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以「動物訓練」情境化認知訓練遊戲促進執行功能:抑制與轉換
    (2024) 何彥蓉; Ho, Yen-Jung
    執行功能是資訊處理過程中高層次的認知能力,透過認知能力來解決問題或是達成目標,與許多日常生活的反應與思考息息相關。執行功能中的抑制和轉換,是二種基本但重要的能力。抑制則負責壓抑不相關的資訊或干擾,幫助我們在各種情況下保持冷靜與理智;轉換則掌管在任務或心理狀態之間的轉換能力,使我們能夠在應對不同情境或環境變化時,靈活調整並轉變其行為和思想。先前研究指出可以透過訓練來提升執行功能能力,像是反覆練習、漸進式挑戰以及根據認知理論設計的訓練,然而訓練常常需要仰賴重複性高的練習,如果可以提高對學習者的參與意願,進行長時間訓練,可能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以及學習遷移。因此,本研究聚焦於執行功能中的兩項基礎認知能力:抑制與轉換,並根據這兩項認知能力,開發「動物訓練情境」之認知訓練遊戲。因為當人們處於訓練動物或寵物的情境時,所涉及的自我調整要素,可能也適合運用於自我的認知訓練,例如:專注(注意動物反應)、監控(持續關注動物的狀態和行為)、回饋(適時給予鼓勵或獎賞等明確回饋)、調整(根據結果動態調整訓練策略)等。此外動物或寵物具有親近感,「動物訓練」提供有趣的情境可能有助於引發和維持使用動機,希望當使用者訓練動物時,也同時達到自我訓練和改善。具體而言,本研究發展以「動物訓練」為主題的情境化訓練遊戲,遊戲情境模擬現實生活的訓練情境,例如對著寵物貓狗說出動作指令,如坐下、握手、撿球、睡覺等,以及提供不同的表演情境,像是在海洋公園參與表演。學習者以訓練者角度,依照訓練的規則,在訓練動物的過程需要抑制文字或圖片的干擾,並且依照情境轉換訓練規則和動作。再透過不同的任務關卡,持續挑戰和練習,進而增強上述兩種認知功能(抑制和轉換)。本研究探討兩個研究問題:(1) 使用「動物訓練」情境化認知訓練遊戲,對於提升學習者執行功能之抑制與轉換能力的影響?(2) 使用「動物訓練」情境化認知訓練遊戲,對於促進學習者參與動機的影響?研究採用組內設計,對象為臺灣北部大專院校學生44人,將受試者隨機分為A、B兩組,A組先使用「動物訓練情境化」數位遊戲20分鐘,再使用「去情境」數位遊戲 (Stroop Task數位版) 20分鐘;B組順序相反,以排除時間順序所造成的潛在影像。兩組在訓練介入的前後測使用執行功能測驗,以了解學生在使用訓練遊戲後,其執行功能的抑制與轉換能力是否有所提升。最後使用學習動機問卷,收集受試者對於使用兩款數位教材的學習動機。研究結果顯示: (1) 在使用動物訓練遊戲與去情境訓練遊戲訓練20分鐘後,兩組對學習者的執行功能之抑制與轉換能力皆有顯著進步,但兩組之間的進步幅度無顯著差異。這代表兩種數位遊戲皆可以有效提升學習者的抑制與轉換能力;(2) 在學習動機的部分,學習者使用「情境化」訓練遊戲的整體動機、注意力與相關性二個子面向均顯著高於「去情境」訓練遊戲,表示動物訓練的情境訓練遊戲,更能吸引注意力、貼近生活日常,提供更高的參與動機。
  • Item
    幼兒與青少年新住民子女創造力優勢之歷程
    (2022) 黃詩媛; Huang, Shih-Yuan
    新住民子女具備雙重文化的身分及多元文化的成長背景,因而促成其在創造力的優勢。多元文化研究指出,雙文化背景的兒童在執行功能顯著優於單一文化背景的兒童,且執行功能與衍生情緒可能影響創造力表現;雙文化者的創造力優勢需考量其涵化取向,透過文化適應中涵化取向可能會激起正負向情感,而創造力與學業成就之間存在關聯性。故本研究將觸角擴展至學齡前幼兒階段及中學階段,瞭解新住民族群之發展特質。採取多元化評估方式,以操作式測驗及自陳式量表測量個體表現,檢證新住民子女創造力優勢之內在機制,探究影響其創造力優勢之可能因素,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實徵研究,有待本研究進一步釐清。首先,研究一主要以學齡前幼兒發展層次出發,使用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中兩波次同一群的學齡前幼兒樣本,第一波次新住民幼兒169名,本地幼兒樣本1,886名,總計共2055名幼兒。第二波次新住民幼兒144名,本地幼兒樣本1,747名,總計共1891名幼兒。檢驗不同族群幼兒在認知發展與衍生情緒的差異表現,瞭解其表現特質,作為後續研究延伸探討之依據。結果顯示,本地幼兒在各項能力得分皆顯著高於新住民幼兒,新住民幼兒衍生情緒得分低於本地幼兒,低害羞、低恥感,可能為正向預測創造力優勢的潛在因子。執行功能效果未彰顯,可能跟自陳式量表與家長評量方式有關,有待後續研究二克服相關限制。研究二測量執行功能測驗以相對客觀性的操作式測驗作為指標,使個體實際操作執行功能的表現能力,精準測量、評估個體執行功能的抑制能力、轉換能力、更新能力等成分。研究二以不同族群的個人層次進行探討,以青少年新住民子女與本地子女為研究對象,新住民子女240名,本地子女354名,總共594名中學生。研究結果發現,新住民子女在創造性人格、創造思考之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創造性傾向之冒險性、好奇性、挑戰性得分顯著高於本地子女。新住民子女在操作式執行功能之轉換能力、更新能力顯著高於本地子女,以及衍生情緒之害羞和恥感得分顯著低於本地子女。本地子女則是在抑制能力顯著高於新住民子女。透過多重中介分析結果,大陸新住民子女會因為具有較好的轉換能力,而有較高的創造性人格;大陸新住民子女會因為具有較低的恥感特質,進而提升其挑戰性。東南亞新住民子女會因為具有較佳的更新能力,而有較佳的流暢力與變通力;東南亞新住民子女的創造性人格和想像力比較好,是因他們比較不害羞;東南亞新住民子女冒險性和挑戰性比較好,是因為他們恥感比較低,進而提升其冒險性和挑戰性。意即,學齡前新住民幼兒之執行功能效果未彰顯,於青少年中學階段之新住民子女在執行功能之轉換能力、更新能力表現顯著高於本地子女。在衍生情緒中,幼兒與青少年階段之得分皆以新住民子女低於本地子女。可知,造就新住民子女創造力優勢的可能因素,在認知層面上,新住民子女具有較佳的轉換能力與更新能力所致,在情意層面上,新住民子女較本地子女不害羞、恥感較低所致。研究三以多元文化層次切入,青少年新住民子女240名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整合型新住民子女具有較高的正向情感,進而提升其創造性傾向之表現;整合型涵化取向的新住民子女透過豐富情感表現,進而激發在想像力的展現。新住民子女在接觸臺灣文化與原生國文化之文化適應歷程中,在接受新想法與不尋常的事件或情況,透過正向情感的表達取向,產生創造性思維,再經由創造性人格、創造性傾向、創造思考能力,進而有較佳的學業表現。本研究延伸過去新住民子女創造力優勢之心理機制,突破現有研究發現,同時兼顧認知、情意、社會等各個面向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全面性的觀點探討新住民子女創造力優勢之可能因素及其內在機制,建立更完整的創造力優勢歷程。本研究突破過去研究進一步以自小在臺灣生長的新住民幼兒、青少年,著眼於新住民子女的優勢觀點。研究建議聚焦於認知層次的培養與情意層次的推動,鼓勵子女適性發揮其優勢特質。
  • Item
    國中情緒教育課程對學生執行功能、認知彈性、情緒智力、生活滿意之效果研究
    (2023) 王亭凱; Wang, Ting-Kai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情緒教育課程對執行功能、情緒智力、生活滿意之效果。本研究以準實驗法對國中二年級學生進行為期6週的國中情緒教育課程,研究參與者,實驗組為某國中兩個班級的8年級學生,共55人(31男24女);對照組為同一所國中8年級另外兩個班級學生共59人(32男27女)。實驗組班級於每週一節課的綜合活動領域輔導課程時間,進行6週情緒教育課程;對照組則於同樣時間進行其他主題之綜合活動領域輔導課程。研究工具使用「Cold-Hot Simon Task」執行功能平板電子化測驗、「認知彈性量表」、「情緒智力量表」和「生活滿意度量表」。本研究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檢驗研究假設,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Cold-Hot Simon Task平板電子化測驗中的「冷抑制」、「熱抑制」及「彈性」指標無顯著提升效果,但在認知彈性量表表現、情緒智力量表表現、生活滿意度量表表現上皆呈現顯著提升的效果。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針對未來進行執行功能訓練研究與教學實務提出建議。
  • Item
    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創意教學行為、執行功能與幸福感之調節中介關係探討
    (2022) 張舒晴; Chang, Shu-Ching
    近年來,正向心理學的興起引發人們對幸福感的重視,而促進社會進步的最大動力為教育,因此提升教師幸福感的議題備受關注。本研究旨在了解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創意教學行為、執行功能與幸福感之調節中介關係,研究對象為國小教師,採用「創意教學自我效能量表」、「創意教學行為量表」、「中文版執行功能量表(大學生版)」與「心盛量表」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使用滾雪球抽樣法,以SurveyCake線上問卷發放,共回收550份有效問卷,針對問卷進行統計方法,結果顯示:(一)國小英語教師與非英語教師在創意教學自我效能、創意教學行為、執行功能均無顯著差異;(二)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可以正向解釋幸福感;(三)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自我行為能夠部份中介創意教學自我效能對幸福感的預測力;(四)國小教師之執行功能(策略行動)能促進創意教學行為對幸福感之關聯,且能緩衝創意教學自我效能與幸福感之關聯;(五)執行功能(組織規劃)能緩衝創意教學自我效能與幸福感之關聯;(六)執行功能(衝動控制)能促進創意教學自我效能與創意教學行為之關聯。本研究根據以上結果進行討論,提出學術研究建議與教學實務建議,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執行功能測驗之成分與多元智慧、正向心理特質之關係
    (2021) 廖育秀; Liao, Yu-Hsiu
    近年來,很多科學家投注許多時間和心力研究執行功能,尤其在教育方面,執行功能是現今一個重要的研究議題,所關聯的認知能力很廣泛,對個體的行為和未來成就、生理與心理健康很有影響。然而,目前尚無確切的執行功能定義和適切的測量方式,亦與之相關智慧和心理特質的研究不多。因此,本研究欲試圖探討並提供實證研究結果,增進對執行功能的認識與瞭解,延伸出實質應用的助益。本研究欲探討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及其與多元智慧與正向心理特質的關係,進一步瞭解執行功能、多元智慧本和正向心理特質的對應關係。研究問題一欲探討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的多元能力抑或是單一能力驗證,使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方法檢驗,結果發現執行功能符合三因素能力結構。研究問題二為探討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與自陳式執行功能的差異。使用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抑制、轉換、更新、流暢)和自陳式「中文化執行功能指標」量表(策略行動、組織規劃、衝動控制)的做相關參照,發現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與較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結果無相關。研究問題三為比較參照操作式與自陳式執行功能,與多元智慧(智力、情緒、創造力)的關係,發現操作行執行功能較能預測智力和創造力,而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較能預測情緒智商。研究問題四為操作式與自陳式的執行功能測驗與正向心理特質(幸福感、恆毅力、以及幽默感)的關係探究,結果發現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較能預測正向心理特質各變項,推論與測量的方式或內涵有關。執行功能正是現今人們關切的議題之一,因目前尚無全面性的執行功能成分驗證研究,亦未有操作式與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參照關聯研究,本研究提供執行功能測驗來驗證執行功能成分,及與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參照的相關資訊。本研究亦提供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與重要智慧、正向心理特質的對應關係,可做為增進智慧或心理調適課程設計或訓練之參考,希冀增進執行功能及其所影響的生活各層面有所助益,對華人文化的認知心理領域有所貢獻。
  • Item
    阿茲海默症與健康長者在幽默理解之差異-以執行功能及心智理論為中介變項
    (2020) 王悅倫; Wang, Yueh-Lun
    失智症是一項嚴峻的健康照護挑戰,其中阿茲海默症為最常見的類型,各國紛紛從政策面、醫療面及研究面上著手,期待能夠及早發現與治療,以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減緩退化速度和減輕照顧者身心壓力。過去研究指出幽默與歡笑能改善病患生活品質和舒緩壓力,然而也發現阿茲海默症個案在患病前後出現幽默感轉變的情形。目前缺少相關研究探討阿茲海默症造成認知功能退化是否影響幽默理解能力。本研究旨在根據陳學志等人(2001)提出「反向—合意模式」幽默理解認知歷程,探討輕度阿茲海默症長者與健康長者在幽默理解能力之差異以及執行功能與心智理論對於此差異的中介效果。本研究採用測驗工具調查法進行量化研究,一共納入62位參與者,其中32位為輕度阿茲海默症長者、30位為健康長者。使用「幽默理解與幽默創造能力測驗之幽默理解能力分測驗」、「台灣版額葉評估量表」和「中文版心智理論量表」做為研究工具,使用統計軟體IBM SPSS Statistics 23和PROCESS v3.4,將所得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輕度阿茲海默症長者的幽默理解能力、執行功能及心智理論皆顯著低於健康長者;執行功能與幽默理解能力呈顯著正相關;語言心智理論與幽默理解能力呈顯著正相關;語言心智理論對是否失智與幽默理解能力具有顯著中介效果,亦即是否失智經由文字推理他人意圖和信念的能力下降而影響幽默理解能力之表現。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供失智症早期發現、後續照護與非藥物介入應用及未來研究的建議。
  • Item
    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課程對國小學童執行功能、創造性思考及國語學習表現之效果研究
    (2020) 游孟諺; Yu, Meng-Y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課程對國小學童執行功能、創造性思考及國語學習表現之效果。本研究以準實驗法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進行六週的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課程實驗,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課程實驗組28人,一般國語教學對照組46人。研究工具為參考「德里斯—克普蘭執行功能系統(D-KEFS)」編製的「設計流暢性平板電腦作業」、「新編創造思考測驗」與「學習成就測驗」。本研究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檢驗研究假設,研究結果如下: 一、「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教學課程」對執行功能中「認知靈活性」有顯著提升效果,對「抑制控制」的能力無顯著提升效果。 二、「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教學課程」對「創造思考能力」有顯著提升的效果。 三、「執行功能訓練融入國語教學課程」對「國語學習表現」有顯著提升的效果。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提出未來進行執行功能訓練的實務建議,做為相關研究與教學的參考。
  • Item
    執行功能對國小資優生創造力之預測分析
    (2018) 陳彥瑋; Chen, Yen-Wei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執行功能對創造力之預測,並了解執行功能中抑制能力、記憶廣度、更新能力和轉移能力與不同創造思維歷程的關係。本研究以臺北市164位國小五、六年級資優生與普通生為研究對象,以史楚普色字作業、線索回憶作業、中文閱讀廣度測驗、數字記憶作業、顏色形狀作業為執行功能評量工具,並以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和兒童版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為創造力評量工具。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及相依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二因子混合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逐步迴歸進行統計考驗。茲將本研究之主要結果說明如下: 1.資優生在執行功能與創造力的表現較普通生佳 資優生在抑制優勢反應能力、抑制前向干擾能力、記憶廣度、更新能力與轉移能力優於普通生,顯示資優生執行功能發展較普通生成熟。 2.資優生抑制優勢反應能力越好,封閉式解答創造力問題表現越好 在資優生群體中,抑制優勢反應能力越好,在遠距聯想測驗的表現越好。此外,資優生在封閉式解答創造力問題得分高於普通生,顯示資優生能產生較多的想法並進行聚斂,以得出正確的解答。 3.執行功能對擴散性思考能力的預測能力 預測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方面,在資優生群體中,最能預測變通力之執行功能為記憶廣度;最能預測整體語文創造思考能力為轉移能力。在普通生群體中,以轉移能力最能預測流暢力、變通力與整體語文創造思考能力。 預測圖形創造思考能力方面,在資優生群體中,最能預測流暢力之執行功能為抑制前向干擾能力;最能預測獨創力為抑制優勢反應能力與抑制前向干擾能力。在普通生群體中,以抑制前向干擾能力最能預測流暢力、獨創力與整體圖形創造思考能力。
  • Item
    幼兒執行功能與適應行為之相關研究
    (2017) 薛莉慧; Hsueh, Li-Hui
    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執行功能與適應行為之關聯性,以就讀臺北市和新北市共3所國小附設公立幼兒園之80名5歲幼兒為研究對象,測量幼兒的非語文能力及其執行功能相關能力表現(工作記憶和抑制能力),另外,亦請幼兒就讀班級的教師共6名,根據平日對於幼兒的瞭解填寫適應行為評量系統教師評量表。研究結果發現幼兒的執行功能(工作記憶、抑制能力)與整體適應行為呈現顯著正相關,與個別的適應行為領域(概念知能、社會知能、實用技巧)亦呈現顯著正相關。後續的迴歸分析進一步指出,工作記憶對於整體適應能力以及個別的適應行為領域(概念知能、社會知能、實用技巧)皆有獨特的變異解釋量;抑制能力對於整體適應行為以及其中兩個適應行為領域(概念知能、實用技巧)也有獨特變異解釋力,但對於社會知能適應行為的變異解釋量則未達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