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青少女哪吒的生活世界:一群「在玩」青少女的認同形構及其教育意涵
    (2007) 林昱瑄; Lin, Yu-Hsuan
    本研究從三位「在玩」青少女的主體觀點出發,呈現其生活世界各個面向的文化經驗,目的在於挖掘這群都市勞工階級青少女的獨特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及她們成為一個「在玩」女孩的認同形構過程。並且希望透過她們在學校裡被邊緣化的經驗,反思主流教育體制的問題,以作為未來發展勞動階級教育觀的基礎。 研究方法採取質性研究的取向,邀請三位被師長們視為「問題學生」的國二青少女,作為本研究的參與者。在資料收集方式上,我主要是採深度訪談的方法,同時佐以校外生活的參與觀察和文件資料的分析。訪談內容包括她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如愛情、友誼、學校、幫派、工作、家庭、休閒娛樂,以及對於未來的規劃和想像。研究期間從她們國二下學期橫跨到國三畢業。 在研究發現的部分,首先,分別呈現「在玩」青少女在家庭、街角社會、學校、愛情這四個場域,所生產的文化形式,結果歸納出她們有以下幾個主要的文化概念:崇尚霸權式陽剛氣概、以愛情作為生活重心、順服刻板的性別文化、集體追求刺激的玩樂文化、高舉反學校文化、步入早熟的人生進程、重視實務取向的知識、展現漢人中心的意識型態。接著,分析討論「在玩」青少女的認同形構過程,結果發現女孩們因為在學校得不到成就感,她們所崇尚的文化價值也一再受到抱持中產階級信念的師長所貶抑,因此她們會轉而取用她們所熟悉的階級和性別文化,建立另一種可以與主流文化相抗衡的認同形式,以肯定自己的價值。這樣的認同形式促使她們在國中畢業後,大部分選擇離開學校,進入職場,成為「新勞工階級」的一員。另一方面,她們也都清楚未來生活將面臨嚴苛的現實挑戰,為了避免落入孤身奮戰的處境,她們都打算盡快和男性形成同盟關係(同居或結婚),以共同面對經濟上的艱難處境。在這個過程中,抗拒與再製的作用同時都在發生。最後,研究者再根據她們的文化、認同和在學校所遭受的對待,提出學校教育所應省思的部分,以及未來從事反再製教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