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3
Browse
2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社會性問答服務之健康資訊提問分析研究(2014) 吳寂絹; Chi-Chuan Wu隨著網路的普及發展,上網搜尋健康醫療資訊的消費者日益增加,但一般消費者上網檢索健康資訊時,通常無法透過搜尋引擎簡短的檢索詞獲得滿意的結果。社會性問答服務(Social Q&A)興起後,提供人們透過自己的語言發問,從網友提供的資訊獲得解答,加上匿名討論的特性,使得消費者樂意轉向社會性問答服務網站,取代透過搜尋引擎在網路上檢索之方式,尋求所需之健康資訊。 本研究透過言語行為理論論證健康資訊消費者於社會性問答服務網站中提問的行為,為健康資訊消費者的一種資訊尋求行為,提問的內容則視為消費者的健康資訊需求。因此,為了探索健康資訊消費者於社會性問答服務中,健康資訊尋求行為之特徵,本研究蒐集Yahoo!奇摩知識+「醫療保健」類別中1,150則健康資訊尋求階段與健康資訊類別的問題文本進行分析,經由前導研究後確認分析構面分為五部分,分別為提問策略、行動、認知及情感之資訊尋求行為特徵;問題本身的清楚性、急迫性、篇幅長度之語意表達及結構性特徵;身分揭露、問題類型的提問需求特徵;八個健康資訊尋求階段,以及十五個健康資訊類別。為顧及研究的周延性與連貫性,研究設計分為二大面向,每一面向以二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採取質化研究取向,依循紮根理論的精神及步驟建構編碼類目,建構的同時並以紮根理論的方式發掘分析框架以外的構面,第二階段以內容分析法賦予每則問題範疇化意義後再進行量化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八個健康資訊尋求階段或十五個健康資訊類別,在語意表達及結構性特徵、提問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特徵上,分別具有時間敏感性及健康資訊類別差異性之特性。消費者健康資訊尋求行為具有多元化的特性,當面臨一種健康資訊需求時,所採取的行動並非僅是提出疑問,尚包含描述症狀、宣洩情緒或表達問題情境等多元化行為,由此亦可反映搜尋引擎無法滿足健康資訊消費者的需求,進而促使社會性問答服務盛行的緣故。在提問需求上,健康資訊消費者對於「疾病」與「醫療處置」具大量需求,最常被提問的問題類型為關於疾病治療的問題,其次為醫療處置的問題,而醫療處置的問題中最常詢問的是手術治療相關的問題。此外,社會性問答服務問題表徵之消費者健康資訊需求具清楚性、少急迫性且自我提問之特徵,此意謂著社會性問答服務中,多數健康資訊消費者當面臨健康資訊需求時,了解清楚表達問題所在的重要性,且因無法確保網友回應的時效,故需要立即性回應的問題較少透過社會性問答服務提問;而匿名性的特性則可提供提問者隱私的基本保障,即使攸關自身相當私密的問題,亦勇於線上提問以尋求網友協助。 本研究除了建構社會性問答服務消費者健康資訊尋求行為之分析架構外,亦發現社會性問答提問消費者之健康資訊尋求行為確實具有階段性及類別差異特徵,研究結果除提供社會性問答服務健康資訊消費者之提問建議外,亦可作為社會性問答服務系統介面修改、政府單位衛教宣導及醫療從業人員醫療諮詢之參考。Item 新北市平溪區銀髮族居民資訊需求及資訊行為特性(2013) 傅彥儒; Yen-Ru Fu台灣自1993年起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銀髮族的議題日漸受到重視。過去長者資訊需求研究往往專注於醫療相關主題,也較少以鄉村地區為研究場域。新北市平溪區被稱為全台灣最老的社區,同時具有鄉村地區及觀光地區的文化背景。本研究選定該地方為研究場域,透過參與式觀察及深入訪談,期望瞭解該地方銀髮族生活情況、資訊需求、資訊行為特性以及銀髮族對圖書館的看法,試探討強化社區銀髮族資訊獲取的機會。 本研究觀察社區中居民平日活動場域及活動場合,共訪談12名銀髮族居民,以及10名與銀髮族生活或社區事務相關的人員,作為本研究分析的資料。結果發現: 關於銀髮族的日常生活態度及情況:(一)銀髮族個體間生活類型差異大,生活條件亦影響長者的環境態度。(二)活動場域深受交通條件限制。(三)社區內醫療及消費機能有限。(四)連結社會的心理需求顯現於其生活行為之中。在資訊需求的結果則表現:(一)銀髮族生活的簡化也使資訊需求簡化。(二)銀髮族特別重視醫療保健資訊需求,但也特別弱勢。(三)除日常生活維持、充實生活、醫療保健、人際關係這類個人的需求外,社區內公共議題的資訊亦受關注。在資訊行為特性方面發現:(一)人際間的口語傳播盛行,為社區主要資訊傳遞管道。(二)生理功能的退化和環境限制是限制長者資訊行為的主要障礙。(三)子女晚輩在銀髮族資訊生活中具多重角色。(四)銀髮族使用資訊時較缺乏評估的能力和意識。最後在圖書館方面則發現:(一)銀髮族對圖書館存在研究、學習的印象,感覺較疏離。(二)居民仍期待圖書館能有更多改善的可能。Item 臺灣學齡前幼兒父母之育兒資訊需求與資訊焦慮(2013) 鄭宛靜; Cheng, Wan-Ching在資訊科技時代裡,資訊量增多、資訊管道多元、資訊透明且易於獲取,本 研究意圖探究學齡前幼兒父母如何運用周遭資訊管道去解決其育兒的資訊需求, 並探討這些豐富的資訊或多元的管道是滿足了父母的需求,或反而導致父母陷入 「選擇的困境」,因而造成父母的資訊焦慮。而不同的資訊管道來源(如親友、 網路、書籍等)除了提供不同的解答外,其管道來源本身是否帶來不同的信任與 情感依賴?或者僅是單純的知識提供與獲取。 本研究採用質性訪談方法,以立意取樣邀訪10 位受訪者。本研究發現,學 齡前幼兒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的資訊需求可分為立即性與延遲性,並影響後續的 尋求行為。學齡前幼兒父母因個人經驗、社會網絡,與資訊環境,針對不同的育 兒問題會採用不同的資訊管道來解決:育兒者常用的資訊來源管道包含親友口耳 相傳、書籍、專業醫護人員、網際網路、電視節目、親子雜誌等;網際網路為受 訪對象最常使用的資訊管道,可分為問答型、討論版、廣泛搜尋等不同方式進行。 本研究亦發現,資訊管道過多一方面的確造成育兒者的焦慮,但也發現部分育兒 者善於在管道間選擇,以降低部分管道所產生的資訊焦慮;除此之外,父母對於 自身難以解決的資訊焦慮會以解決焦慮為首要考量,換句話說父母解決的資訊焦 慮不盡然是育兒問題本身。Item 流行音樂類型電台節目主持人之資訊尋求行為研究(2009) 謝明昕; hsieh ming hsin本研究以四家流行音樂類型電台,共十二名節目主持人(DJ)為研究對象,採深度訪談法蒐集資料,並結合廣播收聽心得札記,以ATLAS.ti為編碼工具進行歸納整理,整體研究採Krikelas的資訊尋求理論,將DJ的資訊尋求行為分為「情境中的資訊尋求行為」、「資訊定位與資訊需求」、「內在/外界的資訊來源選擇」、「DJ的外界資訊來源」、「DJ的內在資訊來源」五個部份。 第一部份,將DJ的情境分為電台內工作、電台外工作與個人生活三種情境,三種情境下再細分三十一個狀況,進一步剖析每個狀況下包含的任務與考量,以此描述DJ的情境與環境,作為分析DJ資訊尋求行為的背景。 第二部份,先將DJ所使用的資訊定位成唱片音樂資料、音樂資訊與生活資訊三類,再結合第一部份的情境描述,分析各情境下DJ所產生的立即性與延遲性需求與各情境下DJ會使用的資訊。 第三部份,針對DJ如何選擇內在與外界的資訊資源作分析,因為DJ要尋求的資料有音樂資訊與唱片音樂資料旋律兩種性質,依資料性質不同,研究者將DJ的資訊尋求分為「內在資訊來源的音樂資訊尋求」、「內在資訊來源的唱片音樂資料旋律尋求」、「外界資訊來源的音樂資訊尋求」、「外界資訊來源的唱片音樂資料旋律尋求」四個方向作探討。 第四部份,分析DJ的外界資訊來源,分作「人際接觸」與「文獻記錄」兩部份,前者包括唱片公司人員、國內外的電台同業、音樂同好、MSN族群、資深音樂人、電台內活動而接觸演藝圈工作者、電台外活動結識的演藝圈工作者、聽眾、唱片行的工作者九類,後者則涵蓋網路資源、唱片公司提供的宣傳文案與資訊、電台內音樂資源、報章雜誌、音樂工具書、唱片內的歌詞本等六類。 第五部份,分析DJ的內在資訊來源,分作「直接觀察」、「記憶」與「私人檔案」三部份,除描述DJ如何運作之外,並進一步探討DJ如何整理這些內在的資訊來源。 綜合上述五個部份的分析結果,研究者將DJ資訊尋求行為的特徵歸結於下列五點: 一、 流行音樂類型電台DJ重視直接聆聽第一手唱片音樂資料。 二、 流行音樂類型電台DJ重視資訊的新穎與快速。 三、 流行音樂類型電台DJ在尋求途徑方面,其自身的記憶是最重要且最先尋求的資訊來源,且網際網路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當流行音樂類型電台DJ尋求音樂資訊時,首先求助於記憶,其次則最常使用網際網路;當尋求唱片音樂資料的旋律時,僅依靠記憶與向人詢問。 四、 流行音樂類型電台DJ的資訊尋求行為深受所屬電台與唱片市場運作機制影響,而且被動接受龐大中文音樂資訊。 五、 流行音樂類型電台DJ的資料典藏方式因人而異,但深受電台影響,且典藏方式有數位化的趨勢。Item 從社區特性探討綠島鄉民之資訊需求及鄉立圖書館服務模式(2008) 林曉鈴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區特性、人與資訊三者間的關係,並以台東的綠島為主要研究場域。因此希冀從此研究中了解綠島鄉立圖書館的功能與服務的現況,同時釐清其與社區發展及地方人士資訊需求的關係。同時規劃並建議綠島鄉立圖書館未來發展方向與其服務和功能。本研究採用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法進行,再收集二十六個有效樣本訪談後,分析整理如下結果: 一、社區特性影響居民生活方式,進而影響其資訊行為模式與資訊需求 二、居民普遍仰賴網路從事資訊行為,其次是電視媒體,再來才是紙 本媒體與專家友人 三、綠島鄉立圖書館與在地其他社教機構未能彰顯其服務功能,無法 滿足居民的需要 四、鄉立圖書館必須避免服務邊陲化,與其他社教機構尋找合作的可 能 五、離島遠距教學的可能,打造資訊暢流的小島 六、與生活共同成長的資訊服務中心Item 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研究 -- 以台北縣市印尼新娘資訊需求為例(2007) 劉馨雲; Lestari Surianto (Lala Liu)外籍女子與臺灣男子間的國際通婚在臺灣社會是近二十年興起,且近五年來日益頻繁的現象。根據內政部統計處於本95年1月19日所發表的「內政統計通報」,截至94年底止,臺閩地區內持有效外僑居留證之外籍配偶人數達14萬1千餘人。嫁來臺灣家庭的外籍新娘,在未做好準備的狀況下進入了臺灣家庭與社會中,不僅面臨了媳婦、妻子角色扮演的問題,更嚴重的是語言、風俗、宗教、生活習慣、文化適應等問題。基於上述現象及圖書館的使命及任務,本研究認為,圖書館有義務去幫助及輔導外籍新娘適應臺灣生活;如何幫助這些外籍新娘融入臺灣社會,被社會接受,同時解決下一代新生兒的教育問題等,是圖書館,特別是公共圖書館應注意及關心的議題。也是圖書館真正發揮社會教育及文化交流功能的時機。 本研究以臺北地區的印尼新娘為對象,以訪談的方式瞭解印尼新娘利用圖書館的經驗,同時探討印尼新娘在移居臺灣後在環境適應、社會融入及認同上的資訊需求,與及分析公共圖書館可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使印尼新娘能融入臺灣社會。 研究結果分別以七個方向呈現,第一部份為印尼新娘來臺前利用圖書館狀況;第二部份為印尼新娘來臺後利用圖書館狀況;第三部份為印尼新娘的資訊需求;第四部份為印尼新娘解決資訊需求的方法;第五部份為印尼新娘認為她們所需要的服務項目;第六部份為多元文化服務人員的特質期望;最後第七部份為公共圖書館可為外籍新娘提供的服務。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分別對外籍新娘本身、政府部門、教育單位及圖書館提出建議。對於外籍新娘們,本研究建議其應該:積極主動參與各項課程與活動,多拓展社會支持網絡,及主動說出(speak out)自己的需求。在對政府部門的建議上,本研究各別對於政府部門的:服務內容,服務宣導,服務人員及服務實施上做更進一步的建議。在對教育部/教育單位的建議上,本研究分別對:教育工作的實施策略上,及再特別對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最後,本研究再對於圖書館界的:館藏,服務,人員,推廣/宣傳,流通,參考服務,及圖書資訊教育界,各別提出建議。另外也提出一些後續研究的主題建議。Item 災害防救人員資訊行為之研究(2011) 張雅君; Chang Ya Chun本論文採量化方法,以問卷調查探討災害防救人員資訊行為,期望藉由此研究,瞭解影響災害防救人員資訊行為的因素,剖析災害防救人員所需要的資訊服務,以提供更適切的資訊服務協助解決其業務需求。茲將本研究之發現分述如下: 一、 災害防救人員資訊需求方面:(一)執行「減災」職務是促發資訊需求的主要情境;(二)災害防救人員使用資料類型以網頁資訊為主,對於常用資料語言習慣以中文資料為主,英文與日文為輔;(三)單位內部資訊是資訊來源機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資訊。 二、 災害防救人員資訊尋求方面:(一)資訊尋求依循「省力原則」;(二)圖書館或資料中心是災害防救人員找尋資訊的重要管道之一;(三)資訊尋求時,缺乏整合查詢工具、無法即時取得、缺乏獲取最新資訊管道。 三、 災害防救人員資訊使用方面:(一)選擇工作相關資訊時以資料精確性等品質因素為主要考量點;(二)資訊使用主要以報告撰寫、充實專業能力為主。 四、 災害防救人員人口特徵對其資訊行為的影響有:(一)所屬研究單位是影響災害防救人員資訊行為最重要之變數;(二)災害防救人員年資越深,人際脈絡管道使用越高;(三)災害防救人員教育程度越低,易在資訊尋求上遭遇困難;(四)資訊需求與使用受所屬學科領域影響。 針對研究結果以使用者角度為觀點,對災害防救單位之資源及服務提出以下建議:一、網路資源檢索之學習;二、圖書館或資訊中心之利用;三、加強關鍵資訊收集,並建立整合查詢平台;四、知識庫建立,加強推廣組織知識分享;五、災害防救專家人才庫建立與更新;六、定期進行使用者需求調查。Item 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資訊行為之研究(2011) 陳瑩本論文採用質性研究取向,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蒐集資料,整理分析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的資訊需求及特性、資訊尋求行為及影響行為之因素,以及其資訊使用之情況;最後歸納出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的資訊行為模式。期望藉由本研究,可以對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在規劃展覽時的資訊行為有更進一步的瞭解與掌握。茲將本研究之結果歸納如下。 在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的資訊需求方面:(一)資訊需求與工作任務之相關性高:策展人的資訊需求由策展工作而產生,透過其主觀認知來完整呈現展場的整體設計規劃,用以解決處理工作相關問題;(二)策展人的資訊需求因展示個案之主題與目的性而異(三)影響策展人資訊需求特性之因素複雜:策展人的資訊需求因人口資料特性、展覽主題複雜性、策展頻率、可預測性、展示籌劃時間、目標觀眾等複雜因素影響而有所改變;(四)策展人的資訊需求可能持續變動直到展示完成。 在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的資訊尋求方面:(一)策展人尋求的資訊管道具多重性,個人知識和人際管道是重要來源:策展人的資訊管道可歸納為個人知識、人際管道、其他博物館與機構、圖書館、學會/協會與組織、研討會、網際網路、電視頻道等九種,以個人知識和人際管道是為重要;(二)策展人尋求資訊的類型多樣化;(三)影響策展人資訊選用之要素:策展人最重視資料的正確性,同時要求資料的可用性、適用性及品質,資訊的可得性、及時性與費用也是評估的要素。 在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的資訊使用方面:(一)展覽是最重要的資訊產出:資訊產出內容包含展場內所有的展示物件,還有展覽相關出版品以及展覽網頁、解說導覽訓練與科學教育活動,展覽是策展人資訊使用的具體結果;(二)投稿與出版專書是最常見的資訊再利用方式:策展人因為策展需求所取得的資料,除了直接使用在展覽上,最常見的再利用方式就是投稿與出版。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對自然史博物館及自然史博物館附屬圖書館(室)提出以下幾項建議:一、對自然史博物館博物館:(一)給予充裕的展覽籌備時間;(二)建立自然史博物館館際共享之藏品資料庫;(三)提供專業策展訓練。二、對自然史博物館附屬圖書館(室)的建議:(一)定期進行使用者需求調查;(二)加強圖書館(室)資源及服務宣導;(三)建置自然史專業領域文獻資料庫。Item 國會法案助理資訊行為之研究(2011) 曾愛文; Ai Wen Tseng本論文採量化方法,以問卷調查探討國會法案助理的立法資訊行為及使用圖會圖書館情形與各項服務滿意程度。期望藉由此研究,掌握國會法案助理在立法資訊行為上的特徵,瞭解國會圖書館現行服務是否符合使用者的真正資訊需求,以提供館方在擬定各項政策及規劃服務時的建議和參考,增進服務品質。茲將本研究之發現分述如下。 在國會法案助理之資訊需求方面,本研究發現國會法案助理需要經常尋找並閱讀工作相關資料,且其資訊需求與解決工作問題的相關度很高。 在國會法案助理資訊搜尋行為方面的研究發現如下:(一)圖會圖書館網站及搜尋引擎是國會法案助理獲得工作資料的主要管道;(二)上網搜尋和人際關係管道是國會法案助理在院內找不到資料時的重要資訊管道;(三)國會法案助理最常利用的資訊來源包括預決算報告書、法案追蹤、立法研究報告及法律制定的紀錄;(四)影響國會法案助理資訊搜尋之因素包括:1.資訊太多,沒時間閱讀,或找到資訊不適用是在尋找資訊時常會面臨的問題;2.資料只能在院內使用,無法在家中查詢或使用是助理覺得困擾之處。 在國會法案助理資訊使用行為方面的研究發現如下:(一)國會法案助理尋求工作相關資訊以資訊品質為主要考慮的因素;(二)評估資訊的價值以資訊來源的可靠程度為主。 國會法案助理背景特性對其資訊行為的影響有:(一)國會法案助理的背景特性在資訊需求面向沒有顯著的影響。(二)助理年齡、所屬委員參加委員會及學科背景對資訊來源面向有顯著影響。(三)在資訊察覺面向,只有助理年資和選擇資訊考慮因素產生關聯。 在國會法案助理使用國會圖書館情形方面的研究發現如下:(一)半數以上的人幾乎每天都會使用圖書館相關資源;(二)最多國會法案助理訂閱的RSS及資訊快遞是最新通過議案;(三)新聞知識管理系統是國會圖書館網站中使用率最高的資訊系統;(四)使用國會圖書館資源沒有困難,但不清楚圖書館資源及服務的人亦很多;(五)圖書期刊自助借還系統是讀者對圖書館服務滿意度最高的項目;滿意度最低的則是沒有舒適的閱覽座位。 根據研究結果,歸納出幾項建議如下:一、定期進行使用者需求調查;二、加強國會圖書館資訊服務行銷推廣;三、強化國會圖書館網站互動機制;四、建立網路資源檢索技巧教學;五、建立館際合作;六、改善圖書館硬體設備。Item 從讀者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探究彰化基督教醫院圖書館利用教育之規劃與實施(2011) 盧秋鳳隨著時代變遷,圖書館利用教育必須轉變為以讀者為中心之規劃模式,本研究探究醫護人員所需要的圖書館利用教育模式,藉由分析醫護人員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的課程需求,進而規劃並實施醫院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期望瞭解研究所發展之課程需求分析工具,是否適合做為規劃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有效方式,並瞭解課程成效與被接受的情況,以得知由此符合讀者所需的圖書館利用教育模式是否可用。本研究以彰化基督教醫院為探討個案,首先透過文獻探討蒐集資料,藉以設計結合醫護人員資訊需求、資訊尋求行為之課程需求問卷;再以此問卷實施結果作為基礎,設計規劃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實施課程後,利用課程滿意度調查問卷及課程參與者自我評量表等二項評估工具,進行課程實施成效評鑑。研究發現與結論如下: 彰基醫護人員的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方面- 研究發現:(1)吸收新知與解決臨床問題、病患照護為醫師及護理人員最主要之資訊需求原因;(2)醫師資訊需求內容主要為臨床診斷治療及醫學發展之資訊,護理人員則主要為臨床照護資訊及醫護知識;(3)利用電子資源已是醫師與護理人員尋找資訊的優先選擇,期刊仍是二者最常利用的資源類型;(4)缺乏時間、全文資料不易取得及不熟悉資料庫之內容特色與查詢方式是醫師與護理人員共同的資訊尋求障礙。 圖書館利用教育之設計規劃方面- 研究發現:(1)根據課程需求問卷結果,可歸納訂出課程三大教學目標-協助成為更有效率的自我學習者、促進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的有效利用、增進資訊搜尋技巧;(2)四大課程設計原則-針對需求、具實用性、能實地操作、有互動性及參與性;(3)運用BOPPPS模式讓課程規劃與實施更有系統與效率。 圖書館利用教育之實施成效方面- 研究發現:(1)課程滿意度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各課程獲得課程參與者普遍之認同;(2)課程參與者自我評量表之分析結果則顯示各課程有助於其在相關概念或實際應用之瞭解,學習成效並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性差異。 本研究結果顯現利用教育課程規劃有達到顯著效果,課程規劃乃依循需求分析結果。因此,可獲知以讀者為中心之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規劃模式值得採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