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9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十二年國教資訊科技科目學習次概念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20-03-??) 胡秋帆; 王恩慈; 吳正己; 林育慈; Chiu-Fan Hu, An-Tsu Wang, Cheng-Chih Wu, Yu-Tzu Lin十二年國教課綱增設科技領域資訊科技科目,該科學習內容包括「演算法」、「程式設計」、「系統平台」、「資料表示、處理及分析」、「資訊科技應用」及「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等類別,各類別下分別列出相關之學習概念,但所列出之學習概念範圍較大,致教師或學者常有不同解讀。本研究以德懷術探究學習概念下應包含之次概念,先邀請專家針對課綱草案41項學習概念草擬共117項次概念,經三回合調查後,達共識之次概念共92項,未達共識者有26項,惟其中15項已於課綱學習概念中明訂,故本研究最後提出107項建議學習之次概念。本研究所得結果獲課綱參採,納入於課綱附錄的學習概念補充說明中。建議未來課綱修訂應以本研究方式進行學習次概念之調查,未來研究應增加國中資訊教師人數以提升代表性,並提供大學教授更多教學現場之背景資料及經驗。Item 實驗在電腦教學中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994-12-01) 吳正己; 林美娟; 許逸偉Item 資訊科技在教育應用之國際比較研究:台灣 SITES 2006 (I)(2006-02-12) 邱貴發; 吳正己; Chiou, Guey-Fa; Wu, Cheng-Chih這是三年國際比較研究的第一年預試,目的在於檢測研究概念架構及研究工具的可用性。台灣的預試抽樣了25所國中,樣本學校的校長、系統管理師、數學教師(有教8 年級數學者)、及科學教師(有教8年級科學者)均為問卷調查對象。預試過程中,紙本問卷正體中文化、線上問卷正體中文化、問卷調查軟體中文化、資料校對、與國外連繫等等工作都算順利,但仍有幾個需解決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問卷題目太多,第二個問題是台灣的校長和教師尚不習慣回答線上問卷,第三個問題是學校協調人員不易協調教師參與問卷填寫。於這個期中報告中,我們也對預試樣本所呈現的我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訊息,做了基本的敘述。Item 以實驗策略增進學生對資訊科學概念瞭解之研究─子計畫III:以實驗策略增進學生對演算法與資料結構重要概念的瞭解(III)(2005-10-17) 吳正己; Wu, Cheng-Chih本計畫的主要目的是規劃使用輔助學習工具之實驗活動,以幫助高中學生學習「演算法及資料結構」的重要觀念。所運用的輔助學習工具包括自行設計的視覺化模擬軟體及可程式化控制的實體機器人。第一年的重點是需求分析與模擬軟體工具的發展,計完成了 SimSort(排序演算法)及 SimDS(陣列及二元樹結構)二個模擬軟體。第二年的重點是模擬軟體實驗活動的設計及使用評估。第三年則是進一步設計使用機器人(LEGO MindStorms)的實驗活動,並評估其使用之效益。研究結果發現,模擬軟體及機器人均有助於相關概念之學習,然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仍有待進一步提升。此外,實驗活動學習單的設計,有效的提供了學生實驗進行的指引。而隨著學習輔助工具而來的額外學習負擔及工具本身設計的問題在實驗規劃時均應納入考量。Item 高中電腦教科書概念呈現方式對學生學習的影響(2004-10-04) 吳正己; Wu, Cheng-Chih本研究分析高中電腦教科書中概念呈現的方式,包括概念結構(Concept structure) 及精緻化 (Elaboration)的情形;並進一步了解不同呈現方式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分析選定三本審定本教科書中的「資料表示法」主題為樣本。分析結果發現,教科書都包括了相關的重要概念,但有些卻遺漏了實數(浮點數)及負數(補數)表示法等觀念;而且概念結構均少有高階關係的呈現。精緻化方式則以舉例說明、圖形和表格為主,比較、類比等精緻化方式幾乎沒有出現。而教材中標題不夠明確、同段落描述不同概念、重要概念未特別標示、標題層次不清,內容偏離主題等均影響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Item 大學創新數位教材研究─量身訂做的學習物件與因材施教的學習環境(II)(2006-08-01) 張俊彥; 楊芳瑩; 吳心楷; 趙美聲; 許瑛玿; 李蔡彥; 鄭湧涇; 宋曜廷; 張國恩; 李忠謀; 邱貴發; 黃福坤; 吳正己; 柯佳伶; 蕭顯勝Item 一對一學習環境下師生的互動行為分析(2008-08-01) 吳正己; 賴錦緣; Wu, Cheng-Chih; Chin, Yuan-Lai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一對一(或一人一機)的學習環境下,教師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行為。本研究將採用混成研究方法(mixed method)進行互動行為分析,亦即採用量化與質化整合的方式進行。我們將探討教學環境中最常出現的二個情境:合作學習及班級教學(whole classroom teaching)。研究將以三年的時間進行。第一年主要為一對一學習環境的建置及研究工具的發展,並進行先期的預試研究(pilot study),以修正學習環境及工具。第二年主要則為合作學習實驗的實施,及互動行為資料的分析及比較。第三年主要則為班級教學實驗的實施,及互動行為資料的分析及比較。本年度我們以初步完成一對一學習環境的建置及研究工具的發展,並進行先期的預試研究,預試結果將提供改善目前所建置之一對一學習環境,並據以修正相關之觀察及分析工具。Item 運用機器人(模擬軟體)於高中程式設計教學探討(2007-01-01) 吳正己; Wu, Cheng-Chih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應用Lego Mindstorms 輔助學生學習程式設計概念的成效,並希望瞭解學生Mindstorms 的學習經驗是否有助於高階語言程式設的計學習。研究以準實驗研究法(quasi-experiment)實施。實驗組為已具Mindstorms 學習經驗的35 位高一學生,控制組為未學過Mindstorms 的35 位學生,二組學生均參與12 小時的VB 程式設計課程。資料蒐集是透過問卷、成就測驗、及焦點團體訪談的方式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二組學生在VB 學習成就上也無顯著的差異。而雖然具Mindstorms 學習經驗學生對VB的興趣、信心、成就感、及未來學習意願等,均比無Mindstorms 學習經驗的學生持比較正面的看法,但並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多數實驗組學生認可Mindstorms 視覺化工具(RobLab 及機器車)助益,發現學生對學習Mindstorms 比對學習VB 有較高的興趣及成就感。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二組學生在「腦海中可以想像程式執行過程」一項達到了顯著差異,有比較多數具Mindstorms 學習經驗學生認為他們可以想像程式執行過程。未來可重複本研究,但將教學活動設計及實施更為精化(如Mindstorms 與VB 教材的關聯),並收集質化資料加以分析(如學習遷移方面),應可獲得更完整、深入的研究結論。Item 資訊科技在教育應用之國際比較研究:台灣 SITES 2006 (II)(2006-12-01) 邱貴發; 吳正己; Chiou, Guey-Fa; Wu, Cheng-Chih第二年的工作是進行正式的問卷調查及整理資料,分析的工作在第三年進行。在這份報告中的資料及文字都是尚未最後確定的資料與解釋,所以這只是一份期中報告,不能作為其他用途。Item 台灣參加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 2006)之規劃與推動─電腦測驗工具及電腦素養問卷之研發(乙)(2006-05-12) 邱貴發; 鄭湧涇; 張俊彥; 柯華葳; 郭重吉; 吳正己; 胡志偉; 鄭昭明; 林煥祥; 陳昭地; 張惠博; 林福來; 邱美虹這個CBAS FT 計畫是PISA 預試(PISA FT)計畫下的選項計畫(Option)。目的在於將CBAS 試題中文化、CBAS 軟體中文化、及測試 CBAS 軟體、硬體、試題、及施測可能發生的問題。也可以視為在協助 OECD建立中文化軟體與軟體及測試 CBAS 的可用性。試題中文化、軟體中文化、及整個施測過程,皆如期完成。由於是預試,中文化及測試工作都是事務性工作,研究的成分不多。但從中文化及測試過程中,教授們都認為 OECD 的電腦化試題的呈現方式很好,軟體也合適,台灣應仿 OECD 模式,建立自己的學生評量方式與工具。但亦認為不宜仍用電腦化評量,應運用網路化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