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6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角色智慧財產授權之品牌設計探討(2024) 李佩珊; Lee, Pei-Shan自2018年起,台灣逐漸重視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以下簡稱IP)的經濟產業需求,此經濟範圍涵蓋智慧財產中的著作權交易,涉及文字創作如小說和故事、圖像創作如動漫與卡通,以及跨領域的影視、動畫與遊戲等一切可重複利用的授權與販售內容。賴文智(2021)指出文化創意產業中的IP,主要是指品牌加上內容的整體,並以知名度及愛好者為其授權交易的基礎;本研究目標以角色IP授權為主,因此可說角色IP不僅是圖像創作與設計,亦透過商業授權創造利益,以品牌經營增加知名度,總體目標是創造經濟且延續價值,透過不斷地授權不僅強化角色的喜好度更延續角色的商業生命。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的目標為:探討角色IP創作者與經營者在法律授權、角色識別設計與角色品牌三面向上的使用範圍、設計與經營方式;研究透過文獻分析得知角色IP授權的三大面向為法律、設計與品牌,再以文獻分析所得結論作為研究方法設計的架構,透過4個高度識別的國際個案分析與5個角色設計經營者的訪談分析所得:(1)角色IP授權涉及著作權授權後的商業利用與利益分享,以智慧財產權中的商標權保護,且商標權有利於角色生命的延續,另可透過營業秘密跨領域合作,擴大角色影響力;(2)角色設計在外在造型上需要符號識別化與簡化,其內在設定需要明確的世界觀與個性使受眾產生共鳴;(3)角色IP需具品牌獨特性與個性化以提高知名度,經營角色需積極與受眾互動以增加黏著度,才能在商業市場上提高授權能力。本研究提出角色IP可行的設計思考流程、品牌經營的可參考方式、及商標權的使用與維護;以及日後AI新科技影響設計相關領域時,後續可研究的參考資訊。Item 電視頻道品牌形象廣告之創意探討(2011) 徐翊鈞; SHU YI CHUNG台灣的電視產業蓬勃發展,競爭激烈,但是對於電視品牌的觀念卻非常薄弱。電視品牌如何被識別,如何在眾多競爭者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特別在「電視頻道包裝」-電視頻道的識別系統這部分,很多的電視頻道運用了很多的顏色,也製作了很多動態的形象廣告,這些製作物是不是能很清楚的表達電視頻道的核心價值、理念、願景。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了解什麼是「品牌」,特別針對「電視頻道品牌」做分析。接著討論電視頻道包裝(VI)部分,包括On Air Gaphic 和 Off Air Gaphics,然後針對On Air Gaphic部分中的形象廣告討論,導入案例分析,剖析各家電視台的形象廣告。也藉由ZMET(隱喻抽取技術)研究,請電視台工作人員蒐集圖片做為線索,透過圖片中所含的隱喻,藉由有效的探索與創造心智活動,分享視覺隱喻背後所隱藏的構念,整理出來的構念和圖像資料也作為形象廣告創作的元素。 ZMAT研究和案例分析以新唐人亞太電視台為例¬,一個國際性的電視台。結論的部分為:(1) 「安全感」、「包容」、「融合」、「自信」等共同構念(construct) 是屬人心中最深層的對於「唐」的想法。(2) 抽取出來的共同構念(construct)中,發現很多的的構念(construct)是屬於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安全感)第二階層安全需求和(自信)第四階層尊重需求。(3) 把很多電視台形象廣告的元素解碼,看見他們在調性、表現形式和製作技術(tone . format . technique)上如何運用,對於從事電視頻道品牌形象廣告設計上有很大的幫助。(4) 創作運用的元素很豐富,但是表現方式必須根據核心價值延伸,符合核心價值的表現才是關鍵。(5)從ZMAT研究、案例分析到創作電視品牌形象廣告,是有連貫性的。Item 地方特產品牌應用於視覺設計創作之研究(2007) 朱盈珍本研究主要探討:如何應用視覺設計建構地方特產品牌形象,俾利地方特產在市場上之行銷及宣傳,並以新竹縣新埔鎮客家柿餅作為實際案例,進行視覺形象設計與品牌之間的關聯性研究。 透過文獻的探討,本文歸納出「色彩」、「圖形」及「文字」為視覺傳遞的主要要素,進而提出視覺設計理論應用於地方特產品牌應達成:傳達商品訊息、建立品牌認知、刺激消費需求與宣傳地方文化等四項任務。研究結果則顯示:視覺設計在輔助塑造產品的品牌形象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若能建立獨樹一格的地方特產品牌,將有利於產品的市場宣傳及行銷。 「設計」不侷限於商業實用性的功能面向,更是文化及生活的一部份;在消費文化產品中注入設計概念進行品牌推廣,更能彰顯商品的文化附加價值。同時,當消費者了解到設計價值的重要性與存在的意義之後,將更有助於提昇消費者的生活美感。 本研究由分析結果擬定設計策略,以作為視覺設計應用於地方特產品牌之創作基礎,使地方特產之視覺設計更具創意與文化使命Item 健診中心的視覺形象設計之創作與探討-以梅約醫學健診中心為例(2010) 涂德正; Te-Cheng Tu人類獲取資訊的重要來源是視覺,而在企業形象日益被重視的今日,企業識別系統(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隱含著企業精神與願景,無疑地是企業界與外界溝通之主要視覺語言。林磐聳:「將企業經營理念與精神文化,運用整體視覺傳達系統,傳達給企業體周遭的關係者或團體,並掌握使其對企業一致的認同感與價值觀。設計出來之作品,和商業上發生關係,能在大眾視覺上留下好印象設計,設計是一種策略,一種與產業的更有效率的結合,也是一種對消費社會的無形影響力(馬場雄二,1986,5)」。 醫療機構作為企業實體的一環,其形象之建立有賴於從有自身的視覺識別系統開始,進而樹立形象,成為一個信賴品牌。本研究選擇「梅約醫學健診中心」個案作為探討醫療機構行業特性與識別系統發展之對象。藉由探索民眾在選擇健檢機構時所考量的因素,發掘其視覺標緻之意象。希望透過健康檢查視覺形象系統的建立,讓人們瞭解健康的意義,使生理及心靈、生活和環境,都能達到和諧均衡關係。 研究發現,民眾對於「先進的健檢儀器設備」、「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醫師的專業能力」較為重視;而對於「休閒設施完善」、「健檢機構採取會員制度之福利」較為不重視。本研究試圖找出健診醫療企業獨特的文化,發展色彩、造型作為設計語彙,冀望設計作品日後可以作為醫療健診機構標誌,在設計或修改時的參考。Item 衝浪品牌的視覺識別設計表現(2009) 王偉民摘要 台灣的衝浪運動已發展多年,目前有不錯的規模,各地的衝浪俱樂部、商店相繼成立,國內也陸續引進了許多的世界知名衝浪品牌;雖然這項運動在台灣已漸漸受大眾所知,但這些品牌和周邊產品幾乎都是國外進口的,它們並沒有屬於針對台灣地區所發展、設計的商品,除了價格十分高昴外,更欠缺地區的獨特性;台灣地區的衝浪運動是從各地的俱樂部開始發展起來的,許多俱樂部也因此擁有相當的知名度和消費群,本研究試著以建立俱樂部的識別視別系統,發展出該公司的品牌,並藉以創造出具有獨特性、地區性的衝浪周邊商品。 在本研究中,首先透過文獻探討瞭解品牌的意涵、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設計的方法、衝浪運動的歷史文化以建立基本的學理知識;再來利用「個案研究法」,分析衝浪品牌的視覺形象及識別規劃,以及現有企業的品牌及視覺現況,並作深入的調查,並進行歸納、分析,作為創作的學理支柱。之後再延續個案分析與歸納所得的結論,將所得的品牌相關理念實際的應用於「藍洋衝浪俱樂部」的品牌藍圖及視覺識別設計與創作上,結合文獻探討中整理、歸納所得的品牌相關理論、視覺傳達設計、設計方法與衝浪運動的歷史與文化等,進行實際的創作。 在創作的過程中,因為有系統化的分析並以各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的學理為基礎,因此在創作的過程中進行的十分順利,雖然創作是一個具有相當主觀意識的行為科學,但能夠透過科學的方法來輔助,將使本研究的創作更具價值,也讓筆者在過程當中收獲良多。 最後本研究共歸納出以下幾點心得與結論: 1. 品牌是一個商品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舉凡衝浪的商品和其他的運動知名品牌,皆有其獨特且系統化的品牌形象和識別,其商標的設計及顏色的選擇上,皆以簡單為原則。 2. 台灣衝浪運動與國外的衝浪運動發展過程相似,以俱樂部的方式開始群聚經營,隨著從事運動人口的增加,對設備及產品研發產生需求,開始改良並製作符合衝浪者需求的產品,因此本研究以國外知名品牌為案例,將現有的藍洋衝浪俱樂部,以「品牌」的概念行銷,建立特有、完整視覺識別系統,並實際應用於相關生產的產品當中。 3. 品牌創立的初期,因人力、物力、資金等尚無法達到市場上的規模經濟,因此在商品的創造上可結合其他企業進行資源的整合,例如與知名的衝浪板品牌合作,結合其專業的製作技術,設計符合本地市場的產品。 4. 品牌的發展應注重文化性,以求與市場不同的獨特性,這次的創作當中,將烏石港衝浪環境中特有的「消波塊」、代表當地衝浪語言的「明」字中文字樣、代表噶瑪蘭族的植物「大葉山欖」等元素加入創作當中,除了可增加獨特性外,並能利用其特有的文化特質行銷。Item 國際連鎖服飾品牌空間設計表現形式之研究(2015) 丁敬桓; Ting, Ching-Heng過去在單一的銷售模式下,商品喜好的選擇成為消費者購物時直接的考量因素,也佔據大部分的購買意願,然而在服飾產業中,近年來隨著品牌效益的增加,多元且富含品牌特色的商品不斷的推陳出新,更由於生活品質的提升及各式服務流程的豐富下,顧客於消費時的購買傾向,不再只停留於商品本身,漸漸的也轉往至其它因素上,造就品牌經營呈現多元化的樣貌,因此透過實體商業空間的呈現,使消費者能進一步的接觸企業品牌,便有可能是品牌吸引力的另一項要素。同時隨著近幾年來因為國際連鎖服飾的興起,同步於國外的導入下,帶入品牌整體意象的思維傳達,呈現國際的標準化策略,結合品牌意象導入至空間的脈絡,漸漸的成為品牌經營的一部分,因此本研究藉由近年來國內引進之三大國際連鎖服飾品牌UNIQLO、ZARA、GAP為案例探討,透過既有文獻輔以實地觀察之結果,比較分析各品牌間之空間形式及特徵,並結合品牌沿革之發展,進而延伸至空間識別,瞭解到日本UNIQLO於空間形式上,透過制序及條列式的空間安排,作為整體之規劃;西班牙ZARA透過品牌語彙的延伸呼應至空間營造,採用黑白色系的強烈對比,延伸其簡潔俐落的品牌理念;美國GAP則是以其清爽、休閒的品牌精神打造其購物空間,藉由其元素構成,完整詮釋品牌的背景特色。因此藉由其差異性及發展趨勢,彙整出創作之基礎,依據品牌背景的意涵,規劃適宜之服飾空間。透過虛擬空間之操作,對應其背景沿革,塑造其形式及特徵,進一步導入於品牌空間之呈現,結合店頭、店內及展示之整合,傳達品牌欲訴說之形象特質及意涵,藉此完整的將品牌與空間有效的整合,使空間不僅只於視覺感官的體驗,同時更是品牌意象的延伸。最後並採取意象圖面模擬之呈現,對應至前述分析及歸納,結合空間識別的思考模式下,創造符合具有特色的服飾品牌之空間氛圍,希望藉由本研究之結果,能提供未來相關連鎖服飾商品展售空間於設計規劃之參考。Item 中等學校學校識別研究與視覺行銷應用(2005) 李淑芬摘 要 近年來,因人口出生率遞減,各國高中未來將面臨招生不足或招生素質不理想的現象,因此各學校必須發展學校特色與提昇競爭力。本研究從品牌塑造及其行銷概念、非營利組織本質、學校品牌及學校行銷、CIS與SIS的構成關係,探討學校品牌識別建立的理想模式,可能有的設計要素及網路時代,如何運用媒體強化學校形象,發展各校特色,提昇競爭力。本研究預期由下列幾項問題的探討,藉以規列中等學校識別與視覺行銷的應用策略。 一. 探討中等學校品牌識別的意義。 二. 探討中等學校識別之建立的設計要素。 三. 探討中等學校識別建立的宣傳與媒介。 根據研究結果,得知下列結論:學校識別(SI)需於日常的學校經營中確實執行,才能真正對於創造品牌價值有所助益。建立學校品牌識別時,設計要素包含有:內部的品牌聯繫及願景、外來環境的自我及競爭分析、 確立學校識別指認、建立學校識別管理方法。而其視覺行銷的具體做法,則是建立學校識別的視覺基本與應用設計系統,透過設計系統視覺化、系統化的有效傳播特質,促進學校優勢的公共關係,來提昇學校的形象與知名度。由於網站品牌識別系統「可介紹品牌的特性、功能、定位及其價值 ,增加目標大眾對品牌的了解與感覺」的特質,正符合了學校識別的宣傳與媒介。Item 國產水果品牌形象暨識別設計研究—以台中市大坑地區柑桔產業為例(2005) 周筱盈; Chou, Hsiaoying加入WTO之後,國內的農業競爭力頓時面臨了重大的考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了協助農民突破行銷過程中所遭遇的發展限制,推行了「國產優良品牌水果蔬菜品質認證制度」,目的是希望能讓國產水果蔬菜以「品牌是品質的保證、品質是品牌的後盾」的區隔策略來贏得消費者的支持,同時以造福生產者、運銷者及消費者三方來開創市場競爭優勢,確保國產水果蔬菜永續經營的基礎。因此,國產水果品牌應運而生。 本研究試圖針對國產水果品牌形象的設計作一完整的分析與探討,並以台中市大坑風景區內的柑桔產業為例,提出一套完整的品牌識別設計。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採取文獻探討法、深度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及視覺創意設計法來進行。所得的結論用來發展一系列的視覺規劃。具體的研究結果呈現在視覺創意設計方面,以本土化、具親和力的訴求來發展品牌識別,在命名上以「地名+產品」創造出「大坑金選桔」的品牌名稱,設計的內容有品牌識別系統,吉祥物的開發設計、商品廣告海報設計及商品包裝設計等。研究結論包括1. 大坑金選桔視覺識別系統的持續應用;2. 品牌特色策略;3. 品牌持續推廣策略;4. 吉祥物結合行銷策略。研究建議有1. 擴大政府投資;2. 結合地方資源;3. 家族式的吉祥物開發;4. 代言人策略;5. 整合行銷傳播的應用;6. 商品的多元開發;7. 公關活動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