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3
Browse
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民初武術家與武俠精神(2019) 盧亮廷; Lu, Liang-Ting民初武術家輩出,武俠小說風行,本文以武俠精神為軸,考察民初武術家,提煉過往在武俠文學或俠義思想上較少觸及的實人實事,先整理內憂外患下,武術成為精神寄託而有了「國術」之名的起因,其強健體魄的內涵,成為國人對抗船堅炮利的寄託,在被「東亞病夫」想像的壓抑當中,成為重要的出口。而有了庚子教訓在前,民初武術家不再以謀求實績為優先取向,而是廣泛運用著述來轉化武術中的練、演、打,將武術提升到精神層次。而通俗小說大興,武俠一門融合「志人」的技擊餘聞與「傳奇」的俠義小說,以此豐富了武術活動的世界,成為溝通真實與虛構的橋樑。從革命思想家到武術家,再到武俠小說,民初武俠精神與「義非俠不立,俠非義不成」的俠義之辨連結,「俠」與「武」彼此互補。俠提供了武施展的正當性,而武給予俠身體的錘鍊,綜合國族身體、感知身體與被閱讀的身體,融以俠的行動精神,共構民初的「武俠精神」。 本論文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作為全文框架說明。第二章〈武林世界與武術家群像〉企圖對之後整理武術家與理出武俠概念,做一藍圖與範圍劃定。第三章〈民初武林秘笈:武術家著書的敘事與意涵〉以武術書籍為考察材料,分析其內由敘事方式與傳達而出的敘事意涵。第四章〈小說家與武術家相逢〉側重武俠小說家以武術家來寫武俠,所隱含的觀念分析,以兩個面向作為觀察,企圖理解武術家如何和武俠有著聯繫,同時梳理武俠作家藉武人所顯現的氣節精神、「俠」觀念更重視「武力」的趨向。第五章〈以武俠精神切入的民初意義〉提出武術家以身體實踐武俠,其內自然包含對社會反應的集體潛意識、武術的能動性,以及他們之間彼此構建出的武俠氛圍。第六章〈結論〉,總結民初武術與武俠的豐富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