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國中生知覺班級環境與學習動機之研究
    (2010) 陳庭儀; Chen Ting-Yi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知覺班級環境、學習動機的現況,以及兩者間之關係。以九十七學年度臺灣地區公私立國中在學學生為研究母群體,依照比率機率抽樣法自六區抽取二十所學校60班1,889名國中生為樣本,並以問卷為工具進行調查,最後得有效問卷1,802份,有效回收率為95.4%。所得資料以SPSS 17.0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和多元迴歸分析,重要結果如下: 一、臺灣地區國中生知覺班級環境偏正向、學習動機偏積極。 二、臺灣地區國中生在知覺班級環境上,女生、七年級和九年級、父母教育程度在專科或大學以上者較為正向。 三、臺灣地區國中生在學習動機上,七年級、父母教育程度在專科或大學以上者較為積極。 四、知覺班級環境與學習動機呈顯著正相關。 五、知覺班級環境之四層面能預測整體學習動機,解釋變異量為32.9%,且「合作」、「工作導向」、「參與」及「教師同理」四層面均為重要的正向預測變項,顯示研究對象知覺班級環境愈佳,其學習動機也愈高。   根據發現,本研究建議透過改善班級環境,以提高學生知學習動機。
  • Item
    影響某中學學生運動行為關因素研究
    (2007) 陳筱蕙
    摘 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國中生運動行為現況,探討個人背景因素、運動社會心理因素、環境因素與運動行為的關係。研究對象以新竹縣立湖口中學國中部國一、國二、國三之在學學生為母群體,以分層集束抽樣法進行抽樣,以自編的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408人。研究資料以百分比、平均值、卡方檢定、one-way ANOVA、MANOVA單因子多變項分析、薛費氏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運動行為階段以準備期人數最多占52.5%,以行動期最少8.6%,依序是無意圖期占18.9%,意圖期占11%,維持期占9.1%。 二、研究對象運動社會心理因素:知覺運動利益、知覺運動障礙屬中等偏高程度,運動自我效能屬中等偏低程度,運動享樂感屬偏高程度,運動社會支持屬於中等程度,其中以教師的社會支持偏低。 三、研究對象背景因素中性別、年級、自覺健康狀況在運動行為階段上有顯著差異;男生比女生有規律運動行為,自覺健康狀況越好者較有規律運動行為。 四、研究對象為女生、自覺健康狀況越差的知覺運動障礙越高。 五、研究對象為男生、自覺健康狀況越好者,運動自我效能、運動享樂感 越好。 六、不同的運動行為階段的研究對象在知覺運動利益、運動自我效能、運動享樂感、運動社會支持上皆有顯著差異。當運動行為階段越高時,知覺運動利益、運動自我效能、運動享樂感、運動社會支持則越高。 七、不同的運動行為階段的研究對象在知覺運動障礙方面有顯著差異,當運動行為階段越高則知覺運動障礙分數越低。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未來提升中學生運動行為及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中學生、運動行為改變階段、運動行為
  • Item
    臺北市某國中學生預防齲齒行為之研究--健康信念模式之應用
    (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11-06-01) 葉瀞云; 胡益進
  • Item
    環境行為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國中學生為例
    (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 2002-12-01) 陳思利; 葉國樑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影響國中學生採行環境行為的因素,樣本的選取是以分層集束抽樣的方式,從屏東縣的公立國中抽取而來,最後所得樣本為386人,研究的重要發現為: 一、環境行為不會因為性別及家庭社經地位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但會因年級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中一年級學生採行生態管理行為及消費者行為的情形高於三年級學生,而在說服行為方面,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都高於三年級。 二、環境問題知識、環境行為策略覺知、應用環境行為技能覺知、內外控信念、環境責任感、環境敏感度、環境行為態度與環境行為意圖間,均存在顯著正相關,且可解釋環境行為意圖之變異量共達24.47%,而其中最能夠有效預測環境行為意圖的變項是環境敏感度及應用環境行為技能覺知。 三、控制社會人口學變項及情境因素的影響後,生態管理行為意圖、消費者行為意圖,及說服行為意圖分別對其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力。
  • Item
    Gender differences in social cognitive learning at a technological project design
    (Springer Netherlands, 2010-12-01) Hong, J. C.; Hwang, M. Y.; Wong, W. Z.; Lin, H. C.; Yau, C. M.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in technology project design. The major gender differences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the problem discovering and solving abilities, maneuverability, and inquiry attitude among middle grade students. In the project design, students were required to design and complete a wooden robot with limited materials in a restricted timeframe.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field study during the project making.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some differences existed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For example, power tool manupulation was more appealing to boys than girls. On the other hand, girls were better at resource management than boys. Through social learning, female students have an overtime improvement. Pedagogical considerations are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gender-specific problem solving skills, so that all students can realize their design potential.
  • Item
    青少年家庭親子關係中之情緒表露行為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4-05-??) 吳就君; 陳皇蓉; 賴秀宜; 饒玉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