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4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美容從業人員工作滿意度、工作壓力、離職傾向關聯性之研究(2024) 周珮瑩; Chou, Pei-Ying本研究旨在瞭解雙北市美容從業人員工作滿意度、工作壓力、離職傾向之現況、差異及其關係。研究擬先探討國內外相關研究,以專家審查建構問卷內涵。繼之,以問卷調查方法蒐集資料,於2024年蒐集305份有效問卷。並採描述統計、單一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及複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經由統計分析結果,獲致主要結論如下:一、工作滿意度為中上程度、工作壓力為中等程度、離職傾向為中等程度。二、工作滿意度因年齡、工作類型、婚姻狀況、工作年資、每月薪資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工作壓力因工作類型、婚姻狀況、每月薪資及公司規模之不同而有所差異;離職傾向因年齡、工作類型、持有證照、婚姻狀況、工作年資、每月薪資及公司規模之不同而有所差異。三、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呈中度負相關,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呈中度負相關,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呈高度正相關。四、複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40歲(含)以上、工作年資為10年以上、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能有效預測離職傾向。Item X 人力銀行客服人員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2023) 陳妤綺; Chen, Yu-Chi人力銀行在各個產業中扮演人才供給與需求的中介橋樑之一,同時滿足求才及求職雙方的需求,而人力銀行客服人員扮演企業營收來源與顧客關係管理的重要角色,要如何提升客服人員工作滿意度與降低離職傾向,更是經營永續的關鍵。本研究目的在了解 X 人力銀行之客服人員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現況與相關程度,並探究個人背景變項在其間之差異,採取問卷調查法,共發放 354 份問卷,實際回收 341 份問卷,運用統計軟體 SPSS 26.0 來進行數據分析,以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獲得以下結論:(1)女性在升遷方面的滿意程度較男高;(2)年齡 51 至 60 歲的客服人員在升遷方面的滿意程度高於 31 至 40 歲;(3)專科學歷的客服人員在升遷方面的滿意程度高於高中職學歷的客服人員;(4)薪資 5 萬至 6 萬的客服人員在工作本身方面的滿意程度高於薪資低於 3 萬的客服人員;(5)薪資 4 萬至 5萬的客服人員在升遷方面的滿意程度高於薪資 3 萬以下的客服人員;(6)年齡 21 至 30 歲的客服人員離職傾向高於 41 至 50 歲的客服人員;(7)研究所學歷的客服人員離職傾向高於高中職學歷的客服人員;(8)服務年資介於 1至 3年的客服人員離職傾向高於服務年資 10年以上的客服人員;(9)工作滿意度對離職傾向具有顯著負相關。對未來接續的研究啟示包括擴大研究區域範疇,將全臺灣人力銀行做比較、新增質性訪談作為後續研究方法使調查更完完善、增加個人主觀類之變項,以豐富研究內容並提供更全面的分析,進一步增強研究的學術性和實用性。Item 探討ICT工作要求、職場通訊壓力與離職傾向間的關係—以知覺主管支持作為調節變項(2022) 李政勳; Li, Cheng-Hsun隨著智慧型手機的蓬勃發展,利用手機、平板中的非同步型通訊工具進行工作聯絡已經是相當常見的溝通管道。但當科技為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可能衍生出職場通訊壓力為職場帶來負面影響。本研究在文獻回顧的過程中,發現職場上的職場通訊壓力可能會使員工產生離職行為。故本研究針對雙北市294名保險業務員為研究對象實施問卷調查,共計回收237份有效問卷,以SPSS與AMOS統計軟體分析「ICT工作要求」、「職場通訊壓力」與「離職傾向」間的互動關係,與檢驗「知覺主管支持」的調節作用,並討論研究結果在實務上的管理意涵。研究結果發現:(1)ICT工作要求和職場通訊壓力的現象在職場中對雙北市保險業務員來說相當普遍、(2)保險業務員的「ICT工作要求」會顯著正向影響「職場通訊壓力」、(3)保險業務員的「職場通訊壓力」會顯著正向影響「離職傾向」、(4)保險業務員的「知覺主管支持」會減緩原先「ICT工作要求」對「職場通訊壓力」產生的正向影響,扮演調節的角色。本研究建議組織應持續關注ICT工具與職場通訊壓力的相關議題,並透過管理手段預防其對員工產生的潛在危害。Item 商船海員組織鑲嵌、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關係(2023) 邱韻如; Chiu, Yun-Ju海洋運輸為國際化的工作性質,各國航商在面臨國際高度競爭環境與海員適任標準持續提高下,如何留住優秀海員,為航運業人力資源規劃中的重要課題。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海員其組織鑲嵌、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以臺灣航商的現職海員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立意抽樣調查。總共回收432份問卷,有效問卷共386份,回收有效問卷比率為89.4%。透過描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分析、效度(驗證性因素)分析、相關分析,以及迴歸分析後,獲致的主要研究結論包括:一、組織鑲嵌程度愈高,海員離職傾向愈低;二、組織鑲嵌程度愈高,海員工作滿意度愈高;三、海員工作滿意度愈高,其離職傾向愈低;四、海員的工作滿意度對組織鑲嵌程度與離職傾向之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最後,本研究也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相關建議,以供臺灣航商在海員人力資源規劃、管理與發展等實務面向的運用參考。Item 個人環境適配、獎酬制度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國立大學校務基金工作人員為例(2023) 葉佳格; Yeh, Chia-Ke自國立大學得以校務基金自行進用工作人員以填補行政人力缺口,隨著他們的重要性及人數日漸增加,如何選才與留才也成了人事單位需要去正視的課題。本研究係以國立大學校務基金進用之工作人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個人環境適配、獎酬制度,對於離職傾向之影響,其中個人環境適配分為個人工作適配、個人組織適配、個人主管適配以及個人群體適配等四個子構面,而獎酬制度則分為財務性報酬、認可性報酬以及社會性報酬等三個子構面。研究以個人環境適配與獎酬制度作為前置變項,並以離職傾向作為結果變項,來進行相關研究。本研究排除部分工時、日薪制以及時薪制員工,僅針對支領月薪制之全時工作人員。研究採線上數位問卷方式進行調查,透過電子郵件發送問卷連結給研究對象填寫。以便利取樣的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總計共發放3325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為440份,有效回收率12.23%。回收有效樣本進行資料整理,運用迴歸分析、相關分析、敘述性統計分析、信效度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以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驗證。分析結果顯示,校務基金進用工作人員的個人環境適配度對離職傾向具顯著負向影響,學校獎酬制度對離職傾向亦有顯著負向影響。更進一步來說,「個人環境適配」中,以個人組織適配對離職傾向有較高程度的影響;「獎酬制度」中,以認可性報酬對離職傾向有較高程度的影響。Item 護理人員工作負荷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知覺主管支持及使命感為調節變項(2022) 江納雅; Jiang, Na-Ya本研究為探討護理人員工作負荷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並以知覺主管支持及使命感作為調節變項。本研究為量化、橫斷性之研究設計,以台灣現職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依據地區進行分層並搭配滾雪球方法進行抽樣,透過電子版問卷進行發放,共蒐集得到有效問卷378份,再以SPSS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並驗證研究假設。得到主要結論為:(1)護理人員工作負荷對於離職傾向有正向關聯;(2)知覺主管支持在護理人員工作負荷與離職傾向之間不具有調節作用;(3)使命感在護理人員工作負荷與離職傾向之間不具有調節作用。最後再針對本研究結果討論提出實務管理意涵,以供醫療機構人力資源管理相關部門、護理工作從業人員及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COVID-19壓力源與離職傾向的關係:工作不安全感的中介效果及有意義的工作之調節效果(2022) 陳周絹; Chen, chou-chuang本研究目的為探討COVID-19壓力源與離職傾向的關係,工作不安全感的中介效果以及有意義的工作之調節效果。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並以兩階段發放電子問卷,間隔三週後總計回收147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顯示:COVID-19壓力源與離職傾向的關係具有正向關係、工作不安全感與離職傾向具有正向關係、工作不安全感在COVID-19壓力源與離職傾向的關係具中介效果,有意義的工作在工作不安全感與離職傾向的關係並無調節效果,並提出相應的結論與建議,供學術及實務界參考。Item 雇主品牌吸引力與激勵制度對Z世代職員離職傾向之影響—以工作投入為中介變項(2022) 李佩怡; Li, Pei-Yi近幾年來Z世代已經成為世代研究關鍵指標,不論是消費習慣或者就職情況,皆逐漸受到學者們的重視;尤其是近年Z世代逐漸步入職場,選才與留才都是人資招募上一大挑戰。企業要想要找到良好的人才,必須靠創新打響品牌,設計良好的激勵制度讓Z世代願意加入,再者員工入職後的留與去,向來是各家企業運籌帷幄中的主要課題。此研究之目的,主要以Z世代為研究對象,探討雇主品牌吸引力、激勵制度、工作投入及與離職傾向之關係,以工作投入作為中介變項加以驗證各個研究變數的因果關係。此次研究採用網路問卷發放,後續將樣本回收,共計回收398份,其中Z世代樣本共回收173份(43.46%),非Z世代225份(56.53%),針對相關回收問卷,使用統計軟體SPSS 22.0進行回收問卷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在本研究以服務業為研究範圍的分析結果中,第一,Z世代員工之雇主品牌吸引力對工作投入具有正向影響。第二,Z世代員工工作投入對離職傾向具有負向影響。第三,Z世代員工雇主品牌吸引力對離職傾向具有負向影響。第四,Z世代員工激勵制度對工作投入具有正向影響。第五,Z世代員工激勵制度對離職傾向具有負向影響。第六,Z世代員工工作投入在雇主品牌吸引力與離職傾向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第七,工作投入在激勵制度與離職傾向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根據上述研究結果,企業可透過雇主品牌吸引力形成與激勵制度的建立,來正向提升員工工作投入之情況,並且有效降低員工離職傾向。其次,Z世代員工工作投入在雇主品牌吸引力、激勵制度對離職傾向之間均具有部分中介效果,亦即Z世代員工對於工作投入正向提高之際,將可有效提高雇主品牌吸引力與激勵制度在抑制員工離職傾向的效果。然在差異性分析處,並未發現Z世代員工與非Z世代員工之差異。最後本研究依據調查結果,期望能在管理實務面,對外,提供企業人資主管在招募Z世代上職員相關策略的擬定依據;對內,提供管理階層在制訂激勵制度福利上設計之參考。Item 旁觀者知覺職場霸凌與離職傾向之關係—以心理安全感與情緒耗竭為中介變項(2021) 張嘉倩; Chang, Chia-Chien本研究目的為探討旁觀者知覺職場霸凌、離職傾向之間與心理安全感及情緒耗竭之中介機制。使用問卷調查進行研究,採便利抽樣,發放問卷共308份,有效問卷共27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8.64%。研究結果顯示,旁觀者知覺職場霸凌與離職傾向之間有正向關聯;情緒耗竭在旁觀者知覺職場霸凌與離職傾向之間有完全中介效果;心理安全感在旁觀者知覺職場霸凌與離職傾向之間並無中介效果。最後,針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分別提出實務意涵與未來研究建議方向。Item 工作價值觀、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關聯性之研究(2022) 李冠緯; Lee, Kun-Wai本研究旨在探討證券經紀人之工作價值觀、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的關係。研究對象以B證券公司證券經紀人為主,問卷以便利取樣的電子問卷的形式進行發放,並採用以進行資料蒐集,共回收15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45.9%,並透過差異性分析、相關分析、迴歸分析以探討變項間的關係。根據分析結果得知,已婚員工在工作滿足和組織承諾的表現顯著高於未婚員工,工作價值觀正向影響工作滿足和組織承諾,工作滿足則負向影響離職傾向,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在工作價值觀和離職傾向之間皆具有中介效果。企業可通過在員工招募時對面試者進行篩選,以降低員工進入組織無法適應組織文化或工作條件而產生的離職傾向。企業亦可選擇根據員工在工作中的追求進行制度上的改變,提高員工對組織的向心力,從而減少員工會產生想要離開組織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