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積體電路(IC)設計公司人員之資訊行為研究
    (2008) 徐莉芬; Li-Fen Hsu
    摘 要 高科技產業已取代傳統產業,成為台灣經濟的主流,而人才與技術導向的IC設計業對國內產業升級有重大影響。IC設計為知識高度密集的產業,人才是公司最大的資產。本研究主要目的即在瞭解國內IC設計公司人員在從事職務相關活動時,其資訊需求、尋求、及使用特性。本論文採個案研究,並以問卷調查法及內部文件使用記錄分析法,蒐集相關資料加以分析。本研究除關心IC設計公司人員的一般資訊行為特性外,也進一步探討不同人口特質之資訊行為表現異同,並嘗試歸納IC設計產業的關鍵資訊,及這些關鍵資訊對IC設計各階段知識產出的影響。 研究結果分四方面簡述。一、IC設計公司人員之資訊需求特性:(一)IC設計公司人員最重視技術類及內部資訊;(二)產業新聞為IC設計公司人員認為非常需要、且使用頻率最高的資訊;(三)內部資訊是資訊構面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資訊。二、IC設計公司人員之資訊尋求行為特性:(一) IC設計公司人員資訊尋求依循「省力原則」;(二) 時間因素為IC設計公司人員尋求資訊時的最大阻礙;(三)IEEE網站為IC設計人員搜尋網路資源時,最常使用之專業學會網站,而Computex則為IC設計人員最常參觀之商業展覽;(四)IC設計人員所參加的專業社群/論壇,以技術性討論的社群為主。三、IC設計公司人員之資訊使用行為特性:(一) 競爭者資訊及技術標準規格為IC設計產業之關鍵資訊,IC設計前半階段以技術性資訊對工作產出的影響最深,後半階段則以上、下游產業類資訊影響最大;(二)IC設計流程中,影響知識產出最大者為設計階段;(三)IC設計公司人員特別重視資料是否與工作需求相關,及所取得的資料是否精確;(四)IC設計公司人員閱讀資訊時,相當重視即時性及相關性。四、人口特質對IC設計公司人員資訊行為的影響:(一)人口特性不同,對各類資訊的需求以及尋求方式也有所不同,包括如年資較淺的非主管職員對於不斷發表新技術的碩博士文需求程度較高,而年資較深的主管職者需要不同構面的資訊來支援其決策;(二)不同人口特性使用各類資訊對於各階段產出均有顯著性的差異,包括如評估階段業務/行銷人員認為零組件、產品的價格趨勢影響程度最高。IC設計階段研發/工程人員認為內部訓練資料的影響程度最高。生產測試階段主管職人員認為內部產品庫存與銷售資料、競爭者資訊、專利資訊的影響最高,非主管人員則認為公司/產品資料庫的影響最高。行銷階段業務/行銷人員以及主管職人員認為內部產品開發工具/Database影響程度最大。在銷售客服階段業務/行銷人員認為零組件、產品的價格趨勢的影響程度最高。 本研究最後歸納出IC設計公司人員資訊行為模式,並針對企業圖書館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其規劃資訊服務實務之參考。
  • Item
    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資訊行為之研究
    (2011) 陳瑩
    本論文採用質性研究取向,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蒐集資料,整理分析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的資訊需求及特性、資訊尋求行為及影響行為之因素,以及其資訊使用之情況;最後歸納出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的資訊行為模式。期望藉由本研究,可以對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在規劃展覽時的資訊行為有更進一步的瞭解與掌握。茲將本研究之結果歸納如下。 在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的資訊需求方面:(一)資訊需求與工作任務之相關性高:策展人的資訊需求由策展工作而產生,透過其主觀認知來完整呈現展場的整體設計規劃,用以解決處理工作相關問題;(二)策展人的資訊需求因展示個案之主題與目的性而異(三)影響策展人資訊需求特性之因素複雜:策展人的資訊需求因人口資料特性、展覽主題複雜性、策展頻率、可預測性、展示籌劃時間、目標觀眾等複雜因素影響而有所改變;(四)策展人的資訊需求可能持續變動直到展示完成。 在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的資訊尋求方面:(一)策展人尋求的資訊管道具多重性,個人知識和人際管道是重要來源:策展人的資訊管道可歸納為個人知識、人際管道、其他博物館與機構、圖書館、學會/協會與組織、研討會、網際網路、電視頻道等九種,以個人知識和人際管道是為重要;(二)策展人尋求資訊的類型多樣化;(三)影響策展人資訊選用之要素:策展人最重視資料的正確性,同時要求資料的可用性、適用性及品質,資訊的可得性、及時性與費用也是評估的要素。 在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的資訊使用方面:(一)展覽是最重要的資訊產出:資訊產出內容包含展場內所有的展示物件,還有展覽相關出版品以及展覽網頁、解說導覽訓練與科學教育活動,展覽是策展人資訊使用的具體結果;(二)投稿與出版專書是最常見的資訊再利用方式:策展人因為策展需求所取得的資料,除了直接使用在展覽上,最常見的再利用方式就是投稿與出版。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對自然史博物館及自然史博物館附屬圖書館(室)提出以下幾項建議:一、對自然史博物館博物館:(一)給予充裕的展覽籌備時間;(二)建立自然史博物館館際共享之藏品資料庫;(三)提供專業策展訓練。二、對自然史博物館附屬圖書館(室)的建議:(一)定期進行使用者需求調查;(二)加強圖書館(室)資源及服務宣導;(三)建置自然史專業領域文獻資料庫。
  • Item
    臺大醫院醫師個人資訊管理歷程之研究
    (2010) 楊雅勛; Yang, Ya-Hsun
    隨著數位化資訊大量成長及網路取得管道的便利,不僅一般大眾依賴其為主要資訊來源,專業工作者也逐漸將其視為優先來源。醫師由於日常工作十分忙碌,因此如何快速且有效地蒐集、利用與管理個人資訊,不僅是醫師個人相當重視,同時也是提供醫學資訊服務的相關機構所關心的議題。本研究之目的即在瞭解醫師個人資訊管理行為特性與使用個人資訊管理工具之現況。過去有關醫師資訊行為的研究相當豐富,多關注於醫師的資訊需求、尋求與利用,特別是探討醫師如何由外部資源獲取資訊。而本研究則是以資訊活動內涵、工具使用與行動模式等面向,來探討醫師在取得外部資源後,如何管理其個人資訊空間,及與資訊互動之歷程。 本研究以臺大醫院醫師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訪談與使用行為觀察等方法。問卷主要以文獻探討與前置性研究為基礎自製研究工具,採用配額抽樣方式,共計回收164份有效問卷,以瞭解研究對象進行個人資訊管理之歷程與使用工具之輪廓。同時也輔以訪談與使用行為觀察法,並採用目的性抽樣,共計有6位醫師接受訪談,主要在瞭解其個人資訊管理相關活動及影響因素;此外,他們也同意研究者進一步觀察其個人電腦中之檔案結構及提供軟體應用實例。 本研究結果重點包括:(一)醫師儲存資訊的主要考量包括時效性、需求相關性與蒐集難易性、將來使用的機率等,同時其偏好的儲存格式為PDF;(二)組織資訊方面,醫師多會依據再取用資訊時的情境線索,來進行檔案的命名;(三)醫師再取用資訊以瀏覽方式居多,因此仍會採用歸檔的資訊組織策略;(四)醫師對個人資訊與知識的保存與分享策略不同,醫師對個人知識的保存較謹慎,且備份較多複本,在分享上較為保留;(五)隨著職級與學歷的改變,醫師個人資訊管理的困擾會由獲取資訊轉變為保存、組織與再取用資訊的困擾;(六)醫師因不同性別、年齡、職級、投稿經驗、認知、保存資訊的特徵、任務特性與採用的軟硬體工具等,其個人資訊管理歷程均呈現不等差異程度。以人口統計變項而言,職級對各歷程造成差異最多、性別造成差異最少;但在個人資訊管理軟硬(媒)體工具的使用上,電子郵件、網路書籤、PDA、行動硬碟與網路硬碟則無人口統計變項上的差異;(七)醫師主要需要的個人資訊管理工具包含行事曆類型、書目(文件)管理軟體、整合檢索工具;(八)醫師會因個人資訊管理工具是否能有效達到管理目的、容易使用與節省時間而決定是否持續使用,同時可由工具的使用頻率與滿意度呈現顯著相關呼應。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醫師個人、醫學資訊服務機構如圖書館、軟硬體與資料庫開發廠商提出一些具體改善建議。
  • Item
    基於搜尋移動路徑探勘消費者網路購物資訊行為
    (2019) 郭旻璇; Kuo, Min-Hsuan
    本研究旨在了解在不同情境底下的購物任務中,消費者的行為是否具有差異。採用 ZOSTs 搜尋移動概念及 K-means 分群法,並設計具明確購物目標及不具明 確購物目標兩種情境之模擬購物實驗,分析消費者在購物網站上的搜尋瀏覽行為, 並且歸納出消費者不同的搜尋行為模式及特徵,藉此了解購物網站所提供之推薦 功能對購物決策的效益。研究結果發現,在具有明確購物目標的任務之下,消費 者能精準的鎖定在特定類型下的商品,透過網站中的關鍵字搜尋功能來找尋商品; 而在不明確的購物目標之下,消費者仰賴網站的推薦功能或是已有的商品分類來 幫助塑造商品的需求,產生多樣的搜尋瀏覽行為。另根據 20 位受試者的瀏覽數 據分群結果,區分出瀏覽型、明確型及其延伸之搜尋型消費者的存在,兩大類型 之消費者在「瀏覽不同類別次數」、「搜尋比較頁面佔比」、「活動/推薦頁面佔 比」方面具有顯著的差異。根據以上的實證研究結果,提出針對購物網站功能改善之建議,並提供賣家制定更精準行銷策略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