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中啟聰資源班數學課堂師生問答互動研究(2008) 汪怡甄; Yi-Jen Wang本研究旨在探討某市一所國中啟聰資源班,任課教師與三位聽障學生在數學課問答互動的情形,以及影響問答互動的相關因素,透過二十四節課的正式觀察、師生訪談、文件蒐集與省思日誌等質性研究方法獲得以下主要結論: 一、「視數學為溝通」的意涵大部份尚未在研究現場中展現,師生問答互動的內涵主要呈現在滿足聽障者溝通特質的互動、師生相互關懷、磋商學習規約與學習數學知識等部份: 1.滿足聽障者溝通特質的互動呈現在師生重視助聽輔具的狀況、師生近距離溝通、老師發出訊息前先提醒學生聽與看、教師運用手語增進理解、教師矯正學生的語音、教師重述問題、學生重述教師發問的內容、學生對教師的說明進行再確認等方面。 2.學習規約是聽障學生最常主動請示發問的項目,有關數學知識方面的疑問卻無法具體表達,整體而言學生發問的頻率不高。 3.學習數學知識是師生課堂問答互動的核心,任課教師常用二分答案的提問方式,強調記憶與精熟學習。任課教師使用「為什麼」的問題促進學生思考與反省,並出現以下的互動情形:(1)程度不佳的學生無法具體回答時,老師會自行回答;(2)老師發問後沒有候答,而是由老師自己繼續發問或直接進行解答;(3)老師發問後只注意到程度較佳學生的回應,忽略說不清楚的學生的反應;(4)某些情況下發問的目的在於了解學生的表現,而非探索學生的學習困難。 4.解題過程中,任課教師會強調數學語文的重要性,但受限於時間無法真正落實,不完整的數學語言出現在問答互動中。 5.任課教師能掌握聽障者溝通特質,進行數學教學與問答引導,並且關注學生間的個別差異。 二、影響師生問答互動的因素為: 1.教師的引導技巧:教師的數學專業素養與教學引導、教師的問答引導技 巧; 2.現有課程的限制:包括教材內容、教學時間與學生程度; 3.聽障學生的心態與能力:學生維護自尊、學生既有的數學和語文能力、學生的身體狀況; 4.環境因素:視聽覺輔具的完備程度、座位安排與教師發話角度、教室光線、教室位置等。 根據上述結果提出數點建議,並對研究過程做一整體性的回顧。Item 國民中小學教師對聽覺障礙學生特殊需求因應策略之研究(2006) 楊惠婷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部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對聽覺障礙學生特殊需求因應策略所覺知的供需情形,以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與雲林縣之普通班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國民中小學教師對聽覺障礙學生特殊需求因應策略調查問卷」。有效樣本429份,回收率74﹪。所得資料則以描述統計、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本研究的結果如下: 一、個人背景變項之是否擔任特教班教師,以及學校背景變項之任教階段的教師,在因應策略需求程度覺知上達顯著差異。 二、個人背景變項之性別、職務、是否輔導過聽障生之外的身心障礙學生、是否擔任特教班教師、特教專業背景,以及學校背景變項之任教階段的教師,在因應策略運用程度達顯著差異。 三、教師所覺知聽障生在行政支援策略、社會/心理環境、認知學習環境、教材教法調整與家庭支援策略五大層面,近九成的因應策略運用程度遠不及需求程度,達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普通班教師與未來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