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3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徐國能散文研究(2003-2023)
    (2024) 邱睦容; Chiu, Mu-Jung
    白話散文向來是最能顯現作家氣韻的文學載體,在此前提下,若作家為當代人物,因仍處於活動與變動之中,其散文創作亦然,故評論往往難以周延或一語中的,是以,如何懇切且準確地品評當代散文作家,遂成為一道艱鉅的難題。而隨著108課綱運作,越來越多白話散文走入眾人的生活視野,且選文亦不乏相對年輕、1970年後出生的作家散文,其中,筆者認為以徐國能的散文最具討論價值,卻最缺乏適當的論述。徐國能於2003年出版首本散文集《第九味》即獲得高度關注與評論,當中多以懷舊傷逝、古雅蒼老作為其標誌,然而,自2011年起,徐國能開始創作《文字魔法師》等適合兒童、少年的讀物,又以2022年出版的《怪咖老師的神祕時間》對照,其題材內容與敘述筆觸與《第九味》大相逕庭,且此類作品總數共佔據其散文集的一半,顯然,過往的評論標誌與風格側寫,已無法全面涵蓋其變化。時至今日,〈第九味〉不但被選入高中教科書,還成了香港入學考試的選文,關注仍在,同時也代表既有的標誌與評論亦在。為了發展更適切的評析,筆者以徐國能二十年來的散文為依據,梳理其創作趨向,並藉此由小見大,作為評介一當代散文作家的試探與演練。在方法上,先參照相關評論與學術研究的成果,於此基礎展開對話,並指出當中的闕漏;再取用徐國能創作開啟討論,除了已出版的十二本文集,亦檢視改版後的自序、少年時期的詩作稿件,乃至現今於副刊登載而未集結的散文創作,純然經由作品還原作者面貌,經由細讀作品論及徐國能的寫作動機、期望與之中的變化。而後進一步對照際遇、寫作歷程與其文學評論者的身分,探究並標誌杜甫帶來的影響,遂以懷舊散文、詩人散文與童書創作作為三種角度切入並劃分為三個章節探究,辨析其創作特性,終得出結論:適俗逃禪兩未能,寫作乃涉世的行為。即徐國能藉由寫作帶來對現世的反思、傳達悲憫之志並構築文學上的庇護,以期引領自己與讀者重返真純境地。最後,據此回應「懇切且準確地品評當代散文作家」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