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幾何擬態應用於社會現象海報創作研究
    (2021) 朱俊達; Chu,Chun-Ta
    幾何圖形常見於各類藝術及設計的創作當中,包含平面設計、繪畫、雕塑、產品、建築等,在造形定義上,幾何圖形被歸類於抽象造形,模擬自然物態則是具象造形,兩者似乎為光譜的兩端,但以現今的設計觀點,兩者並非絕對的壁壘分明,故想探討不同的主題下具象與非具象之間的各種可能性。透過幾何圖形做為基礎視覺元素,以仿效各類事物的樣態做為模擬的視覺構成方式,將幾何圖形透過物像擬態的方式建構出視覺,明確表現其核心主題甚至呈現抽象延展概念。 本研究以案例分析法分析Tokoy ADC東京藝術指導俱樂部年鑑(Tokyo Art Directors Club)2009-2018年間一百件幾何擬態相關海報作品,針對其幾何形狀以及色彩進行分析與檢視,得知形狀特徵以及使用頻率與主題的關聯性,聚焦擬態對象以及構成方法加以探究,並整合學理文獻之相關內容,定義出幾何擬態的構成表現形式,將其分析並彙整其資料作於後續創作驗證之指標。創作實證的部分,將幾何擬態的構成表現手法應用於社會現象的海報創作案當中,以客觀的角度呈現社會現象,透過視覺海報創作探討社會單一問題的多面向性,期盼使人重新思考社會上不同的立場與角度。本創作研究分為七個系列及兩張單件作品,共十六張社會現象的海報作品,透過創作過程的驗證後,所獲結論如下:(1)定義幾何擬態的構成表現方法,分別有「重複」、「大小對比」、「網格」、「散落」、「陣列」、「方向性」、「配置」、「拆分」、「分隔」、「重合」、「透明」、「漸層」、「虛實」、「變形」、「漸變」、「堆疊」、「透視」等,形式多元且樣貌豐富;(2)幾何擬態的構成表現可單一使用,亦可混合多種方法同時使用,幾乎無固定的表現模式,須依主題概念或視覺實驗性去選擇使用;(3)幾何擬態的構成表現需緊扣擬態對象與作品主題,使其視覺具不同層次的深度性;(4)幾何擬態的「配置」是最常使用的構成表現,做為幾何擬態的變化基礎,作用在讓幾何圖形間產生連結關係,而後易於延展;(5)部分幾何擬態對象會因色彩的色相等改變,而無法判定其內容導致訊息錯誤;(6)幾何擬態的視覺表現需具有足夠象徵性,才能與觀者產生連結與共鳴;(7)幾何擬態可以透過群化原則有目的性的編排視覺元素,利用圖形間的交互關係產生良好的敘事性。
  • Item
    美式復古風格應用於海報設計之創作研究
    (2012) 陳蔚彥
    美式復古設計是現今消費市場上一股具潛力的潮流文化,它以舊有的元素傳達新的概念,並形成獨立的風格樣貌,受大眾喜愛;而復古的設計內涵來自於歷史文化淵流以及心理懷舊的概念,顯示出的風格特徵會依不同的時空背景,而顯得多元與多變;藉由許多研究復古設計之學者的建議,本研究以美式復古風格做為研究主體,對於復古風格的內涵及價值進行探討與驗證,也針對美式復古風格的特徵做分析及統整,以提供設計創作之參考。 本研究屬創作論文,以文獻探討法、分析歸納法、案例分析法、獨立創作法做為研究方法之基礎;透過文獻探討統整美式復古風格的涵義及內容,再分析出美式復古風格的表現手法與特徵並加以歸類出下列樣式:(1) 大眾文化與普普藝術 (2) 未來主義 (3) 工藝復古 (4) 極簡風格 (5) 流線型風格 (6) 時尚復古 (7)拼貼藝術 (8) 裝飾藝術 (9) 街頭塗鴉風格 (10) 老式廣告 (11) 美式鄉村風格;依循各風格樣式的案例,進行設計脈絡、意涵及內容、特徵及表現的案例分析探討,最後設定創作主題,運用風格的特徵創作海報作品。 美式復古風格以美國文化之集體懷舊層面為主軸,重點在於大眾文化的內容、愛國情操的表現、時代產物的象徵、親切溫暖的生活感、樂觀進取的態度;美式復古風格適合運用在平面廣告、產品造形、服裝飾品、宣傳媒體等大眾文化產業中,在風格的表現下,形成了足以代表流行、時尚、個人品味的潮流文化,也帶給人們平易近人
  • Item
    古蹟與老街建築裝飾應用在形象海報設計之研究─以大溪鎮為例
    (2010) 蕭美玲; Mei-ling Hsi
    現今海報設計除了傳達訊息與陳列裝飾外,更多了藝術欣賞與收藏價值,並附有形象傳達等功能。大溪為觀光經濟繁榮的小鎮之一,擁有許多在地歷史文化建築與古蹟,但鮮少有人細心欣賞認識大溪古蹟與歷史建築。因此本研究希望透過海報設計形式,發揮傳播效益。以古蹟和老街牌樓裝飾做形象海報設計,喚起人們對傳統建築認識與珍惜重視。 首先,本研究藉由文獻探討,了解大溪在地古蹟與老街建築裝飾與海報設計相關內容,做為實施創作的基礎概念。並收集海報作品進行構成內容分析。以構成基本要素分類為主,美的形式原理分析為輔,列舉分類參考海報作品。海報創作手法,以分析八種不同派別文化類─形象海報作品風格。最後,綜合這些作品的形式以及海報創作風格,根據平面設計理論,創作一系列富有審美性與東方建築美感意涵的海報作品。 藉由研究結果與實務創作可知:了解建築文化背景與特性,能有助於掌握表現蘊含文化意義於海報設計中。並透過擷取古蹟與老街建築裝飾,以東方色彩結合美學原理及影像合成表現形式等,賦予圖像新意,隱函在海報設計中,進而達到欣賞在地古蹟與歷史建築文化目的,傳達出在地建築文化生命力與建築之美。
  • Item
    表演藝術海報的視覺張力表現
    (2008) 鄭司維; Cheng,Szu-Wei
    現代藝術不管在美學或是表達形式上,似乎都有追求視覺張力表現的趨勢。一幅好的表演藝術海報設計必須同時具有傳達功能與審美價值,在視覺上也同時具有一種張力及運動感。簡單地說,那是畫面構圖中,各個文字、影像元素互相對比、衝突、平衡、融合、分裂的種種交互反應。觀者能從靜態的畫面中得到動態的視覺效果,除了運動中的瞬間定格畫面以外,平衡與對比也是造成動感的原因,依照完形心理學的理論,張力及運動感的原則,在於破壞人類的視覺平衡,使人有想辦法回覆平衡的傾向。本研究透過張力的觀念應用於海報設計上,藉以強化作品的傳達性與美感。最後本研究共歸納出以下三項結論: (一)藉由文獻探討,具體歸納視覺張力的產生取決於位置、色彩、形狀、運動等等引起,而產生各種張力的根源則在於知覺的作用。要讓一個版面產生視覺張力,可以透過適當的安排產生符合靜態張力之平衡性、動態張力之動態感、情感張力之對比性與色彩性來達到。其中最有效的就是要有張力的構圖,即使是不具動感的照片經過適當的裁切、擺在對的位置也能達到視覺張力的效果。 (二)經過蒐集與分析台灣表演藝術海報,得知造成一張海報具有視覺張力感的原因與特徵通常不只一項,它常同時具有動態與平衡的屬性,或同時具備三種屬性,而表現形式也同時呈現不同的特徵。這些特徵要能夠呈現真正的視覺張力,必須能夠達到統一性才行,統一性原則的目的使版面成為一個具有統一性的主體表現和層次感的設計,以連貫整體的視覺表現,進而使訊息的傳達效率更高。 (三)透過海報創作,發現具張力性的構圖在“平衡”上的要求超乎預期的重要,一張海報的構圖若失去了平衡感,或許得到一時的動態感與注目效果,但是這個注目性並不會是美的感受,它亦無法讓人耐看。但平衡之中沒有動態卻一片死寂。因此動態感與視覺平衡兩者間是呈現共生的依存關係,就像許多人常說的“恐怖平衡”,必須拿捏的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