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6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攝影圖像創作之對比表現(2011) 溫婉伶; Wan-Lynn Wen攝影的本質使圖形(視覺)元素的運作受限於先天的環境條件。但是,作為一種傳達的工具,創作者仍需去組織、安排視框內的圖形元素。對比(Constract)是有效的基本構圖方式。若能運用對比表現拍攝,依循客觀原則組織訊息,便能表達主客關係、加強彼此的效果,並帶來張力、美感與想像空間,也能突顯主題與吸引目光,增加圖像的訊息傳達效果。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個案研究分析與創作歸納出攝影圖像對比表現形式,提供給後續實務創作者應用之參考,本文之結論: (一) 對比表現來自於兩個(組)或兩個(組)以上元素間的並置,在攝影創作中,對比元素的組合與選擇來自於攝影者。常見的對比種類可分為形式與內容對比。將對比的兩元素視為主體與客體,可藉由單襯與互襯來表現。在構圖時,創作者透過視覺認知與心理展現完整的視覺形象。欲增加視覺元素的強度,可運用圖地關係中易被視為圖的特徵為依據。當主客體強度一致時,可運用完形法則表達關係,讓人將兩視覺元素連結。 (二) 個案分析中發現,觀者在與圖像的互動中,主題扮演重要的角色。當圖像中的元素較多時,可先依主題群化視覺元素,再鎖定對比組合。另外,視覺元素間的對比、內容對比、互襯是MAGNUM PHOTOS較常使用的對比圖像表現方式。此外,善用空間錯置將不同平面的對比元素組合、文字符號、擬人化的表現、同物種的虛實替換,皆為其增加趣味性、聯想與想像空間的手法與技巧。 (三) 在實際創作的過程中,對比視覺元素的選擇,會因為客觀環境的條件的限制,或是對象物的突然移動而改變,因此,在對比表現形式中加入了重新選擇的機制。另外,透過有形或無形線條、色彩或明暗的運用,可以使主體更加明確,增加圖像的傳達性。Item 表演藝術海報的視覺張力表現(2008) 鄭司維; Cheng,Szu-Wei現代藝術不管在美學或是表達形式上,似乎都有追求視覺張力表現的趨勢。一幅好的表演藝術海報設計必須同時具有傳達功能與審美價值,在視覺上也同時具有一種張力及運動感。簡單地說,那是畫面構圖中,各個文字、影像元素互相對比、衝突、平衡、融合、分裂的種種交互反應。觀者能從靜態的畫面中得到動態的視覺效果,除了運動中的瞬間定格畫面以外,平衡與對比也是造成動感的原因,依照完形心理學的理論,張力及運動感的原則,在於破壞人類的視覺平衡,使人有想辦法回覆平衡的傾向。本研究透過張力的觀念應用於海報設計上,藉以強化作品的傳達性與美感。最後本研究共歸納出以下三項結論: (一)藉由文獻探討,具體歸納視覺張力的產生取決於位置、色彩、形狀、運動等等引起,而產生各種張力的根源則在於知覺的作用。要讓一個版面產生視覺張力,可以透過適當的安排產生符合靜態張力之平衡性、動態張力之動態感、情感張力之對比性與色彩性來達到。其中最有效的就是要有張力的構圖,即使是不具動感的照片經過適當的裁切、擺在對的位置也能達到視覺張力的效果。 (二)經過蒐集與分析台灣表演藝術海報,得知造成一張海報具有視覺張力感的原因與特徵通常不只一項,它常同時具有動態與平衡的屬性,或同時具備三種屬性,而表現形式也同時呈現不同的特徵。這些特徵要能夠呈現真正的視覺張力,必須能夠達到統一性才行,統一性原則的目的使版面成為一個具有統一性的主體表現和層次感的設計,以連貫整體的視覺表現,進而使訊息的傳達效率更高。 (三)透過海報創作,發現具張力性的構圖在“平衡”上的要求超乎預期的重要,一張海報的構圖若失去了平衡感,或許得到一時的動態感與注目效果,但是這個注目性並不會是美的感受,它亦無法讓人耐看。但平衡之中沒有動態卻一片死寂。因此動態感與視覺平衡兩者間是呈現共生的依存關係,就像許多人常說的“恐怖平衡”,必須拿捏的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