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大學出版社數位出版模式之研究
    (2007) 陳莉婷; Chen, Li-Ting
    資訊科技的侵襲已是全球化的態勢,網際網路的普及與檔案數位化的演進,促進數位閱讀習慣的成型。在數位閱讀帶動下,數位出版的需求也引發浪潮。大學出版社在學術出版的領域中,以具學術價值的出版為使命,依據其特有的定位與嚴謹的編審制度,發展出具一定質量的出版品;其中,在數位形式的出版中,以線上資料庫、電子書、電子期刊和資料庫光碟為主要數位出版品。目前大學出版社在數位出版的發展上,以國外的大學出版社為先進,其相關的出版模式、發展情形都得以為相關業者之借鏡,頗具研究之重要性。 發展數位出版的大學出版社眾多,本研究以同業中頗具領導之姿的五所大學出版社為研究對象,應用Porter提出的價值鏈為分析架構,藉由網頁觀察與文獻分析,探討大學出版社數位出版現況與模式,並比較不同地區的大學出版社在數位出版價值活動上的異同,以其研究發現提供相關業者和政府建議。 本研究結論以「內容創作」、「出版加值」、「數位流通」、「設備使用」與「服務」為主要價值活動分析;而在輔助價值活動方面,則包含「採購」、「技術發展」、「人力資源」、和「企業設施」等四項。不同地區的出版差異也呈現在研究中,現階段歐美地區大學出版社數位出版發展以實用目的和使用者導向為主;大陸地區的大學出版社則以典藏性和技術導向為發展。相較之下,歐美地區發展較為成熟,預期未來將會出現更豐富多元的數位出版品。 研究建議相關業者,對政府單位應積極提出研究計畫爭取資金贊助,對校內單位應尋求資源的整合,並鼓勵學術發表、開拓稿源。政府建議部分,則可提供專款補助,以期帶動學術出版的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