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Maslow需求層次改變歷程之研究
    (2009) 楊依璇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以Maslow需求層次論為基礎,透過了解不同需求層次成年人需求變化的歷程,探討需求變化之影響因素、改變路徑,建構需求改變歷程模式,並藉由了解高峰經驗對需求之後效,確認需求的不同改變機制。本研究透過紮根理論研究方法,訪談十六位成年人需求改變經驗並對訪談逐字稿進行分析,根據研究結果得出下列結論:一、本研究研究參與者之生理需求趨於滿足,健康型自我實現需求涵括社會取向和個人取向,超越型自我實現需求內涵較為歧異。本研究另發現「跨性別需求」、「變動需求」二種其他需求,但均非研究參與者共有之基本需求。二、在需求層次變化上,本研究發現需求出現時間按階層有先後差異,需求相互重疊,需求變化順序大致如Maslow所說「由低往高變動」,但其變動順序並非按六階層次序更迭,而是跳往當時情境中最迫切需要的需求。三、本研究發現四十三個需求改變影響因子,分別隸屬於個別因素、系統因素、存有因素,共同交互作用決定需求改變路徑。四、本研究發現十四條需求改變路徑,除了過去文獻提及之需求量的改變、需求滿足量的改變之外,還包括需求內涵質的改變。五、需求改變後,個人主體性反應包括「接納」、「尋求滿足」、「忽略」三種。六、需求滿足之後效在不同滿足程度有所差異。當需求較原先滿足但尚未達到足夠滿足時,個人體驗到滿足經驗而開始追求此需求滿足,需求較原先擴大;當需求達到相對滿足或個人對需求滿足有所把握,個人不再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此需求,需求反而縮小。七、需求改變歷程模式是個人與需求改變影響因素交互作用之動態歷程。需求改變影響因素使個人需求層次往十四條需求改變路徑產生改變;個人又對改變後的需求狀態做出「維持不變」、「尋求滿足」、「忽略」三種主體性反應,其反應與需求改變因素交互作用產生下一次的需求改變刺激,如此循環不已。八、高峰經驗是需求改變影響因子「超越經驗」之一部分。個人經驗高峰經驗之後效包括「更有信心,對未知不擔心」、「感覺被愛與疼惜」、「與世界相連,不孤單」、「感覺平安」、「較能接納自己與他人」、「生理狀況變好」、「外在形象改變」、「更謙卑臣服」、「事情解決」、「願意愛人」、「覺察內在覺受,處在當下」、「更能放下不執著」、「害怕抗拒」十三種。換言之,高峰經驗能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產生正面效應。但若研究參與者在經驗高峰經驗時自我與世界未完全融合,其價值觀會影響個人看待高峰經驗,當其對高峰經驗抱持負面看法,高峰經驗便對需求產生負面影響。九、研究參與者經驗高峰經驗後產生「需求滿足產生改變」、「超越需求產生改變」兩種改變機制,其中以「需求滿足產生改變」占多數。
  • Item
    乳癌病人之罹病心理歷程與需求初探
    (2017) 吳雪綺; Wu, Shiue-Chi
    乳癌病人的需求於近幾年來逐漸被重視且多被提出談論的議題。但多以感受的表達與困擾探討,因此,為了更真實的反映初診斷乳癌病人之需求,本論文以首次療程治療中或治療結束後的乳癌病人為對象,透過焦點團體訪談,以回溯性的經驗分享來探討他們對於剛罹病時的需求。 本論文是透過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的協助下,完成台灣北、中、南部十四場焦點團體訪談,共招募117位病友進行研究。研究目的共分幾部份,首先,了解乳癌病人診斷初期被告知病情的感受與需求;第二部份探討擔憂的本質;第三步驟瞭解治療過程中身心靈社會四部份獲得需求滿足的經驗。訪談之後,將每場焦點團體對話錄音內容轉成逐字稿,依討論內容主題設立分類,依此發展架構,將字句意義予以編碼,進行內容分析,歸納出概念,藉以整理訪談對象的意見與論述。訪談內容經反覆詳細討論與歸類,內容一致性達0.95。 本研究整理發現分為九大面向:從發現症狀到診斷的煎熬、乳癌病人面對疾病的衝擊、生理需求、社經需求、心理需求、靈性需求、病友團體介入、衛教需求-病情告知態度、衛教需求-訊息提供。乳癌病人的需求在接受診斷之前已開始發生,醫護團隊不宜忽略家庭、社會關係的影響,從診斷初期,病情告知開始,需求評估亟需啟動並配合個人化需要而透過正確管道提供訊息,此時照護的介入與乳癌團隊的支持能增進醫病關係,如此形成的照護網絡才能有效促使乳癌病人接受治療並完成治療。
  • Item
    我國醫療保健團體有關人員健康促進計畫推行現況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1994-05-01) 黃松元; 劉淑媛; 苗迺芳; 胡益進
  • Item
    臺北市職場健康促進計畫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2009-02-01) 董貞吟; 張家榕; 陳美嬿 
  • Item
    當前臺灣地區成人教育需求評估研究方法之回顧與展望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1993-01-01) 林振春
  • Item
    識字需求評估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1993-03-01) 林振春
  • Item
    我國醫療保健團體有關人員健康促進計畫推行現況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4-05-??) 黃松園; 劉淑媛; 苗迺芳; 胡益進
  • Item
    國民中學家政教師專業能力需求之分析研究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984-07-??) 許美美; 李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