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1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遊戲導向教材對高中生程式設計學習之影響(2012) 廖祐梓; Yu-Tzu, Liao本研究使用Greenfoot程式設計發展工具,設計兩種不同策略之遊戲導向程式設計學習教材,讓學生在發展遊戲中學習基本的程式設計語法與概念,檢證高中二年級學生在程式設計學習成效、學習態度、及使用Greenfoot開發環境的自我效能。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使用由下而上式學習策略教材組為39位學生,使用由上而下式學習策略教材組為44位學生。以後測分數檢證兩組學生的學習成就差異;以問卷的數據結果歸納學生對程式設計學習態度、教材態度與個人學習態度;以Greenfoot開發環境自我效能量表檢證兩組學生的軟體自我效能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使用由上而下式學習策略教材的學生在程式設計學習成就上明顯高於使用由下而上式學習策略教材的學生。使用由上而下式學習策略教材的學生在教材態度上明顯高於使用由下而上式學習策略教材的學生。兩組學生在程式設計學習態度、教材態度與個人學習態度都持正向看法。Item 鷹架支持與自我效能對國小學生程式設計學習表現與學習態度之影響(2011) 韓宜娣; Yi-Ti Han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鷹架支持(後設認知鷹架、程序鷹架)與電腦自我效能(高電腦自我效能、低電腦自我效能)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程式設計學習表現與學習態度之影響。研究對象為國小六年級學生,有效樣本為77 人,研究設計採因子設計之準實驗研究法,自變項包含鷹架支持與電腦自我效能,鷹架支持分為「後設認知鷹架」及「程序鷹架」兩種類型,電腦自我效能依據電腦自我效能量表之分數,分為「高電腦自我效能」及「低電腦自我效能」;依變項則包括程式設計學習表現與電腦課學習態度。研究結果發現:(1)後設認知鷹架能提升學習者在較高層次的程式設計學習表現;(2)高電腦自我效能學習者有較佳的程式設計學習表現和電腦課學習態度;(3)無論是接受後設認知鷹架或程序鷹架的學習者對於Stagecast Creator程式設計教學皆持正面肯定態度。Item 高中生以 Greenfoot 學習 Java 程式設計的學習效果(2013) 楊士青; Shih-Ching Yang程式設計是電腦科學教育的重要一環,但是對初學者來說確相當困難。本研究使用Greenfoot程式發展環境並以微世界(microworld)及建構主義的理念來輔助學生學習。Greenfoot是用來學習Java程式設計的微世界架構(microworld framework),以支援教學活動,提昇學生的學習興趣,支援學生的探索式學習。 本研究進行為期八週的Greenfoot課程,實施對象為四十位高中一年級學生。課程內容涵蓋Kölling的Greenfoot教科書第一到第五章,另外加上了四個補充案例,作為學生課堂練習之用。本研究蒐集資料以質性方法為主,包括無干擾現場觀察、學生作業方析、學生問卷及教師訪談,以瞭解使用Greenfoot之學習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Greenfoot提供的聲光動畫功能很感興趣,但隨著程式案例難度的增加,興趣逐漸降低;學生對於將一個案例中學到的技能,轉移到另一個案例上,感到相當困難;此外,學生喜歡嚐試修改Greenfoot案例,使其產生不同的動畫效果,有助於他們觀察程式行為,達到程式設計學習之目的。建議教師在教材設計上以觀念為主,發揮Greenfoot的優點,在案例中加入更多的聲光動畫功能,並支援更多學生的探索式學習。Item 2000年至2009年發表於ACM SIGCSE Bulletins 之程式設計教學法相關文獻之系統性分析(2015) 許信育; Hsu, Hsin-Yu本研究旨在系統性地收集2000年至2009年間發表於ACM SIGCSE Bulletin季刊(其中包含The SIGCSE Technical Symposium及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n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兩研討會之論文集),關於程式設計教學之論文,將論文中所報導之程式設計教學法加以彙整、分析,並將分析結果分類呈現與闡述。本研究根據八項篩選準則,以人工方式從上述文獻來源中篩選出79篇論文,並以自行設計之文獻資料萃取表,記錄各篇論文中為本研究分析所需之重要內容。研究者接著使用敘述性綜合法進行資料分析,重點在於整理各文獻所報導之教學活動及其所使用之教學工具。分析結果顯示,程式設計教學中較常使用之教學工具可大別為七類:程式開發環境(如Jython、M.U.P.P.E.T.S、CS1 Sandbox、Bricklayer、及JPie)、合作學習工具(如CoWeb、IMinds、及Praktomat)、遊戲開發工具(如GBA and NDS Development Tools和OpenGL)、視覺化工具(如EROSI Tutor、PlanAni、及Jeliot)、教學回饋工具(如Personal Response System和個別輔導教學軟體)、機器人程式開發工具(如LEGO Mindstorms、及Parallax Scribbler)、及其他工具。在教學活動方面,則可分為以下七類:(1)教學範例或作業結合特定主題之教學活動、(2)提供學生彈性選擇不同範例或作業之教學活動、(3)以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為重點之教學活動、(4)合作學習、(5)強調教學者對學生提供回饋之教學活動、(6)以視覺化工具輔助之教學活動、及(7)不屬於上述六類之其他教學活動。本研究以案例闡釋各類教學活動之特色及其所帶來之學習效益,期能提供程式設計教學者參考採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