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3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精神科醫師的醫事書寫研究——以王浩威、吳佳璇、鄧惠文的散文作品為研究對象(2024) 蕭嵐儒; Siao, Lan-Ru快節奏的社會、大躍進的科技,在看似便利又亮麗的生活背後,求診於精神科的人數也不斷增加。現今的精神科更講求深入了解個案或患者的生命困惑,與探究疾病生成的原因,並致力於除去人們對於精神病症的各種揣想與歧視。因此,本文選擇以三位中生代的精神科醫師作家王浩威、吳佳璇與鄧惠文的作品為研究對象,主要是考量兼具「理性」與「感性」兩項特質,因此藉由三位研究對象,其豐富的執診經歷所書寫而成的出版作品,分析在現今社會中,所鮮為人知但需要大眾關注的議題。全文共分為五章,首先「醫事書寫」長久以來持續受到研究者的關注,因此第二章先彙整「醫事書寫」的前行研究定義,並說明醫學專業的訓練對於他們的書寫的影響,再述及其共同的書寫特點及簡介研究對象的生平背景。第三章則將書寫題材分為三大面向做討論,分別討論到校園紀實、人際課題與醫事百態,並由研究對象的作品中舉出相關案例說明,透過這些題材反思社會需關心的議題和現象。第四章則剖析三位精神科醫師作家的作品中,所呈現的敘事角色、記敘方式及修辭與書寫手法。首先討論精神科醫師作家在書寫角色的置換,接著是分析不同記敘方式在書寫時的特點,最後是常使用的修辭與書寫手法,以此呈現精神科醫師書寫的特色。醫師作家的作品不少,但藉由精神科醫師作家的作品,可以讓大眾更詳盡了解求診個案和患者的背景故事,並關注平時所忽視的社會弱勢,以及對相關的精神病症、醫學知識能有更多的認識與認知,期許能透過精神科醫師的作品,破除對精神病症的個案或患者的偏見與歧視,並多一些體貼和關懷。Item 讀寫結合:範文仿寫對九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之研究(2022) 胡涵鈺; Hu, Han-Yu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中的「不等組的前測─後測控制組設計」,探究在獨立時間進行完整的範文仿寫教學課程,對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程度。以臺北市某國中九年級某班學生為對象,於課後輔導課時間,實施為期十五堂,每堂四十五分鐘課堂分組創作、課後個人寫作的寫作訓練。研究者由讀寫結合理論為出發點,以範文仿寫為工具,為學生搭建寫作的鷹架。依林明進老師所提出的寫作策略,按物體描寫、景物描寫、人物描寫、事件記敘的順序為學生建構寫作模組。並藉著因導師職務而深入了解學生的各種生活體驗之便,寫作主題穿插許多班級共享的生活經驗,帶領學生體會生活即寫作,寫作即生活。實驗結果參酌六次形成性評量、依會考寫作測驗評分規準評定之前後測與會考寫作測驗成績,檢視學生寫作能力是否提升,結論如下:一、 藉由課堂上分組仿寫範文,且寫作主題多是班級共同生活經驗,降低學生對寫作訓練的排斥。經課堂寫作成果,可觀察到學生在描寫敘事技巧的合宜使用比例增加,學生整體寫作能力亦有所提升,達成會考寫作測驗96.42%及格率。二、 教師善用導師角色,將生活題材置入寫作訓練,引導學生共同創作,師生都能擁有美好的課堂經驗。關鍵詞:讀寫結合理論、寫作教學、仿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