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2
Browse
Item 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量表之信效度與跨群體測量恆等性研究(2024) 曾薈羽; Tseng, Hui-Yu本研究旨在探討及發展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量表之信效度,並進一步分析跨群體測量恆等性。創造性自我調節意指個體在進行個人創造力活動時,個體透過對創意活動計畫所做的行為調整、策略調整、自我的省思以及調節自身行為的過程。研究者首先翻譯Zielińska等人(2022)編製的Creative Self-Regulation (CSR)量表,以臺灣210名成年人及研究學生為預試樣本,透過項目分析及因素分析做為刪題依據並確認正式量表題目,形成「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Creative Self-Regulation Scale, C-CSRS)」。正式施測階段招募445名各領域在職成人、126名大學生、194名高中生為參與者進行施測,並將參與者分組實施大五人格測驗、創意自我效能、創造力信念、新編創造思考測驗、自我調整學習、情緒調節量表等效標測量。接著據以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效標關聯分析,並比較不同性別(男、女性)、不同年齡層(高中生、大學生及就業成人)之測量恆等性。研究結果如下:一、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構面與原研究者所發展的不同,新萃取出三個向度:調整方法與目標、接納與開放態度、正向情緒激勵,並且縮減題數,為22題。二、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量表總量表Cronbach's α內部一致性係數為.829。各向度的Cronbach's α數值介於.680~.808;重測信度總量表相關為.737,分量表除「對困難的預期」、「不確定性接受度」兩者較低分別為.326、.411之外,其餘為.587~.670之高度正相關;驗證性因素分析整體模式適配度除χ2外,其他數值皆通過;整體而言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與開放性人格、嚴謹性人格、創造力成長型信念有中度的正相關;與創意自我效能有高度正相關;與創造性思考中的語文流暢、語文變通、語文精進有低度正相關;與自我調整學習、情緒調節也都有高度正相關。表示本量表的信度與效度良好。 三、跨高中、大學、成人群體的測量恆等性方面,皆維持形貌恆等與尺度恆等,僅截距不恆等;跨性別的測量恆等性方面,則是形貌恆等、尺度恆等與截距恆等皆保持測量的恆等性。 依據研究結果,對後續研究及實務工作提出建議,供予參考。Item 以組織層次玩興為調節變項探討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玩興對創意教學行為及主觀幸福感影響之跨層次分析研究(2020) 王皓昀; Wang, Hao-Yun本研究旨在探究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背景變項之教學年資、玩興、創意教學行為與主觀幸福感之關係,並以階層線性模式分析組織層次玩興脈絡調節效果。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邀請全台48所公私立幼兒園,每個園所5至21位教保服務人員參與,共計 455名研究參與者,其中女性450名(98.9%)。研究工具包含「玩興量表」,該量表修改自余嬪、吳靜吉、林偉文、楊潔欣(2003)所設計之成人玩興量表與成人組織玩興氣氛量表、「中國人主觀幸福感量表(極短版)」(Lu,2006)、「創意教學行為量表」,該量表修改自黃惠君、葉玉珠(2008)所設計之創意教學行為量表。問卷資料回收後,分別採用描述統計呈現各項統計數據,如平均數、標準差等;再以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階層線性模式分析等方法考驗研究假設。研究結果發現: 一、 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教學年資與玩興未具相關,但與創意教學行為及主觀幸福感呈現正相關。 二、 教保服務人員個人玩興中「樂於創造」、「樂在其中」、「幽默自在」及「主管支持」、「休閒同樂」五因素對創意教學行為具有正向預測效果,唯有「不拘小節」具有負向預測效果。 三、 教保服務人員個人玩興中「樂於創造」、「童心未泯」、「不拘小節」三因素對主觀幸福感具有正向預測效果,唯有「樂在其中」具有負向預測效果。 四、 教保服務人員組織層次玩興對創意教學行為與主觀幸福感影響均未達顯著。 五、 教保服務人員組織層次玩興在個人玩興與創意教學行為及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中不具調節效果。 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對理論與實務提出相關建議,供未來研究者作爲參考。Item 「六頂思考帽創意思考策略」融入英語多元文化教學對國中生創造性潛能、創造性傾向及情緒複雜度的提升效果之研究(2018) 程美芳; Cheng, Mai-Fang本研究旨在探討六頂思考帽創意思考策略融入英語多元文化教育對提升國中生創造性潛能、傾向與情緒複雜度之成效。以臺灣新北市110名國中七年級男性學生為研究參與者,研究設計採準實驗研究法不等組前後測設計。共分成三組,分別為實驗A組進行「六頂思考帽融入英語多元文化教學」,實驗B組進行「一般英語多文化教學」及控制組進行「一般社團課程」。實驗組A、B組各44人,控制組22人。教學實驗時間共10週。研究工具為「新編創造力思考測驗」(吳靜吉、陳甫彥、郭俊賢、林偉文、劉士豪與陳玉樺,1998)、「威廉斯創造性測驗」(林幸台、王木榮,1994)及「中文版正負向情感量表」(鄧閔鴻、張素凰,2006)。研究參與者實驗前後測所得資料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六頂思考帽融入英語多元文化教學」能提升國中生的圖形流暢、變通、獨創、精進;語文流暢、變通、獨創等,「一般英語多元文化教學」則可提升國中生圖形流暢、變通、獨創;語文流暢、變通等創造性潛能。2、「六頂思考帽融入英語多元文化教學」能提高國中生創造力傾向之「挑戰」性。3、國中生情緒複雜度在「六頂思考帽融入英語多元文化教學」、「一般英語多元文化教學」與對照組三組之間,整體有顯著差異,但事後比較並未發現三組間之顯著差異。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對未來研究上提出具體建議,做為後續研究參考。Item 六頂思考帽創意數學日記融入國小數學課程對數學焦慮、數學自我調節學習、數學表現之效果(2024) 朱怡華; Chu, Yi-Hua本研究旨在探討六頂思考帽創意數學日記對於國小六年級學生之數學焦慮、數學自我調節及數學表現(包含數學學業成就與數學學習動機)之影響。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研究參與者為北部某國小六年級之學生。研究者以便利取樣方式選取其中4班,分為使用六頂思考帽創意數學日記之實驗組,包含2班共44人,其中21位男生,23位女生;使用一般數學日記之對照組,包含2班41人,其中17位男生,24位女生。兩組參與者經過為期六週於數學課進行數學日記寫作歷程。第一週以及第六週均施以數學焦慮量表、數學自我調節學習量表與數學學習動機量表之測驗,並蒐集兩組學生於參與實驗前之數學期中評量成績,以及參與實驗後之數學期末評量成績。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數學學業成就、數學學習動機四構面中的工作價值,兩方面均顯著優於對照組;而在數學自我調節、數學學習動機之其他構面,以及數學焦慮,則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本研究將根據結果,對未來的研究者與教學者提出相關建議,做為日後研究之參考。Item 六頂思考帽創造思考技法與媒體識讀融入寫作教學對國中生批判性思考及寫作表現之提升成效(2021) 許綉玉; Hsu, Shiu-Yu本研究旨在發展六頂思考帽創造思考技法與媒體識讀融入國中國文領域之寫作教學課程,並分析對於國中生批判性思考以及寫作表現的提升效果。本研究採用不等組前後測控制之準實驗研究設計,研究參與者共分2組,均接受7週每週1堂課的寫作課程。其中實驗組接受「六頂思考帽創造思考技法與媒體識讀融入寫作教學」課程,對照組則接受「一般寫作教學」課程。研究工具使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批判思考測驗第一級」、「引導式閱讀心得評鑑批判寫作評分規準」及「自編寫作評分規準」進行實驗教學效果測量。本研究經過量化分析後,得到研究結果為:於實驗教學前,經過獨立樣本t檢定測得研究參與者在創造力方面並沒有顯著差異;而經過實驗教學課程後,實驗組在批判性思考的總分、辨認假設、演繹、評鑑等四項分數有顯著差異,實驗組優於對照組;實驗組在一般寫作表現及引導式批判寫作之批判表現方面,均優於對照組;但是在引導式批判寫作之評論表現方面,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表現則未能達到顯著差異。我們期望透過本研究,對未來國中生批判性思考之培育及論說文寫作教學能有所幫助,最後對國中寫作教學實務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Item 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課程對國小學童執行功能、創造性思考及國語學習表現之效果研究(2020) 游孟諺; Yu, Meng-Yen本研究旨在探討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課程對國小學童執行功能、創造性思考及國語學習表現之效果。本研究以準實驗法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進行六週的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課程實驗,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課程實驗組28人,一般國語教學對照組46人。研究工具為參考「德里斯—克普蘭執行功能系統(D-KEFS)」編製的「設計流暢性平板電腦作業」、「新編創造思考測驗」與「學習成就測驗」。本研究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檢驗研究假設,研究結果如下: 一、「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教學課程」對執行功能中「認知靈活性」有顯著提升效果,對「抑制控制」的能力無顯著提升效果。 二、「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教學課程」對「創造思考能力」有顯著提升的效果。 三、「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教學課程」對「國語學習表現」有顯著提升的效果。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提出未來進行執行功能訓練的實務建議,做為相關研究與教學的參考。Item 多元感官探索聯想鬆散素材教學活動對幼兒創造力提升之效果(2018) 王詩惠; Wang, Shih-Hui本研究旨在探討鬆散素材(Loose part)多元感官探索聯想教學活動對提升幼兒創造力之成效。採用58名台北市公立幼兒園中大班學生做為研究參與者。研究設計採準實驗研究法等組前後測設計,其中28人為實驗組,接受為期八週的多元感官探索聯想鬆散素材教學,30人為控制組,進行一般性鬆散素材自由聯想活動,僅予以自由操作鬆散素材。研究工具為「行動和動作創造思考測驗」(TCAM)、幼兒鬆散素材作品創意共識評量。研究者將實驗前後測以及作品共識評量所得資料,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並針對幼兒作品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為: 1.多元感官探索聯想鬆散素材教學活動能提升幼兒創造力。 2.多元感官探索聯想鬆散素材教學活動能提升幼兒創造思考潛能之「流暢性」與「獨創性」。 3.多元感官探索聯想鬆散素材教學活動對於幼兒創造思考潛能之「想像性」沒有顯著提升效果。 4.多元感官探索聯想鬆散素材教學活動對幼兒鬆散素材作品創意有提升效果。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幼教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後續研究與教學之參考。Item 幼兒教育工作者日常幽默表現與幽默感、幽默風格、創意特質及幸福感之關聯:經驗取樣取向研究(2020) 廖莉伶; Liao, Li-Ling本研究旨在以經驗取樣方法收集幼兒教育工作者日常幽默表現紀錄,分析幼兒教育工作者日常幽默表現之型態,並探討其與研究參與者之其他幽默變項、創意特質及幸福感之關聯。研究者以招募方式,邀請臺灣地區幼教現場相關工作人員共73人為研究參與者。研究工具為研究團隊自行開發,設置於Line社群軟體中的「日常幽默經驗取樣聊天機器人(Chatbot)」,收集幼兒教育工作者連續14日之每日之使用幽默經驗,紀錄並分析參與者幽默使用之頻率、內容、技巧類型等。同時以「多向度幽默感量表」(陳淑蓉、陳學志,2005)、「中文版幽默風格量表」(詹雨臻、陳學志、卓淑玲與Martin, 2011)、「五大人格特質短版(Ten Item Personality Inventory, TIPI)」(Gosling, Rentfrow,& Swann, 2003)、「創意自我效能量表」(洪素蘋、林珊如,2004)、「創意生活經驗量表」(吳靜吉等,1996)、「生活滿意度量表」(Wu &Yao, 2006)、「正負向情緒量表」(Thompson, 2007)做為測量工具。本研究以「相關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探討幼教工作者每日幽默表現紀錄,並歸類出參與者使用幽默之頻率、內容、技巧類型,以及聽眾對於幽默的理解程度和好笑程度等,並據以分析幼教工作者日常幽默表現與幽默變項、創意特質及幸福感之關聯。結果發現:幼兒教育工作者日常幽默表現在使用時段與幽默使用型態上有顯著差異。下午與晚間時段使用幽默的次數較多,上午時段使用幽默的次數最少。不同任教職務之幼兒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幽默使用次數,無顯著差異。幽默型態中,幽默目的「討好」、幽默內容「自我提升」、幽默技巧「誇張」、幽默對象「同事平輩」、幽默形式「表現逗趣的動作或模仿」與幽默場合「工作場所」的使用上最多。另外,幽默內容「死亡」、幽默技巧「矛盾」、幽默對象「屬下」、幽默形式「展現自製的趣味影片或音樂作品」與幽默場合「獨處」的使用上最少。幼兒教育工作者日常幽默表現與各量表的相關分析,在幽默變項部分,與多向度幽默感、幽默風格量表有低度相關;在創意特質部分,僅與創意生活經驗量表有中度或低度相關,與五大人格、創意自我效能則無顯著相關;在幸福感部分,與正負向情緒、生活滿意度量表,無顯著相關。研究者最終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實務工作及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幼兒鬆散素材探索活動型態分析及其與幼兒創造力關聯之研究(2018) 楊斯涵; Yang, Si-Han本研究旨在探究幼兒進行鬆散素材探索活動的型態,並分析其與幼兒創造力之關聯。研究採用探索型混合研究設計。第一階段為質化研究,目的在分析並建立幼兒鬆散素材探索活動型態之觀察指標。研究參與者以立意取樣方式,在臺北市某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中班班級當中,依據行動和動作創造思考測驗 (Thinking Creatively in Action and Movement,TCAM) 施測結果,選取創造力總分最高、最低及中位數之三位幼兒,分析編碼其活動錄影紀錄。研究結果發現,幼兒進行鬆散素材探索活動型態可歸納成三個類別十二個項目,分別為:試探動作類別,包含:觀察、觸摸、敲擊、定置、滾動等項目;建構動作類別,包含:堆疊、鋪排、拆解、更換等項目;裝扮想像類別,包含:物品假裝、角色扮演、故事想像等項目。第二階段研究參與者為30位中班幼兒,分別為15男、15女。研究工具為TCAM行動和動作創造思考測驗、研究者依據前述幼兒鬆散素材探索活動觀察指標編製之觀察表。蒐集資料後以描述統計、卡方檢定、皮爾森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來探究幼兒進行鬆散素材探索活動的型態及其與幼兒創造力之關聯;此外本研究亦針對幼兒鬆散素材探索活動中所創作作品進行質性的評析。結果發現:1.全部幼兒整體出現動作頻率為,建構動作最多,試探動作其次,裝扮想像最少。2.「敲擊」、「拆解」、「物品假裝」對幼兒想像力有相關及預測力;3.「敲擊」、「更換」、「裝扮想像類別」、「總次數」對幼兒整體創造力有相關及預測力。4.高創造力分數幼兒進行鬆散素材探索活動出現較多「敲擊」動作,並且能直接運用鬆散素材進行裝扮想像類別中的「物品假裝」、「角色扮演」、「故事想像」。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幼教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Item 幽默技巧融入幼兒繪本教學對其幽默表現、創造力之研究(2021) 胡雅淳; Hu, Ya-Chuen本研究旨在探討幽默技巧融入幼兒繪本教學活動對提升幼兒幽默表現、創造力之成效。本研究採用兩所台北市公立幼兒園中大混齡班學生共計53位幼兒為研究參與者。研究設計採用準實驗設計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其中27人為實驗組,接受為期四週的幽默技巧融入幼兒繪本教學活動,26人為控制組,進行幽默繪本閱讀活動。研究工具為「行動和動作創造思考測驗」(TCAM)以及研究團隊自編「幼兒幽默表現評量」,研究者將實驗對照組別評量所獲得之前後測資料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及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研究結果為:1.幽默技巧融入幼兒繪本教學活動能提升幼兒幽默表現中的「出糗的情境表現出糗技巧」與「變化技巧重新解釋」,但對於「新奇的概念組合融合技巧」及「誇張技巧誇大的想像」沒有顯著提升效果。2. 幽默技巧融入幼兒繪本教學活動能提升幼兒創造力表現,及創造思考潛能之「流暢性」、「獨創性」與「想像性」。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幼教現場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後續研究與教學之參考。Item 正體中文版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量表之發展與信、效度研究(2024) 江珮榆; Chiang, Pei-Yu本研究旨在發展及探討中文版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量表之信、效度,並進一步分析年齡、性別及幽默從業經驗對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之影響。本研究翻譯Silvia等人(2021)編製的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量表短版(Humor Efficacy and Identity Short Scales, HEISS)8題及原始量表其餘的16題,共計24題。以臺灣地區197名大學及研究學生為預試樣本,透過項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進行刪題及確認正式量表題目,形成24題的正體中文版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量表(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Humor Efficacy and IdentityScales, HEIS-TC)長版,以及8題的HEISS-TC短版。接著以706名各領域在職成人、237名大學生以及42名幽默從業人員為正式樣本進行施測,並且同步施測多向度幽默感、搞笑風格、幽默風格、嘲笑風格、創意自我效能、大五人格暗黑四特質以及玩興等效標測量。據以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效標關連分析,並比較不同性別、年齡及幽默從業經驗群體之差異。研究結果如下:一、 中文版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量表長版總量表Cronbach's α內部一致性係數為 .962,各向度的Cronbach's α數值介於.920到 .967;短版總量表Cronbach's α內部一致性係數為 .900,各向度的Cronbach's α數值介於.837到 .894。重測信度長版總量表相關為 .974,總量表與各分量表間的相關係數介於.553到 .905,短版量表重測信度相關係數總量表間相關為 .918,各構面與總量表間的相關係數介於 .682到 .824之間,皆為高度正相關,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以及重測信度。 二、 本研究分別以驗證性因素分析瞭解中文版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量表長版及短版之建構效度:模式適配度除χ2外,其他適配性指標均達到標準,每個因素的負荷量均顯著(p < .001),具有良好的結構有效性。而短版量表在建構效度、適配度方面皆優於長版量表,因此本研究採用8題之短版量表作為後續研究量表。 三、 效標關聯效度方面,分為三個效標分類:幽默相關測量的多向度幽默感、搞笑風格、幽默風格與嘲笑風格;「自我效能」相關測量的創意自我效能;幽默特質相關測量的大五人格、暗黑四特質及玩興。整體而言中文版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與多向度幽默感、搞笑風格、創意自我效能及玩興有高度正相關;與幽默風格中的親和型幽默、自我提升型幽默有高度正相關,和自我貶抑型幽默有中低度正相關;與嘲笑風格中的喜被笑有中低度正相關;與暗黑四特質中的自戀有高正相關;與大五人格中的開放性人格、外向性人格有高度的正相關。表示本量表的信度與效度良好。四、 在幽默從業經驗、性別與年齡對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的影響方面,具幽默從業經驗的喜劇工作者不論在幽默自我效能、幽默自我認同皆顯著高於大學生及成人,而一般成人與大學生無顯著差異;性別方面不論是幽默自我效能或是幽默自我認同,男性平均分皆高於女性,並有顯著差異。但年齡與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無顯著相關。研究者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作為參考。Item 積木創意團隊跨領域合作創作歷程與影響-以電幻一號所積木藝術壁畫個案為例(2023) 郭錫琨; Kuo, Hsi-Kun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究積木創意團隊跨領域合作模式,執行台電電幻一號所之積木藝術壁畫結合綠色能源專案的合作歷程與轉變,分析綠色能源教育的創新方法與價值。本研究係採個案研究方法,透過文件分析、訪談及資料蒐集。研究參與者為:積木創意團隊、跨領域合作對象、訪談相關對象,探究與台電電幻一號所綠能教具專案合作經驗之影響。研究結果為五點:一、積木創意團隊與台電公司綠能教育專案合作歷程,彰顯跨領域合作之核心價值產生具體效益,並激發出團隊的合作默契、問題排解技巧、溝通模式及方法,並經由效率的統整進行專業判斷與完整資訊回饋;二、積木創意團隊與台電公司綠能教育專案之合作,突破以往小面積作品的簡易思維侷限,改變製作工法的細膩規畫,完成立體結構巨大面積積木壁畫,涵蓋跨領域、創新及協同效益之與核心價值,提升團隊挑戰專案之執行效能與教育市場競爭力;三、積木創意團隊執行台電公司綠能教育專案,結合跨領域團隊應用積木媒材打造巨幅積木牆,表現公共藝術關鍵具象傳達與創新工法設計模式之應用,突破往常對積木拼裝模型的既定思維概念,作品具體彰顯出流暢力與獨創力,呈現合作效益與後續影響;四、積木創意團隊執行台電公司綠能教育專案創造出正向、多元核心價值,表現於跨領域的開放思維與強烈挑戰與執行力,實踐了積木與團隊結合之創新模式與核心價值;五、台電公司綠能教育專案實踐積木創新教育模式與價值,整合產、學合作平台影響力。最後,本研究依據以上研究結果針對跨領域合作創作之研究與實務提出建議。Item 薩提爾冰山理論情感同理與創造思考情緒覺察融入寫作教學對國中生同理心、情緒複雜度、創造性思考及情意寫作表現提升成效之研究(2024) 孫梓耘; Sun, Zih-Yun本研究旨在發展薩提爾冰山理論及創造思考技法融入國中寫作課程,比較兩者對於國中學生同理心、情緒複雜度、創造思考及寫作表現之提升效果。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的不等組前後控制設計,研究參與者為臺灣中部地區某國中八年級學生114人(58男、56女);參與者依據班級區分為4組,分別為2個實驗組、1個控制組及一組無介入組,前三者以三種不同的寫作課程進行實驗教學。實驗組1一班30人(16男14女),接受為期8週的「薩提爾冰山理論融入寫作教學」;實驗組2一班30人(14男、16女),接受為期8週的「創造思考融入寫作教學」;控制組一班26人(14男、12女),則接受為期8週的「一般寫作教學」;無介入組一班28人(14男、14女)。實驗教學期程包含前測、後測共計10週,無介入組僅參與「新編創造思考測驗」、「正負向情緒量表」、「BES同理心量表」的前測與後測。研究工具使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正負向情緒量表」、「BES同理心量表」、「會考寫作測驗評分規準」及「自編情意寫作評分量表」進行實驗教學效果測量。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八週的實驗課程,四組學生於同理心無顯著差異;情緒複雜度為無介入組有所提升;創造思考中的流暢力、獨創力無顯著差異,變通力則是對照組高於兩組實驗組。情意寫作以實驗組1提升效果最好。最終,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針對後續研究與實務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