「海報設計」創作上,卻尚無相關專題深入之介紹。 「海報」為最常見之設計媒材,也是最大眾化的傳播工具,而「對比形式」為最能營造視覺焦點的形式之一,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將可以達到最佳的視覺傳達功能,賦予海報更為豐富的視覺效果。 本研究共計六章: 第一章為緒論,旨在論述本研究創作之研究背景、動機與研究目的,並說明研究方法、流程、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則是文獻探討,藉由搜集各家詮釋之「對比定義」、「對比形式」內容種類、「對比形式」分類方式等理論,與分析現代「海報設計」作品中以「對比形式」為表現方式者,由這些作品中獲得創作啟發,並嘗試歸納出新的「對比形式」分類。 第三章是針對當代「台、日、韓」設計師之海報創作,做歸類與分析,並找出最普遍應用於「對比形式」海報創作之元素,作為後續海報創作的參考,包括:常見對比色彩、樣式等。 第四章將敘述本研究之創作理念、表現方法,並簡述本研究創作作品所運用之電腦影像合成技法與系列作品創作過程。 第五章是針對環境保護、兩性關係等主題,利用「對比形式」從事系列海報創作,一共創作十二張作品,並就「對比形式」應用與設計理念做說明。同時設計相關衍生性作品。 第六章為本文結論,提出經由文獻分析、歸納與實際創作後的驗證心得與「對比形式」的新分類方法,提供創作心得予學習者參考,並說明後續研究的可能性與方向。 關鍵詞:對比、對比形式、海報、海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