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北部高二自然組學生對於動物使用態度之研究
    (2009) 林李逸涵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使用到動物,動物福利議題也常引發討論。台灣在99生物課綱訂定時相關動物保護團體曾提出刪除動物活體解剖實驗的建議,減少動物犧牲及學生學習困擾問題。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北部高二自然組學生對動物使用的態度傾向,反映學生態度現況。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動物使用態度問卷」為研究工具,立意性取樣台北縣、台北市及基隆市公立高中二年級自然組學生,發出596份問卷,有效問卷576份(含男性男性292人,女性284人)。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對動物使用的整體態度偏向正向,性別不同在動物使用的整體態度有顯著性差異(p< .05),而學校類型、實驗經驗、高三選讀類組、未來選讀學群及宗教信仰等變項在整體態度未達顯著性差異,但各分量表表現則略顯不同,且學生已多能考量動物福利及尊重生命之概念。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建議高中生物科教師進行教學時能多注重生命教育及人道使用原則,教育主管機關能多舉行相關研習並開發其他動物材料替代方式,增加教師與學生的選擇性。
  • Item
    國中生物科技倫理議題認知、態度與教材開發之研究 : 以基因治療為例
    (2009) 林喬盈; Chyau-Yin Lin
    生物科技是21世紀的重要發展,其倫理議題是未來公民必需面對的,本研究的主要對象為在高中職及就業分流前的國中生對生物科技倫理的認知與態度;又因不是每個學生未來都成為科學家,但卻都可能面對生物科技造成的社會倫理問題,因此在生物科技倫理議題中選擇以融入社會議題,研究國中階段學生對生物科技的認知、生物科技倫理的認知與生物科技倫理的態度情形。 以自編「生物科技倫理議題教材研究認知與態度量表:以基因治療為例」調查國中學生對生物科技倫理的概念;開發教材並於國中三所學校100位學生進行試驗教學,以了解將「基因治療」的社會議題融入生物科技的教材對學生在生物科技倫理認知、態度上的改變。結果顯示學生對生物科技的認知差異頗大,但在教材實施試驗教學後,學生生物科技的認知有顯著提升;在生物科技倫理的認知上,教材實施後多數學生可以知道正、反面意見及可能對社會大眾造成的疑慮;而教材實施後發現學生在生物科技倫理價值判斷的部分與生物科技倫理知識有中度正相關,與生物科技認知相關性較之前高出許多;實施教材「生物科技倫理議題—以基因治療為例」後發現在生物科技認知部份有顯著差異,在生物科技倫理認知部分也有明顯差異,雖在生物科技倫理價值判斷上差異較小,唯受生物科技倫理認知的進步而影響,因此顯示在國中教材中可以加入生物科技倫理相關內容以協助學生未來的倫理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