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7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家庭脈絡下的親子共讀與幼兒發展關係-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9-09-??) 林佳慧; 劉惠美; 張鑑如; Chia-Hui Lin, Huei-Mei Liu, Chien-Ju Chang本文使用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36 月齡幼兒第一波家庭問卷資料,旨在了解臺灣家庭中親子共讀的實施情況,以及家庭社經地位、親子共讀兩個因素對幼兒發展的直接與間接因果關係路徑,分析資料共納入2,164 位幼兒。研究結果發現:臺灣育有36 月齡幼兒的家庭中,約三分之二的父母每週會共讀至少一次,約三分之一的父母則從未與孩子共讀或共讀次數每週少於一次。再者,透過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發現:親子共讀的實施受到家庭社經地位直接的影響,標準化迴歸係數為 .60,意謂家庭社經地位這個因素可解釋親子共讀36%的變異性;親子共讀同時也對幼兒發展具有 .51 的直接效果,可解釋幼兒發展變異的28%,但家庭社經地位並沒有直接影響幼兒的發展,而是透過親子共讀的中介對幼兒發展產生間接影響。在各項幼兒發展能力中,親子共讀對幼兒的認知記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最明顯的效果,效果量分別達 .44 和 .41,其次是幼兒的情緒能力和讀寫萌發能力,效果量分別達 .38 和 .37。親子共讀對幼兒的社會能力、注意力/執行功能、語言理解的發展也有正向效果,但效果量相對較小。另外,本研究也透過多群組分析,檢視受訪者為父親或母親、幼兒托育照顧方式與時間、幼兒的性別或出生排序對此因果路徑關係有無調節效果。結果均無發現有群組差異,顯示無論是由父親或母親所進行的共讀,對幼兒發展均有顯著效果,幼兒的性別或出生排序也沒有對結果造成差異。但幼兒托育照顧方式與時間則出現群組差異,當幼兒接受的每日托育照顧服務時間愈長(如11-24 小時),親子共讀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效果就愈高。Item 國內大專院校教師工作壓力及工作滿足感模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5-03-??) 周子敬; 彭睦清; TZU-CHIN REJOICE CHOU; MU-CHING LEON PENGItem 影響中小學學生科學學習成就的因素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5-12-??) 吳坤璋; 黃台珠; 吳裕益Item 幼兒園園長實用智能的因素結構及其與個人表現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7-03-??) 李新民; 陳密桃; HSING-MING LEE; MI-TAO CHENItem 影響國小教師資訊融入教學創新行為結構模式之建構暨結構模式性別恆等性之檢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03-??) 吳采蓉; 楊淑晴; TSAI-JUNG WU; SHU-CHING YANGItem 跨學科間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路徑模式之檢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8-09-??) 簡晉龍; 任宗浩; 張淑婷; CHIH-LUNG CHIEN; TSUNG-HAU JEN; SHU-TING CHANGItem 北部高中職學生網路沈迷模式之徑路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7-03-??) 韓佩凌; 鄔佩麗; 陳淑惠; 張郁雯; PAY-LING HARN; PEI-LI WU; SUE-HUEI CHEN; YU-WEN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