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7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小學童資訊素養檔案評量之發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0-03-??) 張郁雯「學習如何學」是二十一世紀教育最重要的目標,而能夠有效地運用資料則是能夠終身學習的必備能力。本研究的目的在發展國小學童運用資訊能力的檔案評量系統並透過試作初步檢驗其效度。此評量系統的架構建立於資訊素養教學的歷程模式上。系統發展含結合各學習領域的實作作業設計、作業的評量規準、檔案結構、以及檔案系統的信效度研究。其特色為以大六教學法為理論架構,實作作業融入各學習領域以及考慮教學現場情境。目標在整合課程、教學與評量達到以基本能力為核心的課程架構的要求。透過資訊素養教育文獻的探討、教師訪談以及國語、社會、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課程內容分析,研究者呈現如何進行檔案內容規劃、檔案作業類型分類、設計檔案實作作業以及評分表。檔案效度的探究上,著重 Messick (1995)所主張建構效度中的幅合/區辨效度、後果效度以及實質面。效度研究結果顯示檔案對學生資訊素養的提升以及教師教學有正面的影響。檔案幅合效度可接受,但區辨效度並不理想。學生在解決作業的資訊問題時,必須用到大六歷程。Item 國小學童資訊素養檔案評量之發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0-03-??) 張郁雯「學習如何學」是二十一世紀教育最重要的目標,而能夠有效地運用資料則是能夠終身學習的必備能力。本研究的目的在發展國小學童運用資訊能力的檔案評量系統並透過試作初步檢驗其效度。此評量系統的架構建立於資訊素養教學的歷程模式上。系統發展含結合各學習領域的實作作業設計、作業的評量規準、檔案結構、以及檔案系統的信效度研究。其特色為以大六教學法為理論架構,實作作業融入各學習領域以及考慮教學現場情境。目標在整合課程、教學與評量達到以基本能力為核心的課程架構的要求。透過資訊素養教育文獻的探討、教師訪談以及國語、社會、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課程內容分析,研究者呈現如何進行檔案內容規劃、檔案作業類型分類、設計檔案實作作業以及評分表。檔案效度的探究上,著重 Messick (1995)所主張建構效度中的幅合/區辨效度、後果效度以及實質面。效度研究結果顯示檔案對學生資訊素養的提升以及教師教學有正面的影響。檔案幅合效度可接受,但區辨效度並不理想。學生在解決作業的資訊問題時,必須用到大六歷程。Item 國小學童資訊素養檔案評量之發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0-03-??) 張郁雯「學習如何學」是二十一世紀教育最重要的目標,而能夠有效地運用資料則是能夠終身學習的必備能力。本研究的目的在發展國小學童運用資訊能力的檔案評量系統並透過試作初步檢驗其效度。此評量系統的架構建立於資訊素養教學的歷程模式上。系統發展含結合各學習領域的實作作業設計、作業的評量規準、檔案結構、以及檔案系統的信效度研究。其特色為以大六教學法為理論架構,實作作業融入各學習領域以及考慮教學現場情境。目標在整合課程、教學與評量達到以基本能力為核心的課程架構的要求。透過資訊素養教育文獻的探討、教師訪談以及國語、社會、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課程內容分析,研究者呈現如何進行檔案內容規劃、檔案作業類型分類、設計檔案實作作業以及評分表。檔案效度的探究上,著重 Messick (1995)所主張建構效度中的幅合/區辨效度、後果效度以及實質面。效度研究結果顯示檔案對學生資訊素養的提升以及教師教學有正面的影響。檔案幅合效度可接受,但區辨效度並不理想。學生在解決作業的資訊問題時,必須用到大六歷程。Item 多層面Rasch 模式在數學實作評量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3-09-??) 謝如山; 謝名娟; Ju-Shan Hsieh; Ming-Chuan Hsieh本研究採用多層面的Rasch 分析,來評估學生在實作評量所具備的潛在能力。本研究所使用的測驗內容在測量學生對數學的數感及生活應用的數學能力,總共有四個考題,三百一十四位四到六年級的學童,與三位評分者參與本研究。結果顯示即使評分者接受訓練並依據規準來進行評分,不同評分者之間的嚴厲度也確實存在差異,透過多層面的Rasch 模式分析,可以將評分嚴厲度加以考量,並能協助研究者,偵測評分者不合常規的評分現象,而數據中所呈現之標準化殘差值大致為隨機分布,顯示評分並無明顯的系統性誤差存在。由本研究結果可看出多層面Rasch 模式在分析實作評量上相當有用,值得其他教育工作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