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我國教育行政機關府際關係之研究─以擴展平價教保服務政策為例
    (2023) 張維修; Chang, Wei-Hsiu
    我國教保市場長期以來以私立機構為主,屬於平價收費的公共化園所不足,收費較高的私幼導致家長育兒負擔沈重。面對「市場失靈」的批評,政府由過去鬆綁的態度走向管制,祭出強制措施以維護重要業務的公共性。教育部提出擴展平價教保服務政策以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作為面對少子女化困境的解方。雖然全國性政策積極介入教保事務可獲得整體效果,然而學前階段屬於地方政府辦理權責,中央主導之擴展平價教保服務政策勢必影響地方教保議題的規劃。此外,擴展平價教保服務政策更借助民間團體的力量,方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大量擴充的成效。基於對政策中各機關垂直互動的興趣,本研究藉由擴展平價教保服務政策探討我國教育行政機關府際關係之現況。本研究以「個案研究」為取徑,透過文件分析與半結構式訪談蒐集資料。研究發現,在互動行為上,教育部藉由「財政型」、「賦能型」、「資訊型」、「權威型」與「誘因型」等政策工具進行主導;教育局則以「授能性」、「回應性」與「詮釋性」等策略進行因應;民間團體可在政策中扮演「理念實踐」、「網絡支持」、「行政核實」與「政策引導」等角色。在互動型態上,能區分為地方先導策略的「競爭型模式」、中央主導資源的「拘束型模式」以及兩方共享績效的「對等型模式」。整體而言,地方政府的財力自主性決定府際關係的型態,而這些型態在政策互動過程中不斷流變,呈現多元開展的局面。本研究依據結論,針對不同對象提出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