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2
Browse
2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DFC創意行動挑戰教學方案」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之成效研究(2019) 王韻雯; Wang, Yun-Wen本研究旨在以「DFC創意行動挑戰教學方案」作為實驗教材,探討此方案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之成效。採準實驗研究中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新北市某國中兩個班級作為實驗組(接受DFC教學方案)與控制組(未施以任何實驗處理),兩班皆為26人。以「情境式創造力測驗」與「國中學生創造性傾向量表」為研究工具,另以自編之「DFC課程回饋表」與「活動心得問卷」為輔,作為教學歷程之探討。依前後測所得之數據資料,由SPSS軟體進行描述統計與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瞭解受試者在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的表現情形。研究結果如下:一、實驗組在「價值性」與「創造力」的表現顯著優於控制組,而獨創性則無。二、實驗組在創造性傾向之各項表現與控制組皆無達到顯著差異。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未來研究與教學之參考。Item 遊戲化班級經營對於國小學生創造力與學習表現之影響(2019) 張亭婕; Chang, Ting-Chieh本研究旨在探討遊戲化班級經營對於國小學生創造力與學習表現之影響,並探討兩組學生在創意傾向、創意表現、學習動機、學習成就的差異。本研究以準實驗研究法對於國小四年級學童進行11週的遊戲化班級經營實驗,遊戲化班級經營之實驗組44人、傳統班級經營之控制組42人。研究工具包括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國中小學習動機量表、學期評量,另有教師觀察學生對於學習動機、態度之簡述敘述、學生心得回饋。本研究透過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檢驗上述問題,研究結果如下: 一、實驗組在創造傾向之冒險、好奇、想像、挑戰等向度皆顯著優於控制組。 二、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的語文部份,實驗組於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等向度皆顯著優於控制組;在圖形部份,實驗組的流暢性亦顯著高於控制組,但在變通性、獨創性與精進性則無。 三、在學習動機方面,實驗組在價值向度顯著優於控制組,在預期、情感、執行意志則無。 四、實驗組與控制組學期評量無顯著差異。 五、根據實驗組學生填寫課程活動回饋表,可看出多數學生在於遊戲化班級經營有正向感受,能改善行為舉止、提高學習態度、有助部份成績進步與學習動機提升。 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日後進行遊戲化融入班經營之未來研究方向以及實務工作之建議,以供參考。Item 遊戲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創造力表現之影響 --以金融遊戲教學方案為例(2012) 洪璽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金融遊戲教學方案」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童創造力的影響。此外,也探究學童上完金融遊戲教學方案課程對課程的看法。研究方法採準實驗設計中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臺北市某所國小兩個班級的五年級學童為對象:實驗組與控制組各 29 名學生。實驗組接受為期 9週,每週兩節課(80 分鐘)的「金融遊戲教學方案」課程,控制組則未接受實驗處理。 本研究以「學童樂活問卷」為評量工具,實驗組及控制組皆接受「學童樂活問卷」前後測,所得之資料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及相依樣本t檢定進行統計處理,以瞭解本實驗教學之成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 一、金融遊戲教學方案」課程後實驗組學童的「創造力」後測成績比前測高,但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二、學童上完「金融遊戲教學方案」課程後對遊戲教學有正面的看法。 最後,研究者針對本研究的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日後遊戲教學方案應用在國小遊戲教學或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Item 創造思考教學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樂觀特質之成效研究(2012) 黃慧珊本研究旨在依據編製的「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作為實驗教材,探討此方案對提升國中生的創造力和樂觀特質的成效。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為前、後測的不等組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國中七年級學生共62人為研究對象,測驗工具為陶倫斯創造思考語文版與國中生樂觀特質量表,分析接受「創造思考教學方案」的實驗組共30人,與未接受方案的對照組共32人,在實驗結束後,根據兩組測驗結果所得資料,進行共變數分析,以了解實驗組在創造力與樂觀特質的表現情形。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實驗組學生在獨創力分數顯著優於控制組;而流暢力、變通力、創造力總分兩組學生無顯著差異。 二、創造思考教學方案未能有效提升國中學生樂觀特質。 三、實驗組學生對「創造思考教學」課程的多呈正向感受 根據本研究發現及省思,研究者提出建議,作為後續研究、教學者之參考。Item 國中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2010) 任育瑩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在幽默風格、嘲笑風格以及創造力的差異,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研究工具採「幽默風格量表」、「嘲笑風格量表」以及「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並以分層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全台北、中、南、東四區域及台北市、高雄市,共742位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資料採用變異數分析以及迴歸分析,而研究結果如下: 1. 國中男生在攻擊型幽默高於女生。 2. 國中男生在喜笑人高於女生。 3. 國中男女生在創造力的表現無顯著差異。 4. 親和型幽默與自我提升型幽默和創造力皆達顯著正相關。而國中生的幽默風格能有效預測創造力,其中以親和型幽默具有最佳的解釋力。 5. 喜被笑與創造力達顯著正相關。而國中生的嘲笑風格能有效預測創造力,其中以喜被笑具有最佳的解釋力。 6. 正向幽默感愈高,創造力表現亦愈佳。 本研究顯示幽默風格與創造力,以及嘲笑風格與創造力,各有其相關性存在。依據結果,本研究提出若干建議,供教育輔導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圖畫書教學對國小教師創造力教學及學童創造力表現之影響(2009) 林宥榕本研究旨在探討圖畫書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創造力的影響, 同時也探究學生的學習感受、研究者的教學成長及圖畫書教學的限制與因應。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以台北縣某國小二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接受約四個月的圖畫書教學方案課程。 研究者除了以Torrance的「陶倫斯擴散思考測驗圖形版」對研究對象進行創造力前後測評分,採無母數統計方法中的wilcoxon 考驗進行分析;同時配合自編之「閱讀學習單」、「學習回饋表」、『學生作品」、「訪談」、『學生觀察紀錄表』、「教師省思札記」等相關質性資料,提供多面向的資料回饋與檢證,藉此了解圖畫書教學方案對學生創造力成效之參考。研究結果如下: 一、圖畫書教學有助於啟發學童『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和『精進力』之創造力表現。 (一)圖畫書教學重視個體認知發展與生活經驗,有助於擴展學童思考的流暢力。(二)圖畫書教學結合多元化活動,有助於提升學童思考的變通力。 (三)圖畫書教學重視美感知覺的學習,有助於學童肯定其獨創力。 (四)圖畫書教學強調師生互動、同儕合作學習,有助於增進學童思考的精進力。 二、圖畫書教學方案有助於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以及體會美感閱讀的樂趣。 三、教師以身作則,提供尊重、包容、愉悅的支持性環境,能協助學生仿效,習得激發創造力的正確態度。 四、圖畫書教學有助於改變教師教學慣性及了解教師角色的定位,提升教師創造力教學知能。 最後, 研究者再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對教學者與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 關鍵字: 圖畫書、圖畫書教學、創造力、行動研究Item 壓力對助人工作者專業枯竭的影響-以創造力、幽默風格為調節變項(2009) 管意璇; KUAN,YI-HSUAN助人工作者由於長期與人密集互動,容易產生持續或重複的情緒壓力,導致專業枯竭。本研究旨在了解壓力對助人工作者專業枯竭的影響,也探討創造力、幽默風格調節變項對壓力與專業枯竭關係的影響。本研究對象為204位台灣地區助人工作者。研究採用五種研究工具,分別為「工作壓力反應量表」、「馬氏專業枯竭量表」、「職場幽默風格量表」、「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及「陶倫斯創造力測驗成人適用精簡版」,本研究主要以多元迴歸分析考驗研究假設,研究結果如下: 一、助人工作者的壓力對專業枯竭有影響。 二、「流暢性」對助人工作者的壓力與專業枯竭的關係有調節效果。「低流暢性」較「高流暢性」的調節效果高。 三、「產生聯繫型幽默」及「自我提升型幽默」對專業枯竭有主要效果。 四、「攻擊型幽默」對助人工作者的壓力與專業枯竭的關係具小調節效果。「高攻擊型幽默」較「低攻擊型幽默」調節效果高。Item 「創造思考教學法」對國中生創造力、寫作能力及寫作興趣之影響(2009) 林嘉琪; CHIA-CHI LIN本研究旨在將創造思考策略融入作文教學,設計一套適合國中生的創造思考作文教學方案,探討該課程對國中生創造力、寫作能力及寫作興趣之影響。本研究採用「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公立國中七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其中參加「創造思考教學法」者為實驗組,參加「一般作文教學法」者為對照組。 研究工具包括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寫作評定量表、創造性寫作評定量表、寫作興趣量表作業單、期末課程回饋單,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 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創造力方面:實驗組學生在「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的流暢力、變通力及獨創力以及全量表標準分數等四方面的分數皆顯著高於對照組。 二、在一般作文能力方面:實驗組學生在文法修辭、內容思想、組織結構三個向度的分數無顯著差異。 三、在創造性寫作能力方面:實驗組學生在作文敏覺力、作文流暢力、作文變通力、作文獨創力及作文精進力及總分等五個向度的分數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四、在寫作興趣方面:實驗組學生在「寫作興趣量表」的分數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五、分析期末課程回饋單,「創造思考作文教學法」對超過六成以上的實驗組學生帶來正向感受。 本研究所使用的教學法確實對學生創造力有助益,雖未能有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但學生對於寫作課程普遍都有正向感受,仍有推廣的價值。最後期能以本研究結果與建議,提供教師作文教學或為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多元智能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英文寫作能力、寫作態度、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之影響(2009) 徐毓苓本研究旨在依據「多元智能」的內涵以及國小英語教學原則,設計一套將語言、數學-邏輯、肢體動覺、音樂、空間、人際、內省、自然觀察者等八種智能融入的「多元智能寫作教學方案」,進行十次的實驗教學,探討此方案對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英文寫作能力、寫作態度、創造力及創造性傾向的成效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採立意取樣選取台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派實驗組和控制組各一班。實驗組三十二名學童每週進行一次四十分鐘的「多元智能寫作教學」,共計十個單元;控制組三十三名學童則接受「一般寫作教學」。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英文寫作能力測驗」、改編之「英文寫作態度量表」、「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測驗」以及「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分別進行假設的考驗。研究結果如下: 一、實驗組學童在「英文寫作能力測驗」之得分未顯著優於控制組。 二、實驗組學童在「英文寫作態度量表」之得分未顯著優於控制組。 三、實驗組學童在創造力「開放性」、「獨創力」及「標題」三項得分顯著優 於控制組;在「流暢力」、「變通力」及「精密性」三項得分未顯著優於控制組。 四、實驗組學童在創造性傾向「冒險性」、「好奇性」、「想像力」及「挑戰性」 之得分未顯著優於控制組。 研究結果發現,十次的「多元智能寫作教學方案」,不影響國小六年級學童「英文寫作能力」、「英文寫作態度」及「創造力傾向」;但有助於部分創造力之提升。Item 惠能頓教禪之創造觀—以壇經為研究核心(2009) 李政哲目前學術研究的潮流、社會各界對於人才的能力需求、與國家教育的推動走向等,都聚焦在「創造力」之上。但這些創造力的概念與發展,大抵都偏向以西方心理學的理論來代表,所呈現的結果是龐雜多元但卻缺乏統整性,並且也缺少了本土化、東方社會文化的創造力特質之發掘與應用。筆者經過深細的省思後,列出目前創造力的十五個有待突破的問題,並歸納出創造力應朝著「本質性」、「跨領域性」、「實用性」、「超越性」等特質的研究,方能有效回應前述的十五個問題。 筆者在第一章對於本研究的進行,提出了四個不同的研究階段,以及各階段適合的不同研究方法,來達到各階段的研究目標。在研究的信實度方面,筆者亦提出多元檢核、「體用可逆反應」的原理,以檢核研究的成果,是否掌握到真正能發生作用的創造力核心本質;在第二章,筆者則從歷史事實的歸納中,發現「惠能頓教禪思想」是華人文化中,能歷千年流傳而不墜、能傳播至海內外、能跨越不同社會階層與區域文化、並展現其創造性成就與影響者;第三章則結合了紮根理論原理與哲學架構,建構出壇經文本中,頓教禪思想的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印心論,以及社會哲學觀等完整的思想體系與系統概念圖,可作為西方創造力理論當中,局部性觀點的統合參考;第四章是筆者以跨學科領域的觀念角度(數學、大腦科學、管理學、物理學……等)出發,對於頓教禪的思想,作一新的多元詮釋,因而發現其具有「跨領域性」、「圓融性」的特質;另外則以成中英本體詮釋學的十大原則等概念,檢核其「本質性」的特質;最後,再以創造詮釋學的五種層次與演進的精神,檢核其是否具有「超越性」、「實用性」的特質,結果顯示頓教禪的思想,皆能符合這些詮釋方法的精神,同時兼具跨領域性、本質性、超越性、實用性等特質;第五章時,筆者則是深入探討頓教禪的創造力理論基礎與精神特質,並與西方創造力觀點作差異的比對,進而發現頓教禪特有的創造力觀點,對現代創造力教育、研究或學習上,有著全然不同的視野與啟發的作用,進而建構出新的創造力教育觀點。 本研究從古代的中華文化思想(惠能頓教禪法),與西方現代教育的創造力觀點,作一東西方創造力觀點的激盪與融合,並進而以禪學為體,西學為用,結合兩方所長,建構出有本質、有體系的新創造力教育學架構。未來希望能將此以理論架構,予以進行實踐、應用,經由實務上的應用、回饋,能對此一創造觀做出不斷修正,也希望能發展出教材、課程,對國內創造力的發展上,產生實質有效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