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災後心理重建歷程之合作行動研究
    (2002) 賴念華; Nien-Hwa Lai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後,以台北「凱悅安心服務站」為例,以行動研究來探討心理衛生工作者在災後危機處理的行動方案及策略;接著進入中部災區之「山城國小」,藉行動研究來探討「表達性藝術治療」在災後心理重建工作的行動方案及策略;並建構以「學校為基礎」的災後心理重建之行動方案;最後,反思災後心理衛生工作者的轉換歷程。 本研究在「凱悅安心服務站」部分,以服務台北東星災區安置在凱悅飯店之災民為對象,工作時間包括一個月的災後駐站服務,以及撤站後持續為期兩年的案家服務歷程;隨即在災後三個月與藝術治療種子教師進入「山城國小」,依照該校需求調整災後心理重建工作方案,其中包括為期半年的「兒童假日生活營」,以及為該校教師、家長舉辦的「親師懇談會」,在災後十五個月進行該校「教師成長工作坊」。本研究在處理災後心理重建歷程中發現,因工作時間、對象、地點的轉換,需透過不斷的督導與省思來產出新的行動策略,以因應災後混亂現場的變化。同時研究者的角色與行動也隨著進入時間有所轉換;進入現場前,我以一位諮商實務工作者產生行動,企圖解決災後現場問題為始;到現場後,發現需與其他心理衛生工作者及教師合作進行「協同研究」;最後,發現心理衛生工作者對現場理解依舊十分有限,而邀請山城教師共同進行「合作行動研究」的過程。 經歷長達二年介入災後現場工作,研究結果依著時間序分別以台北「凱悅安心服務站」、山城國小之「兒童假日生活營」、「親師懇談會」、「災後教師成長工作坊」四部分呈現;每一部份都以敘說方式描寫,將過程中的省思與行動策略一併呈現。之後,我與一位案主的互動歷程,以及合作行動研究者之信件對話的會心過程,以詩作文本呈現在第五章「生命交會的對話」,藉以凸顯助人工作中「關係與理解」的重要。 最後,依本研究過程整理出「表達性藝術治療」處理災後哀傷、失落的行動方案與策略;災後心理衛生工作者危機時期的行動策略;災後以學校為基礎的心理重建工作方案;災後研究者對心理衛生工作者、研究方法、以及在專業知識與專業中的自我省思。本研究藉由省思中再反思來產出新的視框,透過不斷的互動與對話來理解災後現場的人、事、物,進而能對本土災後心理重建歷程多了一份瞭解與再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