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桃園市北區國小導師對學童近視防治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2021) 林慧玲; Lin, Heui-Ling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桃園市國小導師對學童近視防治之健康信念、行動線索、自我效能、近視防治行為意圖之現況及相關影響因素。以桃園市北區某三個行政區109學年度現職之公立國民小學班級導師為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法以學校為抽樣單位,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共得有效問卷共341份,有效回收率97.7%。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對學童近視防治之健康信念、自我效能、行為意圖關係中發現:(一)在「自覺學童近視罹患性」有顯著差異的是「年齡」、「婚姻狀況」、「是否有子女」、「子女是否近視」等四項;(二)在「自覺學童近視防治障礙性」有差異的是「教育程度」、「服務年資」、「婚姻狀況」、「是否有子女」等四項;(三)在「自覺學童近視防治之行動效益」有差異的是「是否有子女」;(四)在「對學童近視防治行動線索」有差異的是「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是否有子女」、「任教年級」、「是否參與學童近視防治研習課程」、「是否參擔任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等六項;(五)在對「學童近視防治之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的是「年齡」、「是否有子女」、「子女是否近視」、「服務年資」、「任教年級」、「是否參與學童近視防治研習課程」等六項;(六)在「對學童近視防治行為意圖」有顯著差異的是「性別」,女性教師對學童近視防治行為意圖高於男性教師。 二、 研究對象對學童近視防治之健康信念中「自覺學童近視防治障礙性」與近視防治行動線索中之「外在線索」呈現顯著負相關,「自覺學童近視防治之行動效益」與「內在線索」呈現顯著正相關。研究對象對學童近視防治自我效能及健康信念中「自覺學童近視罹患性」、「自覺學童近視嚴重性」、「自覺學童近視防治之行動效益」,對於學童近視防治之行為意圖皆呈現顯著正相關。 三、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中的性別、對學童近視防治之健康信念的行動效益及對學童近視防治之自我效能等變項,能有效預測對學童近視防治行為意圖,其變異量之解釋力為42.6%,其中「對學童近視防治之自我效能」對學童近視防治行為意圖影響力最大、其次為「性別」、再其次為「自覺學童近視防治之行動效益」。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對未來教育行政單位及學校之建議與改進方針, 以提高研究對象對學童近視防治之行為的實施。Item 婦女首次乳房攝影篩檢之自我效能與行為意圖之研究~以臺北市某行政區為例(2022) 廖淑雯; Liao, Shu-Wen本研究旨在以背景變項、健康信念與自我效能,探討婦女首次參與乳房攝影篩檢之行為意圖分布情形、相關性及各研究變項間對行為意圖的預測力,研究對象為台北某行政區110年度年滿45歲婦女,採線上自填問卷,總共發出140份問卷,有效問卷140份,回收率100%。結果歸納如下:一、研究對象基本人口學變項與對首次乳房攝影篩檢之婦女健康信念模式、自我效能、行為意圖分布情形發現:(一) 自覺乳癌罹患性:研究對象具有較高自覺罹患性認知。(二) 自覺罹患乳癌嚴重性:研究對象自覺罹患乳癌造成健康嚴重影響者傾向同意者居多。(三) 自覺乳房攝影篩檢利益性:研究對象自覺罹患乳癌造成嚴重影響者傾向同意「我覺得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有助於及早治療」為多數。(四) 自覺乳房攝影檢查行動障礙性:研究對象多數認知乳房攝影篩檢的障礙性影響不高。(五) 自覺乳房攝影檢查行動線索:外在線索以「我曾經接到衛生單位的電話或通知,要幫我安排乳房攝影檢查」比率最高佔87.9%;而內在線索以「最近兩年內,我覺得乳房會痛」比率最高為17.10%,顯示研究對象獲得外在線索訊息為最多。(六) 自覺乳房攝影檢查自我效能:研究對象具有乳房攝影篩檢自我效能認知,傾向有一半把握。(七) 自覺乳房攝影篩檢之行為意圖:研究對象傾向兩年內有一半可能性會去做乳房攝影篩檢。二、研究對象背景變項,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與行為意圖之關係:對於採取乳房攝影篩檢行為意圖,與自覺篩檢障礙性呈現負相關,與自覺利益性及自我效能呈現顯著正相關。三、研究對象之自覺乳房攝影篩檢自我效能、自覺乳房攝影篩檢利益性、及自覺行動障礙,對乳房攝影篩檢行為意圖具影響力,達顯著差異,共同解釋力為54.4%。而以自覺乳房攝影篩檢自我效能的影響力最大,其次是自覺篩檢利益性。未來醫療院所及基層公共衛生等單位之建議,藉此提高研究對象婦女對乳房攝影首次篩檢的自我效能與行為意圖。關鍵字:乳房攝影篩檢、行為意圖、自我效能、健康信念Item 居家照顧服務員科技使用行為意圖之研究(2021) 邱琬貽; Chiu, Wan-Yi高齡社會的來臨,居家服務的使用率逐年上升。居家照顧服務員為第一線的照顧者,隨著科技的發達,有不少的文獻顯示照顧服務員在工作時若能充分使用數位科技將能提升照顧之效果。然而基於國內相關文獻的缺乏,且長照人員科技使用經驗不足、接受度不高。據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居家照顧服務員之科技使用行為意圖進行探討。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針對現職居家照顧服務員之科技使用行為意圖進行調查,經由紙本及網路問卷調查,有效問卷為178份。以迴歸分析方法檢定本研究之研究架構與人口統計變項之調節效果。研究結果發現:(1)社會影響、訓練支持、預期成效與預期努力對行為意圖皆有正向之影響關係。其中,預期成效對科技使用行為意圖的影響最為顯著,其次是預期努力,最低是訓練支持。(2)性別、年齡和科技使用經驗在社會影響、訓練支持、預期成效、預期努力與行為意圖間均無顯著調節效果。依本研究結果推論,預期成效是最為顯著居家照顧服務員科技使用行為的因素,可知居家照顧服務員在科技對於照顧工作是有用的方面上是非常同意的。此外,由於科技進步,加上大部分的居家照顧服務員要將科技的使用運用在照顧上,尚未達到普遍,故對於科技使用能為照顧工作帶來實質幫助及使用上所需要的效能上不熟悉,因此在關於性別、年齡與科技使用經驗差異在社會影響、訓練支持、預期成效、預期努力與行為意圖間均不存在調節效果,此部分的結果是與原來的科技整合理論不同之處。本研究結果可供給未來長照服務產業在設計與開發相關訓練課程與輔具時之參考,同時我們也可以藉由提供科技的支持訓練,來改善那群不想使用科技的居家照顧服務員,以增加其對於科技使用的意圖與能運用於照顧服務的工作中。Item 社會行銷觀點探討大學生攝取含糖飲料行為(2017) 王荷晴; Wang, Ho-Chin本研究欲以社會行銷觀點探討大學生攝取含糖飲料行為,主要透過Azjen(1985)所提出計畫行為理論中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瞭解大學生攝取含糖飲料之「行為意圖」,並整合大學生購買含糖飲料之消費模式,瞭解影響行為之重要變數,進一步在研究結果中,結合社會行銷產品、價格、推廣、通路之具體建議,提供學校飲食教育政策參考,希望能降低大學生攝取含糖飲料之頻率。 本研究採用便利取樣,以大學生為受測對象發放紙本問卷調查,所得有效樣本372份。主要研究發現如下:(一)大學生攝取含糖飲料之態度會影響其購買含糖飲料之行為,即大學生對攝取含糖飲料之態度與看法愈正向,攝取含糖飲料之行為意圖的可能性也愈高;(二)大學生攝取含糖飲料之主觀規範會影響其購買含糖飲料之行為,受到家人、同儕及廣告媒體之影響力大;(三)大學生攝取含糖飲料之知覺行為控制會影響其購買含糖飲料之行為,到達飲料店愈便利、時間效率愈充足,則容易提高攝取含糖飲料頻率;(四)大學生行銷認知在攝取含糖飲料產品、價格、通路、推廣之預測力皆達顯著。 最後於文末,根據研究結果以社會行銷觀點,針對計畫行為理論進行分析,結合社會行銷4P具體建議,以提供未來研究,及學校飲食教育政策、衛生有關單位健康教育宣導之參考,希望能降低大學生攝取含糖飲料之頻率。Item 自行車極限挑戰參與者騎乘行為影響因素之模式分析(2017) 陳南琦; Chen, Nan-Chi近年來,國內自行車休閒活動掀起參與熱潮,成為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極限挑戰活動是一種體力、技術與意志力的考驗,自行車參與者要有強烈的挑戰與成就的慾望與動機,才可能完成全程的騎乘活動。本研究依據自我決定動機理論與計畫行為理論,旨在探究自行車極限挑戰活動參與者行為之影響因素及各變項間之因果關係。 為達本研究目的,本研究訂定研究問題分別為:一、探討心理需求滿足感、自我決定動機、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意圖與行為之相關情形;二、探討心理需求滿足感對自我決定動機之影響情形;三、探討自我決定動機對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之影響情形;四、探討意圖對實際參與行為之影響情形。 本研究以自行車騎乘里程數一天至少達200公里之自行車參與者為研究對象。為進一步探討這些參與者在各項因素與實際參與行為之間的關係,本研究透過量表和問卷的施測進行資料蒐集。這些量表和問卷分別為心理需求滿足感量表、自我決定動機量表、行為意圖量表與行為問卷。本研究以相關分析、徑路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整體心理需求與自我決定動機有正相關存在;二、自我決定動機與態度、知覺行為控制之關係有正相關存在;三、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與意圖之關係有正相關存在;四、意圖與行為有正相關存在;五、本研究假設模式達可接受之水準;六、心理需求滿足感對自我決定動機有顯著正向的影響;七、自行車極限挑戰參與者之自我決定動機對其態度與知覺行為控制存在顯著正向的影響;八、自行車極限挑戰參與者態度、知覺行為控制對意圖有顯著正向的影響;九、意圖對行為亦存在顯著正向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支持整合自我決定理論、計畫行為理論觀點,驗證了其在自行車極限挑戰運動的應用,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Item 國中生外食自備餐具行為意圖之研究~以北縣某國中為例(2010) 王逸燕; Yi Yen Wang本研究為瞭解國中學生自備餐具之行為意圖及其影響因素,以北縣某國中385位國中生為樣本,針對外食時自備餐具之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58 份,回收率為98.62﹪。結果發現,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對行為意圖皆有顯著正面影響,並可解釋與預測行為意圖,其中以自我效能的預測力最佳,主觀規範次之,態度再次之。在個人基本背景外在變項中,只有自備餐具經驗,能直接影響自備餐具意圖。本研究支持理性行動理論中:學生本身從事某行為之態度與主觀規範是影響行為意圖的兩大因素,而且本研究也支持除了態度與主觀規範之外再加入自我效能,可提高解釋力,從原本的30%增加到40.9%,顯著增加了10.9%。Item 吸菸糖尿病人戒菸意圖相關因素之研究(2015) 葉朱實本研究運用計畫行為理論為研究架構,目的在了解吸菸糖尿病人的戒菸行為意圖。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醫學中心有吸菸的糖尿病人,以橫貫式調查進行研究,樣本數共120份。研究結果如下:1.個人背景因素,男生109人、女生11人,平均54.5歲,糖尿病病史平均7.1年,有合併症者佔25%。 2.本研究對象未來2個月內可能或一定會戒菸者佔33.3%,沒有意圖及不確定者佔66.7%。3. 研究對象的態度和行為意圖的相關最高,知覺行為控制是其次,主觀規範最弱,三者與行為意圖有顯著水準,都呈現正相關。4.研究對象的戒菸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乘積和,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乘積和,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信念、知覺力量的乘積和有顯著水準,皆達正相關。5.複迴歸分析,態度和知覺行為控制讓整體解釋力達R²=65%,顯示態度與知覺行為控制對戒菸行為意圖的預測力強。 綜合而言,吸菸的行為是複雜的,只有1/3的病人會戒菸,建議醫療人員給與不想戒菸的病人不管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應放入更多有效衛教策略,甚至法規更強力介入,病人的行為才有可能改變。Item 新北市中高齡者使用『新北動健康』行動應用程式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解構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2018) 黃明媛; Huang, Ming-Yuan本研究應用解構計畫行為理論,評價中高齡者對『新北動健康』行動應用程式的使用意圖。研究對象為新北市地區年滿50歲以上的中高齡者,以自填式問卷進行調查,共分析有效問卷262份,研究結果如下: 一、中高齡者使用『新北動健康』行動應用程式之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相容性、同儕影響、家人影響、自我效能、資源促成條件、科技促成條件、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使用行為意圖皆偏向中上程度。 二、中高齡者使用『新北動健康』行動應用程式之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相容性、同儕影響、家人影響、自我效能、資源促成條件、科技促成條件、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使用『新北動健康』行動應用程式行為意圖皆達顯著正相關。 三、中高齡者使用『新北動健康』行動應用程式之知覺有用性與相容性能顯著預測其使用態度;同儕影響與家人影響能顯著預測其主觀規範;自我效能、資源促成條件與科技促成條件能顯著預測其知覺行為控制。 四、中高齡者使用『新北動健康』行動應用程式之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能顯著預測其使用行為意圖。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對提供自我照護監測的『新北動健康』行動應用程式健康傳播與行銷建議,以提升中高齡者的使用意圖。Item 臺北市學校護理人員知情同意的態度與行為意圖之研究(2018) 賴佩伶; Lai, Pei-Lin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學校護理人員進行學生研究時之知情同意態度與行為意圖之情況,並分析其背景變項與進行學生研究時知情同意的態度、行為意圖的相互影響情形。 於2017年5-6月以臺北市學校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採橫斷式調查法,利用GOOGLE表單問卷資料蒐集,總共發出240份問卷,回收234份問卷,回收率為97.5%。本研究之結果歸納如下: 一、本研究在不同性別、護理工作年資、教育程度、研究經驗、有無接受研究倫理課程及繼續教育專業倫理積分與進行學生研究時從事知情同意的態度上未達顯著差異。分題項分析仍發現研究對象其教育程度為研究所以上針對給學生的研究同意書,其內容應口語通順,容易理解及給學生的研究同意書,應清楚說明參加研究的條件,皆高於學歷專科生。研究所以上教育程度者高於大學畢業者認為給學生的研究同意書,應書面說明研究目的、期間、資料用途、保密、程序等重要資訊且也認為以學生為研究對象時,研究的計畫者,應透過教育活動,說明研究相關資訊。教育程度研究所以上者高於專科畢業認為進行學生為研究時,學生應全程理解實施研究計畫的內容為何。 二、本研究臺北市學校護理人員其背景變項在進行學生研究時期知情同意行為意圖上雖未達顯著差異。但分題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得知發現研究對象六年內護理師/士是否完成繼續教育專業倫理課程積點部分對象若積分點24點以上高於12點以下,未來從事知情同意的行為意圖上。未來研究者從事學生研究的知情同意時,會知曉學校同意狀況可能性較高。 三、本研究進行學生研究中的知情同意態度與行為意圖顯著差異兩者具有顯著相關,透過相關分析可以瞭解學校護理師在進行學生研究時從事知情同意的態度與從事知情同意的行為意圖是具有中度正相關。「全程徵求知情同意的態度」和「知情同意行為意圖」具有顯著相關,為中度正相關,「易受傷害研究族群其知情同意的態度」與「知情同意行為意圖」具有顯著相關,呈現高度正相關。 四、臺北市學校護理人員的背景變項對於進行學生研究時,知情同意的行為意圖不具預測力。然進行學生研究時知情同意的態度變項對於進行學生研究時,從事知情同意的行為意圖則具有預測力,解釋力為33.4%。Item 運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社區婦女參與乳房攝影篩檢行為意圖之研究-以臺北市某社區為例(2017) 粟馨瑩; Su, Hsin-Yin本研究旨在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社區婦女參與乳房攝影篩檢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研究對象為台北某社區年滿40∼69歲社區婦女,計287人完成結構性自填問卷調查,重要結果如下: 一、 社區婦女傾向表示有可能在未來兩年內採取乳房攝影篩檢。 二、 社區婦女有乳房相關疾病史和曾做過乳房攝影檢查者比未有乳房相關疾病和未曾做過乳房攝影檢查者,有較高乳房攝影篩檢查意圖。 三、 社區婦女自覺乳癌罹患性、篩檢利益性、行動線索和自我效能與乳房攝影檢查行為意圖呈顯著正相關,而自覺篩檢障礙性越高與乳房攝影檢查行為呈顯著負相關。 四、 複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婦女乳攝篩檢經驗、自覺罹患性、篩檢障礙性及自我效能可顯著預測兩年內乳房攝影篩檢行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