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3
  • Item
    圖書館匿名社群內容分析研究:以FACEBOOK匿名版「靠北圖書館」為例
    (2020) 李佳恩; Lee, Jia-En
    社群媒體的普及改變了人們彼此溝通與瞭解世界的方式,匿名社群媒體透過匿名特性的優勢,減輕使用者貼文時的阻力,成了部分群眾對主題發表意見的重要管道,Facebook匿名版是現今社會中受到歡迎同時也具有爭議性的匿名社群媒體之一。 本研究以圖書館匿名社群—Facebook匿名版「靠北圖書館」上的1080則貼文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內容分析,以「貼文迴響」、「發文者身分揭露」、「貼文包含目的」、「抱怨對象身分揭露」、「圖書館員抱怨圖書館員對象身分揭露」、「場所揭露方式」五大觀察項目之框架進行編碼,對匿名版中的活動情形與匿名版中不同發文者的貼文目的與特性提出見解,藉此了解圖書館場域之內外部人士發文呈現在匿名版中的樣貌,進一步清晰圖書館匿名版社群中的特性並瞭解圖書館場域中正面臨到的挑戰。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了未來對於匿名版與圖書館人力資源研究可能性的建議,期望匿名社群媒體能夠被視為組織了解各組織關係者的管道,並提醒組織的管理者應更加注意匿名社群媒體中可能顯示出的潛在危機。
  • Item
    民國早期小學商務版與開明版國語教科書的內容分析(1912-1937)
    (2017) 張婉庭; Chang, Wan-Ting
    本研究旨在探究民國元年至民國26年抗戰爆發前小學國語教科書內容選材的變化,及於期間所頒布的課程標準或課程綱要對小學國語教科書的影響,進而瞭解民初編撰教科書的發展概況,以利剖析早期小學國語教科書內容之演變。 為了探究國語教科書的內容發展,而其是根據課程標準擬定,故有必要先瞭解這段時期學制的變革、小學國語課程的設置及國語教學目標的擬定。之後,再選取民國早期兩套較具代表性《商務國語教科書》(6年版)及《開明國語課本》(21年班),分析其教科書內文書寫與教材內容,以呈現早期國語教科書的內容特色與變遷。 透過本研究可發現民初國語教科書的發展有以下特徵:一、內文書寫上,文體以記敘文為主、課文由文言文轉向白話文、修辭格是以「類疊」出現比率高。二、教材內容上,兩版本皆是智育類高於德育類。在智育方面,兩版雖都以生活常識類知識為主,但在其他次面向商務版較偏重於歷史常識類,而開明版則是偏於自然常識類;在德育方面,兩版都以「傳統道德」面向居多,但整體上商務版出現的比重與次數,遠高於開明版。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啟示與後續研究建議,以供國語教科書編輯人員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 Item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鄉土教育之內容分析研究
    (2008) 薛志宏
    本研究旨在分析現行國中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康軒、南一及翰林版)的鄉土教育內涵,以瞭解教科書中鄉土教育內容與數量的呈現情形。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以「主題」及「策略」類目為研究工具,對教科書中的文字與圖表進行鄉土教育之內容分析。資料分析分為兩部份:一為教科書中鄉土教育內容的定量分析,依據類目就各冊別與七年級教科書,進行「大段落」的次數與百分比之統計分析;二為教科書鄉土教育內容的定質分析,就教材文字及圖表所涉及的鄉土概念,進行內容摘要並詮釋意義。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就鄉土教育教材內容之比重,以康軒版所佔比重最高。 二、就鄉土教育主類目次數分析,在「關懷鄉土」之主類目,以翰林版所佔比 重最高;在「跨文化了解與尊重」之主類目,以南一版所佔比重最高;在 「全球化與世界觀」之主類目,以康軒版所佔比重最高。 三、就鄉土教育內涵主題類目分析,三家版本前三名之主題均為「地理與人文 環境」、「歷史發展」與「社會生活」。 四、各家版本使用之宣傳策略,均以「說明解釋」與「分項陳述」為主。 五、各家版本與鄉土有關之圖表插畫比重,以翰林版最高。 六、各家版本習作與鄉土有關之題目比重,以康軒版最高。 根據本研究之結果,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出版社編輯之建議: (一)宜多增加跨文化了解與尊重之教材。 (二)地理教材宜多增加地方鄉土。 (三)提升高層次之編寫技巧。 (四)善用多元化的編寫技巧。 二、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可再對不同領域或甚至跨領域加以分析。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可再採訪談、觀察及歷史研究等方法。 (三)在研究工具方面,可再研發情意與技能類目之分析工具。
  • Item
    表演藝術團體網站內容分析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 2010-08-01) 林芳伶; 柯皓仁
    表演藝術展現了美學創意與人文意涵,欣賞表演藝術更可提升藝文涵養與促進情感交流。網際網路已成為傳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各類型團體無不以此做為行銷以及與訴求對象對話的管道,表演藝術團體自不例外。為瞭解表演藝術團體透過網際網路傳播的現況與建置數位典藏的情形,本研究針對國內外36家表演藝術網站進行內容分析,共分為(1)消息來源;(2)表演藝術團體資訊;(3)表演藝術團體作品資訊;(4)會員專區與個人化服務;(5)社交網路;(6)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以及(7)其他等七大類分析類目;最後並對表演藝術網站之功能項目提出建議。研究結果顯示表演藝術團體基本上已具備消息來源、表演藝術團體資訊、作品資訊、連結線上售票系統、購票說明與指引的功能,但僅有少數幾家架設數位典藏系統,建議未來可朝向數位典藏的方向努力。
  • Item
    機構典藏網站功能研究與實作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2010-03-01) 羅淑美; 柯皓仁
    本文透過以內容分析法觀察目前國內外大學機構典藏網站的發展現況,作為初期建構機構典藏系統平台時所需具備之基礎功能項目。本文發現機構典藏系統平台著重之基本功能項目重點都放在典藏內容資料檢索、權限設定、統計分析、長久保存,以及和其它系統之互通性等功能面。在系統實作部份,透過內容分析結果增修系統程式與功能,提升系統效能與後端管理,進行中文化及客製化程式修改、Metadata著錄欄位、擬訂相關作業文件、蒐集機構內學術著作、查核與授權、開放OAI-PMH等管理流程。
  • Item
    兒童身心障礙之Facebook社群內容分析研究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2013-04-01) 邱銘心; 莊曼君 
  • Item
    網路讀者書評文類分析研究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2010-12-01) 林家儀; 邱銘心 
    由於資訊科技及網路的發展,充斥於網路上各種形式的讀者書評成為讀者選書的另一參考來源。書評之於科學普及類圖書又尤為重要,因為書評身為科學傳播的入口途徑。本研究分析網路讀者書評之結構與格式、網路文類特徵與寫作內容特性。研究對象為aNobii網路閱讀社群網站之讀者書評共897篇,逐篇分析且歸納書評之內容,以期提供圖書館、出版社、閱讀推廣等單位瞭解網路讀者書評,拓展其應用範圍。
  • Item
    臺灣教育科技研究的回顧與分析
    (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 2012-06-01) 廖遠光 ; 許新標 ; 林佳蓉 ; 吳慧盈
    本研究應用內容分析法分析「教學科技與媒體」季刊1992~2012年間所刊登學術論文之內容及其發展趨勢。分析面向有七:作者與機構、論文類型、研究主題、研究方法、資料收集方式、資料分析方法以及科技應用種類。在此年代為經,各面向為緯探討臺灣教育科技發展的趨勢。研究結果顯示,從研究類型而言,「教學科技與媒體」在文章選用上,前十年(1992-2001)著重理論與實務,而後十年(2002-2012)逐漸轉變為實徵研究導向。在研究主題方面,網路教學(19%)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18%)兩主題所佔比例較高。就研究方法來說,以調查法與實驗法居多。而從資料收集方式來看,以問卷與混合為最多。再就資料分析方法而言,以使用質性資料分析法最多,量化研究則以單變項變異數分析與t-test較多。再者,以科技應用種類來看,則以多媒體PC 與網路佔最大比例。
  • Item
    新聞事件之網路議論—關於文化價值觀之闡述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2008-01-01) 黃靖惠
    本文以新聞論壇網站為例,探討民眾如何以文化價值觀為核心概念進一步議論新聞事件。文章首先分析相關文獻,進而提出研究問題。針對問題,本文對於所蒐集之網路議論進行質與量分析,發現引發議論的新聞並未限定於特定類別,而議論者對文化價值觀的看法「傳統而帶著些許變化」,議論的特質則包括「婉轉表達定見」、「直接而未深入」、「議論與新聞熱度相符」。本文最後提出建議供後續研究參考。
  • Item
    中國人五分鐘演說樣本評估方法在中國人之適用性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5-05-??) 吳就君; 宋維村; 黃梅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