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學生飲食行為及相關因素之探討以新北市汐止區某國小為例(2021) 劉黛儀; LIU, Dai-Yi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國小五、六年級學生之社會人口學因素與飲食行為現況,以及身體意象與飲食行為之關係。以新北市汐止區109學年就讀於某國小五、六年級全數學生為研究母群體,採用立意取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得有效問卷共17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績差相關分析以及複回歸等統計方法進行研究分析。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一、過重及肥胖者的受試者約三成二,在重要他人支持以「父母及家人」為主,而經常提醒的項目是「多吃蔬菜水果」及「少喝糖飲料」。受試者的飲食行為的平均得分高於平均水平,其中以「每天吃早餐」、「口渴時選擇白開水」及「每天固定吃三餐,不會省略某一餐」等表現較好;表現較差以「喝含糖飲料」、「吃零食」及「會在晚上八點以後吃東西」等,有待改進。二、研究結果顯示,女孩的飲食行為優於男孩,中等社會經濟家庭的學生較高,社會經濟家庭較高的學生次之;重要的其他人(父母和家庭成員)對學生的飲食行為越支持,飲食行為則表現越好。此外,受試者的身體意象越積極,他們的表現就越好。三、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及身體意象可以有效預測飲食行為,並 解釋其總變異量的18.6 % ,其中以「性別」、「家庭社經地位」、重要他人支持中的「父母及家人」及「外表取向」為主要預測變項,且以「外表取向」影響最大。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為女性、高家庭社經地位者、父母及家人對自己的外表更支持,對自己的外表有更高的取向,飲食行為更好。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體型認知和飲食行為輔導,讓家長參與對學齡兒童飲食行為的介入,實施親職教育,讓家長成為孩子學習行為榜樣。Item 結合桌遊的營養教育對國小學童健康飲食知識、態度及行為之效果(2020) 蘇奕安; Su, Yi-An本研究旨在瞭解結合桌遊的營養教育介入對國小學童健康飲食知識、態度及行為之效果。以準實驗研究設計,選取108學年度新北市兩所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為受測學童,共計完成301份有效問卷,實驗組152人、對照組學童149人。結合「食物王國大冒險」桌遊設計素養導向的營養教育課程,實驗組接受結合桌遊的營養教育介入,在2個月期間入班教學共4堂(每堂40分鐘);對照組僅實施前後測問卷測量。利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進行分析,評價結合桌遊的營養教育介入之效果。 研究結果發現結合桌遊的營養教育介入後,能顯著提升學童健康飲食知識(如均衡飲食的組成、每日蔬果及乳品建議攝取量)、態度(如對蔬果的喜好)、自我效能(如會選擇食用蔬果及乳品)、生活技能(如做健康飲食的決定),在飲食行為方面,實驗組學童的含糖飲料攝取行為、油炸物攝取行為、零食及甜食攝取行為皆有顯著下降。受測學童表示在遊戲中學習健康飲食知識是有趣的。 本研究建議學校推行結合桌遊的營養教育來提升健康飲食的行為實踐。並融入校本課程,透過跨領域的遊戲式教學,將學校營養教育擴大至校園社區,親師生一起養成健康飲食習慣。Item 臺北市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價值觀之研究(2008) 陳弘偉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價值觀之現況,進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學生類別、性別、教育階段、家長教育程度)的資賦優異學生價值觀之差異情形。 為達研究目的,研究者先蒐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加以分析和探討,作為本研究架構的基礎。在實徵研究上,本研究以臺北市十六所設有資賦優異班級的國民中小學之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簡茂發、何榮桂與張景媛(1997)所編製的「學生價值觀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共得有效樣本資賦優異學生283人與普通學生464人,合計747人,就所得樣本資料進行資料統計與分析,藉由分析的結果歸納成研究發現,並進行討論,統整其研究結論,對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的價值觀提出分析與建議。 本研究就臺北市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與普通學生調查的資料,綜合研究目的、研究結果和分析討論,將研究結論臚列如下: 一、臺北市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在價值觀量表分類的「生理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道德的價值」與「人生的價值」等七種價值,均呈現「重視」或「非常重視」的態度。 二、臺北市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認為「道德的價值」、「情感的價值」、「人際的價值」這三層面非常重要;「職業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心理的價值」、「生理的價值」這四層面被視為重要。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認為「道德的價值」非常重要;「情感的價值」、「人際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與「生理的價值」這六層面被視為重要。 三、臺北市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認為七種價值的重要性由高至低為「道德的價值」、「情感的價值」、「人際的價值」、「職業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心理的價值」與「生理的價值」。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認為七種價值的重要性由高至低則為「道德的價值」、「情感的價值」、「人際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與「生理的價值」。 四、臺北市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與普通學生,在七種價值層面無顯著差異情形;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則在「心理的價值」與「道德的價值」二價值層面的重視程度較普通學生高,而在「生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人生的價值」五種價值層面則無顯著不同。 五、不同性別的臺北市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在七種價值層面與十九項價值因素的重視程度均無顯著差異。 六、家長為高中職教育程度的臺北市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在「道德的價值」的重視程度較家長為研究所教育程度的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高;在「生理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六種價值層面的重視程度則無差異。不同家長教育程度的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其價值觀無顯著差異情形。 七、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認為「職業的價值」之重要性較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高;在「生理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道德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六種價值層面則無顯著差異。 依據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提出對教育主管行政單位與資優教育工作者的建議,並對未來相關研究提供建言,期能提供資賦優異學生教育輔導與學術研究之參考。Item 雲林縣國民小學實施探索教育活動之調查研究(2007) 謝忠明; Chung-Ming, Hsieh本研究乃針對雲林地區國民小學實施探索教育相關活動進行調查。本研究可做為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在規劃及推廣探索教育活動之參考,以設計多元活潑的教學活動,讓孩子有興趣的參與,感受體驗學習的美好,即透過活動過程的體驗與反思,真正落實學生生活能力的培養。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與半結構式訪談等研究方法。問卷調查以自編之「雲林縣國民小學實施探索教育活動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用以瞭解雲林縣國民小學實施探索教育相關活動的現況;探討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探索教育活動的意義與發展之認同程度,以及在探索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之情形;分析雲林縣國民小學實施探索教育活動可能遭遇的問題;以及歸納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探索教育活動的建議。問卷調查研究對象為雲林縣公立國民小學編制內教師,以分層比例隨機抽樣,共計抽取樣本400人,有效問卷356份。調查所得資料以SPS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另外邀請6位具備探索教育活動經驗的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以取得更深、更廣的資料,並藉以質化的研究來佐證量化的問卷調查。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雲林縣國民小學實施探索教育相關活動的比例近半,校外教學實施與探索教育活動相關的活動類型不甚普遍。探索教育活動相當適合在九年一貫課程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 二、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探索教育活動的意義和發展有高度的認同程度,而認同程度會因為教師的年齡、活動領導背景、課程學習經驗的不同,在整體及分層面大都有顯著差異。 三、教師在探索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情形約中等,而實施情形會因為年齡、活動領導背景、課程學習經驗的不同,在整體及分層面大都有顯著差異。 四、教師對實施探索教育活動的可能遭遇的問題屬於高認同程度,可用來影響探索教育活動實施之困難因素,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使用者因素」之學生的安全問題。而遭遇的問題會因為教師年齡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教師對實施探索教育活動的建議主要為由上而下-由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做政策性的推展、尋求規劃縣內適合之場地及設施、將探索教育活動納入正式課程、規劃辦理教師研習-強化人力資源、做好風險管理-使安全問題無虞等。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分別針對雲林縣國民小學、國小教師、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等提出建議。Item 彰化縣國民中小學校長對健康促進學校工作之認知及執行研究(2007) 譚燕婉; Tan,Yen-wan摘 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瞭解國民中小學校長對健康促進學校工作之認知及執行情形。研究對象是彰化縣95學年度參加健康促進學校工作學校的校長,研究工具為自擬之結構式問卷,以訪談方式進行調查研究,有效樣本共55份,所得資料經統計分析後得到以下發現: 一、 研究對象對健康促進學校的認知得分最佳的是社區關係,依次為學校社會環境、健康服務、健康教學與活動、學校物質環境,最差的是學校衛生政策。但健康促進學校執行程度最佳的是學校物質環境,依次為學校社會環境、健康服務、健康教學與活動、學校衛生政策,最差的卻是社區關係。 二、 健康促進學校的認知,不因年齡、教學工作經驗、參加健康促進學校訓練及是否修習過健康相關學分等個人因素不同而有差異。 三、 影響研究對象健康促進學校工作的執行的因素為:年齡、健康促進學校相關訓練、預算、協助學校衛生工作之人力、學校同仁對健康促進學校的瞭解程度、學校同仁對健康促進學校的支持程度。 四、 健康促進學校的認知與健康促進學校的工作執行相關性,僅學校衛生政策認知與學校衛生政策及健康服務的執行呈正相關。研究對象的學校衛生政策認知越好,對學校衛生政策及健康服務的執行程度越好。 五、 最能預測研究對象對健康促進學校的執行程度的因子是學校同仁瞭解度及健康促進相關訓練。 關鍵字:國民小學、國民中學、校長、健康促進學校Item 臺北地區國小學童手機或平板電腦遊戲使用及暴力與色情訊息暴露之研究(2019) 林怡平; Lin, Yi-Pi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童手機或平板電腦遊戲使用及暴力與色情訊 息暴露相關因素。本研究在 2018 年調查 10 所臺北地區學校,共 889 名 中年級學童完成問卷填答。研究結果如下: 一、 國小學童平均一周玩手機或平板電腦遊戲時間為 7.13 小時,有 24.2%的學童表示過去一年曾在手機或平板電腦遊戲上看到暴力訊 息,15.7%的學童表示過去一年曾在手機或平板電腦遊戲上看到色情 訊息。 二、 多元邏輯斯迴歸結果顯示學童為男生、和其他人玩手機或平板 電腦遊戲者,愈可能有手機或平板電腦遊戲暴力訊息暴露的情形。 三、 潛在類別分析結果顯示學童為男生、親子相處情形較不佳、手 機或平板電腦遊戲使用時間愈長、自己玩手機或平板電腦遊戲者、 家長手機或平板電腦遊戲管教愈少者,愈可能有手機或平版電腦遊 戲成癮的情形。 建議家長應強化親子間的管教,增進親子關係,主動了解學童使用 手機或平板電腦遊戲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