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臺灣數位電影院發展研究
    (2008) 李俊逸; Chun-Yi Li
    數位電影是全球電影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是目前全世界電影產業的重要議題,被稱為電影技術的第三次革命。而數位電影發展的關鍵在於數位電影院的普及。國內雖然也積極輔導電影院轉型,但在2003年台北市西門町國賓電影院改採數位放映後,全國至今只完成了十五個電影院的數位化,相較於全球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 本研究先透過文獻探討,介紹數位電影院的關鍵技術及全球數位電影院重要發展國家的概況,接著以STEEP模型、五力分析及劇情分析法做為研究架構,以次級資料分析法、深度訪談法、電話調查法等三種研究方式蒐集資料。結合次級資料、訪談結果、電話問卷結果,對臺灣數位電影院的現況和發展進行描述、探索及分析。 經過對產業中各個構面的分析,本研究認為,國內數位電影院未來是否能普及化發展,取決於政府補助是否大幅增加、第三方單位是否出現以及未來數位電影院所提供異於傳統電影的內容是否在國內能刺激更多票房。透過劇情分析,本研究認為,未來最可能出現的情境為國內出現第三方公司、政府對數位映演的補助減少、而數位電影院所提供異於傳統電影的內容未能刺激更多票房,國內數位電影院數量穩定成長,但是數位電影院卻不能成為促成國內電影映演業復甦的契機。
  • Item
    印刷影像於多重色版加密之浮水印技術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報編審委員會, 2004-12-01) 李俊逸; 周遵儒; 王希俊; Jiun-Yi Li; Tzren-Ru Chou; Hsi-Chun Wang
    本研究針對印刷影像的特性,提出一個新的數位浮水印加密技術,簡稱為多重色版浮水印技術(Multi-channel Watermarking Technique, MCWT)。MCWT可以將圖樣或文字隱藏在印刷影像的多重色版中,並且實際輸出到紙張上。解密時只需使用設計過的光柵透鏡便可直接觀察到所隱藏的資訊,不用經過複雜的計算。實驗結果顯示在青色及洋紅色版中15至30百分比網點面積為最佳的加密條件,同時依相對應的網屏角度來調整網點位置可以獲得較良好的解密效果。
  • Item
    印刷影像於多重色版加密之浮水印技術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報編審委員會, 2004-12-01) 李俊逸; 周遵儒; 王希俊
    本研究針對印刷影像的特性,提出一個新的數位浮水印加密技術,簡稱為多重色版浮水印技術(Multi-channel Watermarking Technique, MCWT)。MCWT可以將圖樣或文字隱藏在印刷影像的多重色版中,並且實際輸出到紙張上。解密時只需使用設計過的光柵透鏡便可直接觀察到所隱藏的資訊,不用經過複雜的計算。實驗結果顯示在青色及洋紅色版中15至30百分比網點面積為最佳的加密條件,同時依相對應的網屏角度來調整網點位置可以獲得較良好的解密效果。
  • Item
    印刷影像於多重色板加密之浮水印技術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 2004-12-??) 李俊逸; 周遵儒; 王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