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707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入學特質、校園經驗、學習成果與就業情形模式之追蹤比較研究
    (2011-07-31) 劉若蘭
    本研究目的為追蹤比較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入學特質、校園經驗、學習成果與 就業情形的關係模式。運用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92學年度入學之大一學生資料,探討比 較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的家庭背景與入學特質,對於其94學年度大三時的校園經驗 與學習成果的影響,以及所有變項對於其95學年度畢業後一年就業情形的影響路徑。台 灣高等教育急速成長,學生來源與背景日益多元,不同社經背景的學生都有就讀大學的 機會,然而,第一代大學生的父母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本身所擁有的文化資本與大學 教育的要求可能有所差距,較無法直接提供下一代在學習上需要的協助或資源,因此, 他們的子女想要在強調競爭的學校教育環境完成學業並就業,會在機會不均等的情況 下,面對較多的困難。美國過去許多研究顯示,第一代大學生在很多面向上都處於弱勢, 台灣目前相關研究缺乏,顯見這類學生在台灣尚未受到注意,為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的理 念,我們有必要對台灣的第一代大學生開始進行研究。本研究樣本為相同樣本追蹤調查 三次,歷經五年的時間,可以較為完整的了解影響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學習成果與 就業情形之影響因素與路徑,以提供相關單位規劃教育政策與輔導措施之參考。
  • Item
    學分「當」多少有差嗎
    (2013-07-31) 劉若蘭
    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否能有效達成,學生就學經驗是否能促成改變或更進一步的發 展,需要從學生的學習成果加以檢視;近來大學校院對於大學生二一退學制有許多的 爭議,有關教育人員應探討究竟哪些因素影響大學生不及格學分數多寡,以及對於其 學業成就的影響,了解有多少學生因為志趣不合、家庭因素、學習態度等因素,導致 不及格學分較多,才能據以訂定適當的政策與輔導措施。本研究依據影響大學生學業 成就的理論模式,以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建置的高等教育資料庫的問卷 資料為對象,比較大三學生不及格學分數範圍不同的組別,在入學背景、學校環境、 修課經驗、學術經驗、課外經驗與學業成就等方面的差異,並驗證大學生學業成就的 影響模式。研究方法以量化為主,質性為輔。量化研究以92 學年度大一與94 學年度 大三問卷均有填答的公私立大學院校學生資料為對象。統計方法主要運用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不及格學分數不同組別間的差異,並以結構方程模式驗證大學生學業成就影響 模式。再依據量化研究結果,分析進一步探討的問題,透過一對一深度訪談,收集質 性資料。研究結果期能提供大學校院訂定提昇大學生學業成就政策與輔導措施之參考。
  • Item
    大專不同族群學生多元文化能力相關因素研究
    (長庚科技大學, 2013-06-01) 劉若蘭; 徐麗明; 徐貴蓮; 葉安華; 藍茜茹
  • Item
    影響大學生能力發展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13-04-01) 劉若蘭; 楊昌裕
  • Item
    影響大學生畢業流向因素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1-03-01) 劉若蘭; 林大森
  • Item
    家中第一代大學生的就學經驗、學習成果與畢業流向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2012-12-01) 劉若蘭; 林大森
    本研究旨在探討第一代大學生就學經驗、學習成果與畢業流向的關係,並與非第一代大學生作比較。研究對象為填答高等教育資料庫 94學年度大三、畢業前、畢業後一年等三份問卷者,共 21,671人。其中個人就學經驗包括課業與抱負、社會資本、財務資本與文化資本等四個面向,學習成果包括畢業成績與職場能力,畢業流向則包括全職就業、全時在學與未就業三項。研究結果發現:第一代大學生在財務、文化資本上明顯低於非第一代大學生,社會資本中僅社團參與低於非第一代大學生。在全職就業方面,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中,女性、工作時數多、職涯規劃能力較佳者,傾向全職就業;而第一代大學生家庭收入較高、不打算進修、人際關係較佳者,全職就業的比例較高;非第一代大學生中,則是不參加補習與工作態度佳者,全職就業比例較高。在全時在學方面,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中,打算進修、課業投入高、參加補習與畢業成績較佳者,傾向全時在學;但是,第一代大學生具閱讀廣度者,全時在學的比例卻較低。本研究之分析成果,能為大學規劃促進第一代學生學習品質與就業相關措施提出建議。
  • Item
    高等教育服務學習與公民參與之關係
    (高等教育出版公司, 2013-03-01) 劉若蘭
  • Item
    服務學習對大學全人教育之啟示
    (高等教育出版公司, 2012-08-01) 嚴秋蓮; 蔡進雄; 劉若蘭
  • Item
    促進大學生成功學習的優質校園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劉若蘭; 張雪梅
    近來世界各國對高等教育評鑑,已越來越重視教育過程與成果面向,及更重視學校 對學生教育成果的績效責任,本研究依據理論與相關研究,採取教育過程指標(校園支 持、教學品質、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師生互動及同儕互動)、成果指標與學生對學校 的整體評價,建立大學教育品質模式,並以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建置 之高等教育資料庫,大三學生資料為對象,運用結構方程模式,探討資料庫中每所學校 之狀況,且依據統計結果與收集相關資料,邀請高等教育學者專家組成研究團隊,共同 選取優質校園,進行參訪,以整合量化與質性資料,建構優質校園之內涵。研究結果期 能提供公私立大學參考,規劃提升教育品質之政策與措施,營造促進學生成功學習的校 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