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
  • Item
    健康促進學校家庭夥伴關係之建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國民小學為例
    (2012) 牛玉珍; Yu-Zhen Niu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國小健康促進學校主要承辦人背景因素、素質因素、增強因素及使能因素對學校家庭夥伴關係建立的影響。方法:本研究以99學年度全國2675個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主要承辦人為研究對象,採橫斷性研究設計,以縣市分區與學校規模作分層隨機抽樣,共收集584位,有效問卷391份,達67%有效回收率。以結構式問卷包括背景資料、素質因素、增強因素、使能因素及學校家庭夥伴關係建立收集資料。收集的資料以描述性、階層迴歸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進行統計分析,P<.05為具統計顯著意義。以PRECEDE- PROCEED Model理論架構模式為本研究之主要研究架構。結果: 1.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年數、行動研究學校、素質因素、增強因素、使能因素可以解釋學校家庭夥伴關係建立43.3%的總變異量,在控制了背景因素的影響下,素質因素、增強因素、使能因素能對學校家庭夥伴關係建立產生顯著的影響,解釋力為39.4%。其中以素質因素的影響性最大(β=.366)。2.增強因素、素質因素、使能因素均能對學校家庭夥伴關係建立產生顯著的總效果值,各為.48、.37及.16。3.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年數、行動研究學校亦能透過素質因素、增強因素、使能因素之中介變項產生顯著的總效果值,各為.14及.11。結論: 健康促進學校主要承辦人知覺推動家庭夥伴關係的重要性,應扮演的角色及具備推動的能力(素質因素),最能增進學校推動家庭夥伴關係;如果加上學校校長、同仁及家長的支持(增強因素);資源的幫助,主管的重視(使能因素)可加強學校家庭夥伴關係的建立,亦即使同仁間有更好的團隊結盟,學校家長間有更多的參與合作。
  • Item
    健康促進學校家庭夥伴關係之建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國民小學為例
    (2012-12-09) 牛玉珍; 劉潔心; 陳政友; 王英偉; 邱詩揚; 劉惠美
  • Item
    健康促進學校推動歷程行程研究----以台灣新竹頂埔國小為例
    (2011-11-18) 李敦仁; 邱豔鳳; 牛玉珍; 張淑玲; 劉潔心
  • Item
    學校教職員或學校組織成員建立社區夥伴關係之增能介入研究
    (2009-12-06) 劉潔心; 張麗春; 牛玉珍; 晏涵文; 林詠臻; 王佳雯
    背景:健康促進學校主旨是希望藉由學校帶給 個人、家庭及社區健康。要達到健康促進學校計畫 的永續性,學校與社區建立夥伴關係要重要步驟, 充能正是夥伴關係的重要策略。本研究即是針對學 校教職員設計學校-社區夥伴關係教育模組並評價期 成效。 方法:本研究採不對等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類實 驗性設計,立意選取新竹市各一所學校為實驗組與 對照組。實驗組依據行為科學之跨討論階段模式及 社區充能理論設計學校與社區人員社區充能行動力 之教育模組,含 週的增能課程與2次「行動方案計 畫」工作坊,為期 個月,對照組則未給予任何教育 課程,兩組於介入前、介入當週與介入後一個月進 行問卷調查及訪談,以評價充能導向課程與行動計 畫,在社區意識、社區充能、夥伴關係與充能行動 力的成效。 結果:重覆測量變異數分析(repeat measure ANOVA)發現,社區意識後測雖高於前測,後後測亦 高於後測,僅後後測高於後測達顯著差異,顯示教 育模組介入一個月後,社區意識明顯提升,而夥伴 關係、社區充能行為雖有提升但未達統計上差異。結論:增能需長時間產生效益,但第一線教師 能受訓時間有限,建議未來在推動時可採以種子教 師的培訓方式,再讓他們回到教學現場進行行動方 案,透過長時間在教學現場的共同增能,來循序漸 進達到學校與社區建立夥伴關係的目的。
  • Item
    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運作整體效能影響因素探討
    (2008-10-05) 晏涵文; 劉潔心; 牛玉珍; 邱詩揚; 王如鳳
  • Item
    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效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06-01) 晏涵文; 劉潔心; 牛玉珍; 邱詩揚
    目標: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對團體效能影響之因素。方法:採橫斷性調查,以96年度參與健康促進學校之518所國民小學的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為母群體,依據區域與班級數大小進行分層隨機抽樣,共計發出26所,497份問卷,共回收468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有效回收率達86.32%。結果:經ANOVA分析結果顯示,「94或95年度核定為健康促進學校」、「成員參與程度高」與「各校推動成員數在21-30人」之研究對象,其在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互動過程及團體效能上均有較高的平均值且達顯著差異(p<.001)。輸入因素(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對於依變項團體效能產生直接的影響,解釋力為52.8%,加入過程因素(團體互動過程)其對於依變項的解釋力增加至67.3%(F=179.318, p=.000),均達顯著水準。結論: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的組織因素及資源因素透過團體互動過程對團體效能產生顯著的影響。未來在推動健康促進學校團體效能的成效輔導或介入上,應以團體互動過程為主軸,並加入組織因素及資源因素之內容,以達健康促進學校團隊之整體效能。
  • Item
    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領導方式、集體效能與團體效果之現況及關係模式驗證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 2010-06-01) 牛玉珍; 劉潔心; 邱詩揚; 晏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