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3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引介網絡學習社群與實踐的研究課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5-03-??) 陳佩英; 簡菲莉Item 以學生為本位的高等教育機構評鑑(2006-11-01) 張雪梅; 沈俊毅; 劉若蘭; 林大森; 陳佩英; 陳素燕Item 以學生為本位的高等教育機構評鑑(2006-01-01) 張雪梅; 沈俊毅; 劉若蘭; 林大森; 陳佩英; 陳素燕Item 評鑑導向的學校發展(2012-07-31) 潘慧玲; 張素貞; 鄭淑惠; 陳佩英學校效能與改進之領域發展數十年,至今累積不少研究成果,然而如何衡量 學校改進確實發揮效能,卻是此領域較少著墨的。有鑒於評鑑在典範的更迭下, 愈發重視激發個體權能以及促進組織發展之功能,故可與學校效能與改進研究作 一結合,發展評鑑導向學校發展之學術議題,且進一步將其放入教育場域加以實 踐。本整合型計畫即本乎上述之意圖,延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 心推動之「學校全面發展」前導性研究,以一項總計畫及四項子計畫進行。總計 畫在實施研究之介入(intervention),並彙整各子計畫之成果,兼具行動與研究 之旨趣。而子計畫則以評鑑導向的學校發展中的四項議題進行探究:大學與學校 夥伴關係(university and school partnership)、資料驅動決定(data-driven decision making)、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以及評鑑能力建立 (evaluation capacity building)。計畫共為期三年,以台北縣、桃園縣各兩所國中 為研究場域,期冀研究最後發展出一個大學與學校攜手推動之「評鑑導向的學校 發展模式」,以作下一階段推廣之用。Item 麗山高中高瞻一期課程精緻化與推廣計畫-總計畫(2/3)(2013-08-31) 陳佩英; 周成功; 李哲迪Item 因應國中低成就學生教學輔導模式之建置-因應國中低成就學生教學輔導模式之建置(2012-07-31) 甄曉蘭; 陳佩英; 吳昭容; 洪儷瑜低成就學生之學習改進與能力提升,必須透過有效的補救教學教材與教學策略,來提供適性的學習機會與認知發展;而有效的補救教學策略方案推動,則必須由學校行政層面提供必要的支持系統,來促成教師補救教學知能的成長與補救教學方案的落實。面對當前補救教學實施過程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本整合型計畫擬針對國中低成就學生,進行國文與數學之補救教材試用、教學模式發展、學習成效評估,及教師補救教學專業知能提升之督導系統的建立與推動。因此特別邀集校內外教育相關領域與學科專家組成研究團隊,共計三個子計畫,一起進行跨系所、跨領域之合作研究,透過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不同面向的實徵探究與對話討論,來加強對補救教學方案之實務問題的敏銳度與思考層面,期能釐清輔導國中低成就學生學習之相關議題,藉以建構國中國、數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有效策略方案與教師教學輔導機制。期能透過本實徵研究之具體證據與補救教學策略方案之研擬與評估,為國內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推動,提供有效之運作參考模式。Item 「高中優質化補助方案」後設評鑑實施計畫IV(2011-01-01) 陳佩英Item 「高中優質化補助方案」後設評鑑實施計畫III(2010-01-01) 陳佩英Item 專業學習社群比較研究(2012-07-31) 陳佩英; 曾正宜在一波波的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關鍵是教師專業與素質,許多國家主張透過團隊方式來提升教師互助合作的能量,亦即透過有效能的教師團隊,彼此互助合作、共同探究有興趣的主題,藉以成長,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PLC)應運而生。本研究試圖透過跨國觀點,瞭解在全球化的脈絡下的PLC之建構與實施現況。透過跨國合作研究,研究團隊回顧各國PLC文獻,重新定義PLC意涵與特徵,並利用線上會議討論與跨國溝通平台分享研究成果,將國際PLC概念化模組分成六個構念,據此發展國際PLC問卷與訪談大綱作為研究工具。目前研究團隊即將完成國際PLC概念化模組與訪談大綱,計畫在下個階段設立取樣規準,分別在美國、香港、新加坡、澳洲、台灣五個不同教育體系中,各取兩間有發展專業學習社群經驗之學校作為個案研究的對象,釐清在五個不同的教育脈絡中,個案PLC的運作現況,其中的相同與相異之處,分析跨國PLC之共同因素,並據此設計跨文化PLC問卷,以增進對學習、教學、領導之整體性理解。研究成果將由國際研究團隊於今年11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行之研討會進行發表。Item 評鑑導向的學校發展(2012-07-31) 潘慧玲; 張素貞; 鄭淑惠; 陳佩英學校效能與改進之領域發展數十年,至今累積不少研究成果,然而如何衡量 學校改進確實發揮效能,卻是此領域較少著墨的。有鑒於評鑑在典範的更迭下, 愈發重視激發個體權能以及促進組織發展之功能,故可與學校效能與改進研究作 一結合,發展評鑑導向學校發展之學術議題,且進一步將其放入教育場域加以實 踐。本整合型計畫即本乎上述之意圖,延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 心推動之「學校全面發展」前導性研究,以一項總計畫及四項子計畫進行。總計 畫在實施研究之介入(intervention),並彙整各子計畫之成果,兼具行動與研究 之旨趣。而子計畫則以評鑑導向的學校發展中的四項議題進行探究:大學與學校 夥伴關係(university and school partnership)、資料驅動決定(data-driven decision making)、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以及評鑑能力建立 (evaluation capacity building)。計畫共為期三年,以台北縣、桃園縣各兩所國中 為研究場域,期冀研究最後發展出一個大學與學校攜手推動之「評鑑導向的學校 發展模式」,以作下一階段推廣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