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台灣銀髮族COVID-19疾病知識及幸福感研究:以台北市某社區為例(2023) 王伯晏; Wang, Po-Yen近三年來,COVID-19疫情肆虐,造成全世界經濟、民生乃至個人的嚴重衝擊,非但影響生理健康,也嚴重威脅心理健康,遂本研究以個人基本屬性以及COVID-19知識探討其對心理幸福感之影響。本研究以便利抽樣對台北市士林區、台北市大同區、台北市北投區、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萬華區65歲(含)以上之銀髮族進行問卷調查,透過在地樂齡據點,共回收390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發現,銀髮族之年齡、教育程度、退休前職業以及COVID-19知識程度與心理幸福感有顯著差異,且居住地、教育程度、退休前職業、COVID-19知識為心理幸福感之顯著預測因子,並由COVID-19知識得分情況來看,銀髮族對於我國傳染病之分類並無太多關切及了解;對COVID-19傳播途徑之概念則較為清晰;由個人基本屬性來看,年齡越大之銀髮族,其COVID-19知識及心理幸福感越低落,且教育程度越高及從事高度專業工作之銀髮族,於COVID-19知識及心理幸福感的表現也越良好。最後建議未來研究者針對銀髮族進行調查研究時,以紙本問卷進行收案較為妥當,若是有必要情況必須使用電子問卷,也將字體放大以利長者閱讀,並且可以配合社區節慶活動到現場進行收案。另外,由於本研究並沒有進行任何介入,遂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以以單一組前測、後測的方式觀察銀髮族於疾病知識衛教課程介入前後,其知識水平及心理幸福感有無顯著差異,進一步驗證本研究之結果。Item 幼兒園教保人員兒童事故傷害預防教育介入效果之研究(2005) 秦金生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兒童事故傷害多年以來始終名列國內第一大死因。扣除睡眠時間,每天與兒童相處互動最頻繁的便屬幼兒園教保人員;提升教保人員的相關知能,再透過教保人員去加強兒童事故傷害預防教育,是減少事故傷害發生的關鍵因素,本研究之目的即在於評估兒童事故傷害預防教育介入效果。 本研究採用單組前測-後測實驗設計,經由教育介入,探討幼兒園教保人員對兒童事故傷害預防之知識、態度、警覺度(自我察覺)、溝通技巧及自我效能等相關知能之效果。 在資料分析方面,運用描述性統計探討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並以積差相關探討知能變項間之相關情形,同時透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氏事後考驗來探討研究對象之組間差異,最後以配對t檢定考驗研究對象在兒童事故傷害預防知識、態度、警覺度、溝通技巧、自我效能之教育介入效果。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 整體而言,在教育介入施行後,教保人員對兒童事故傷害預防之知識、態度、警覺度、溝通技巧及自我效能方面,都有明顯正向的改變。 二、 在教育介入後,知識變項達到顯著差異;顯示目前教育體系對於教保人員在安全與健康教育方面的專業課程仍嫌不足,教保人員需藉由在職教育補強相關知識。 三、 在教育介入後,態度變項達到顯著差異;顯示教保人員教學態度與教學效果具有正向關係。 四、 在教育介入後,警覺度變項達到顯著差異;從而促使教保人員瞭解到兒童事故傷害預防警覺度的重要性。 五、 在教育介入後,溝通技巧變項達到顯著差異;而教保人員的溝通技巧對於兒童事故傷害預防教育學習活動上會有相當的影響,因此教保人員溝通知能的提升是有必要的。 六、 在教育介入後,自我效能變項達到顯著差異;教保人員自我效能是影響兒童學習成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協助教保人員自我效能之增強,將有助於教保人員對於兒童事故傷害預防付出更多心力。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政府、家庭、相關機構提出政策建議。Item 臺北市某國中學生正確用藥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13-06-01) 管玉娟; 胡益進; 陳漢瑛Item 我國醫療保健團體有關人員健康促進計畫推行現況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1994-05-01) 黃松元; 劉淑媛; 苗迺芳; 胡益進Item 臺北市計程車司機對無菸計程車政策支持度及其菸害知識、態度與拒菸行為之研究(臺北市健康生活與成功老化學會, 2011-01-01) 蔡宜螢; 吳憲林; 沈思瑩; 郭鐘隆本研究目的為瞭解計程車駕駛員對於『車內禁菸政策』之支持度及相關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參加自主管理認證之台北市計程車車行之所屬駕駛員為研究對象,進行隨機抽樣共352人,其中有效問卷為335份,回收率95.2%。結果:菸害知識方面,其各題答對率介於65.9%~94.3%;菸害態度方面,介於「中立意見」及「同意」之間;拒菸行為方面,高達87.0%的受測者在車內完全不吸菸,且多數的受測者認為計程車應該要禁菸的理由為「影響健康」。推動無菸計程車政策之支持度,有高達79.9%的受測者表示同意,而政策支持度和菸害知識、菸害態度呈顯著正相關。年齡越大,菸害態度越正向且不吸菸者及周遭吸菸人數愈少者,其菸害知識、態度與拒菸行為皆較好。結論:計程車駕駛員對於無菸計程車政策的支持度高達八成,且菸害知識得分越高、菸害態度越正向,其政策支持度越高,但政策支持度與拒菸行為仍有待進一步探討。而計程車駕駛員會因個人不吸菸、菸齡為0年及周遭吸菸人數少於10人而造成其菸害知識、態度及拒菸行為之表現較佳。因此,在台北市推動無菸計程車政策之可行性高,建議推動時應注意可再加強計程車駕駛員的菸害知識、態度,以提高政策支持度。而幫助計程車司機戒菸與營造周遭人士不吸菸的環境,可以改善其菸害知識、態度及拒菸行為之表現。Item 我國醫療保健團體有關人員健康促進計畫推行現況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4-05-??) 黃松園; 劉淑媛; 苗迺芳; 胡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