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以解構主義的觀點探討後現代詩的視覺表現形式
    (2007) 劉宏怡
    本研究從近代哲學上的演變,結構主義轉為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的現象,探討哲學理論、文學理論中的思維如何影響平面創作的表現。法國社會學家德希達(Derrida)及其跟隨者保羅‧德曼(de Man Paul )提出了顛覆傳統的思考與閱讀模式,進入屬於文本的內在差異性閱讀的解構主義時期,提高了讀者的重要性,重新開展了對於事物的認識,啟發了世人對於萬物的審慎態度。 視覺傳達作品中的解構思維,除了從哲學與文學中有所擷取外,在藝術與建築中也得到了足夠的養分,如藝術中的未來主義、達達主義,以及設計領域中的解構主義建築,皆具有解構的思維,而這些思維也都可作為視覺傳達作品的養分汲取來源。解構思維最早引入設計創作的是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在形式上顛覆了建築師對於建築的觀點,也對整個設計界造成震撼與驚奇,而這樣的改變也漸漸地影響了平面設計界,如David Carson的作品,David Carson主張No More Rules,顛覆了以往的所有規則,給予平面設計作品很大的衝擊。 解構主義並不追求所謂「原創性」,無所謂什麼第一部作品,一切都是互參文本,其主張參照舊文本,賦予新意義,從新的角度與觀點,給予舊文本新的面貌,故此論文與創作也基於此理由,採用文學中的後現代主義詩人夏宇的詩作(夏宇的詩作一發表便帶給當代詩壇極大的衝擊性,其詩作中所呈現出的拼湊、斷裂、混雜、詞不達意、遊戲性語言等等的特點,呈現出解構主義在文學上的表現特徵,因此採用夏宇的作品是有其目的性的),賦予其新的形式,不再僅只是使用文字傳達其背後意涵,而是以設計的觀點,以視覺傳達的手法重新詮釋文學文本。 本研究試從文獻中取得解構主義形式的表現手法,及由文獻與案例中所歸納出的解構主義作品所具有的意涵,將之轉化為視覺形式,表現出解構主義的內涵:多元與多義、意義的虛化、模糊性、隨機與偶然、去中心化與無中心,且採用拼貼、模糊、重疊、扭曲、零碎等手法呈現之,將文學作品透過視覺傳達作品表現出新的面目。
  • Item
    記憶台灣—解構主義應用於文字造形之海報創作
    (2015) 林玠里; Lin, Chieh-Li
    文字的演變從早期的結繩記事到現今的文書、教育,文字在功能上不僅承載了訊息;文字在樣貌上,也可為一個時代的風俗民情、流行風格留下記錄。透過考察與研究,即可追溯當時的發展背景。現今文字大可分為兩大體系:表音的羅馬字母、表意的漢字。隨著這兩大體系的發展,各國因歷史朝代更迭和人種、文化、政治之間的差異,各個形成特有的文字。漢字屬於表意的象形文字,普遍使用於亞洲國家中,而正(繁)體字筆劃之間留存著豐富的美學與深厚的文史涵養,因此,本研究以文字造形結合解構主義作為研究主題。由於解構主義是一種打破框架的思維,透過分析AGI國際平面設計師聯盟中的海報案例,歸納出一套可以應用於海報設計的創作表現手法,最終的研究結果,共獲得十種解構表現手法:「扭曲」、「扭轉」、「分割」、「錯位」、「解散」、「幾何殘缺」、「有機殘缺」、「正相疊」、「負相疊」、「正負轉換」,並配合解構元素後,在海報的編排上可呈現出「動態」、「靜態」的方式,以豐富編排設計的可能性,並在海報的表現上達到創新的視覺設計。 創作實證以「記憶台灣」為題,是配合解構元素後所呈現之殘、缺等造形,來傳遞台灣舊時代之記憶中殘缺、不完整的意象。而創作題材的選定上,以台灣傳統的民藝與工藝為挑選範圍,是因其具有在地特色與藝術的考究價值,並透過本研究結果之十種解構手法,以海報創作呈現台灣這些即將消逝的技藝與文化,進而達到傳承與保護這些文化的意義。最終進行創作實證後發現,透過研究中文字造形範本所歸納的結果,將其套用在表意文字的創作上,運用二種以上之解構手法,較能豐富海報中視覺設計的表現力。
  • Item
    解構主義應用於社會議題海報之創作研究
    (2018) 洪千涵; Hung, Chien-Han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以及當代社會的快速變遷,環境與社會議題越趨複雜;各文化階層間的不同價值觀不斷浮現。解構主義自1960年代發展以來,其所強調的「去中心化」思維一直深刻的影響至當代。在面對近年來從台灣到國際上不斷發生的社會運動、事件與議題,本研究認為其背後的內涵與解構主義所具有的強烈批判性有著一定程度的連結;並且,由解構主義所主張的多元、自由、反權威等觀念,更是人們在面對各種社會事件時應具有的態度:不將思維侷限於狹隘的二元對抗,而是以更加多元的態度去容納。本研究旨在連結此二具有一定關聯性的社會議題與解構主義進行創作。透過對解構主義理論的分析,以及其於視覺藝術、建築、平面設計領域應用手法的比對彙整,將之轉化為視覺語彙,建構出此哲學理論運用於平面設計之方法;並以當代重要的「環境保護」、「國際衝突」、「社會政治」、「個人身心衛生」四大議題作為創作內容;透過平面設計中具有優秀表現與傳達能力的「海報」載體呈現。解構主義比起作為一種特定的風格,更像是一種開放的提問方式;本研究最終共獲得十項解構主義應用於平面設計之表現方法,分別為:「分割」、「拆解」、「重疊」、「集合」、「變形」、「殘缺」、「動態」、「多義」、「多元複合」、「自由隨機」;並透過創作實證,印證「解構主義」應用於「社會議題」時,在平面設計傳達上之聯結性與貼切性。希冀藉由此次創作,提供設計領域人員在圖像設計與應用上的新思維與新方向,亦透過海報此項媒體的視覺表現力與傳達力,讓更多人了解我們所身處的時代、文化與社會;進一步深入關懷與思考,展現設計的藝術性與教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