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創意教學行為、執行功能與幸福感之調節中介關係探討(2022) 張舒晴; Chang, Shu-Ching近年來,正向心理學的興起引發人們對幸福感的重視,而促進社會進步的最大動力為教育,因此提升教師幸福感的議題備受關注。本研究旨在了解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創意教學行為、執行功能與幸福感之調節中介關係,研究對象為國小教師,採用「創意教學自我效能量表」、「創意教學行為量表」、「中文版執行功能量表(大學生版)」與「心盛量表」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使用滾雪球抽樣法,以SurveyCake線上問卷發放,共回收550份有效問卷,針對問卷進行統計方法,結果顯示:(一)國小英語教師與非英語教師在創意教學自我效能、創意教學行為、執行功能均無顯著差異;(二)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可以正向解釋幸福感;(三)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自我行為能夠部份中介創意教學自我效能對幸福感的預測力;(四)國小教師之執行功能(策略行動)能促進創意教學行為對幸福感之關聯,且能緩衝創意教學自我效能與幸福感之關聯;(五)執行功能(組織規劃)能緩衝創意教學自我效能與幸福感之關聯;(六)執行功能(衝動控制)能促進創意教學自我效能與創意教學行為之關聯。本研究根據以上結果進行討論,提出學術研究建議與教學實務建議,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桃園市北區國小導師對學童近視防治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2021) 林慧玲; Lin, Heui-Ling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桃園市國小導師對學童近視防治之健康信念、行動線索、自我效能、近視防治行為意圖之現況及相關影響因素。以桃園市北區某三個行政區109學年度現職之公立國民小學班級導師為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法以學校為抽樣單位,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共得有效問卷共341份,有效回收率97.7%。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對學童近視防治之健康信念、自我效能、行為意圖關係中發現:(一)在「自覺學童近視罹患性」有顯著差異的是「年齡」、「婚姻狀況」、「是否有子女」、「子女是否近視」等四項;(二)在「自覺學童近視防治障礙性」有差異的是「教育程度」、「服務年資」、「婚姻狀況」、「是否有子女」等四項;(三)在「自覺學童近視防治之行動效益」有差異的是「是否有子女」;(四)在「對學童近視防治行動線索」有差異的是「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是否有子女」、「任教年級」、「是否參與學童近視防治研習課程」、「是否參擔任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等六項;(五)在對「學童近視防治之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的是「年齡」、「是否有子女」、「子女是否近視」、「服務年資」、「任教年級」、「是否參與學童近視防治研習課程」等六項;(六)在「對學童近視防治行為意圖」有顯著差異的是「性別」,女性教師對學童近視防治行為意圖高於男性教師。 二、 研究對象對學童近視防治之健康信念中「自覺學童近視防治障礙性」與近視防治行動線索中之「外在線索」呈現顯著負相關,「自覺學童近視防治之行動效益」與「內在線索」呈現顯著正相關。研究對象對學童近視防治自我效能及健康信念中「自覺學童近視罹患性」、「自覺學童近視嚴重性」、「自覺學童近視防治之行動效益」,對於學童近視防治之行為意圖皆呈現顯著正相關。 三、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中的性別、對學童近視防治之健康信念的行動效益及對學童近視防治之自我效能等變項,能有效預測對學童近視防治行為意圖,其變異量之解釋力為42.6%,其中「對學童近視防治之自我效能」對學童近視防治行為意圖影響力最大、其次為「性別」、再其次為「自覺學童近視防治之行動效益」。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對未來教育行政單位及學校之建議與改進方針, 以提高研究對象對學童近視防治之行為的實施。Item 國小未婚教師婚姻觀之研究(2010) 李春吟本研究以六名37~48 歲的國小未婚教師為研究對象,藉深入訪談的研究方法,來探究國小未婚教師婚姻觀的實質內涵,呈現未婚者對於婚姻的意義、擇偶等相關議題的真實想法,再援用生態系統理論、社會學習理論、社會交換論來分析影響國小未婚教師婚姻觀建構的因素。研究結果發現對國小未婚教師而言,婚姻的意義可以分為:社會面、心理面、生物面、法律面、經濟面等。 結婚社會面的意義是為了順應社會規範以獲取認同,但對於婚姻的必要性提出質疑;婚姻心理面的意義是肯定自我價值、獲得心靈歸屬與生活延伸;婚姻在生物面的意義則是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但是隨著性觀念的開放,婚姻滿足生理需求的功能逐漸沒落;在法律面,婚姻的實質保障也因離婚率增加而不再重要;婚姻經濟面的意義是維持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不可以忽視。 國小未婚教師的婚姻觀在擇偶方面,大致以內在表現重於外表,年齡是已過適婚期的教師比較擔心的,並且以個人自由和經濟基礎為結婚的必備條件;還有一些國小未婚教師認為個人擇偶條件有實際與理想上的差距,質疑經濟供給能力並非唯一的判準,每個人有其主體性,因此擇偶行為可能最終是個人價值澄清的歷程。 由於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研究內容較深入但無法推論母群,且受限於時間精力,除了呈現未婚男性在婚姻的意義、擇偶等相關議題的真實想法外,其他面向研究者並未進行探討;且本研究為研究者獨立完成,個人主觀的影響將無可避免。期望本研究所得之研究結果能引導社會大眾,正視婚姻觀變遷的事實,並提供未來相關研究或課程法令制定之參考。Item 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繼續教育課程類型及阻礙因素之研究(2006) 謝治平; Hsieh chih ping本研究主要在在探討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繼續教育課程類型與其阻礙因素之比較分析,以問卷調查法,蒐集研究資料,以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554份,佔樣本數的88%。所使用的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教師參與專業繼續教育課程類型及阻礙因素調表表」,問卷的處理採SPSS 10.0 FOR WINDOWS 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卡方考驗、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 主要發現摘述如下: 一、 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繼續教育課程類型分為「學位進修」、「學分進修」、「非學分進修」等三種,其中以參與「非學分進修」類型情形最踴躍,「學分進修」類型情形最不踴躍。 二、 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未來一、二年最想參與專業繼續教育課程類型以「學位進修」比率最高,「學分進修」最低。 三、 教師背景變項在參與專業繼續教育課程類型上的差異: (一) 男性教師參與「學位進修」課程類型的比率顯著高於女性教師。 (二) 服務年資6~10年參與「學位進修」方式的比例顯著高於服務年資1~5年教師。 (三) 兼主任之教師參與「學位進修」方式的比例顯著高於級任教師及科任教師。 (四) 女性教師參與「非學分進修」方式的比例顯著高於男性教 師。 (五) 服務年資1~5年參與「非學分進修」方式的比例顯著高於服務年資6~10年及11~15年教師。 四、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與專業繼續教育阻礙因素層面之關係如下: (一)在「意向阻礙」層面的影響程度上,服務年資11-15年教師顯著高於6-10年教師;學校規模7班以下教師顯著低於37-70班及71班以上學校教師。 (二)在「情境阻礙」層面的影響程度上,已婚有小孩教師顯著高於未婚教師;學校規模7班以下教師顯著低於37-70班及71班以上學校教師。 (三)在「機構阻礙」層面的影響程度上,教師兼主任顯著低於級任及科任教師。 (四)在整體阻礙的影響程度上,教師兼主任顯著低於級任及科任教師;學校規模7班以下教師顯著低於37-70班及71班以上學校教師。 最後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一、 充實學分進修、非學分進修的課程,並增加進修的激勵措施 二、 妥善規劃學位進修課程內容,幫助教師改善教學效能 三、 鼓勵兼主任的教師積極參與非學分進修或學分進修 四、 不同服務年資的教師應有不同的進修課程與規劃Item 桃園市蘆竹區國小教師健康飲食教育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2015) 陳盈君; Ying-Chun Chen本研究以橫斷式調查研究法,探討桃園市國小教師健康飲食教育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以102學年度任教於桃園市蘆竹區國民小學教師做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樣本共300位教師。利用自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最後得有效問卷253份,有效回收率達84.3%。本研究的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健康飲食知識屬中上程度。研究對象的健康飲食教育態度為正向,較過去來看已有提升。研究對象的健康飲食教育社會支持屬中上程度,從學生家長方面的支持得分最低。研究對象的健康飲食教育自我效能屬中上程度,但在一般教學效能上的自信程度低於個人教學效能。研究對象的健康飲食教育行為方面屬中上程度,在學生學習成果的評量得分最低。 二、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中,與健康飲食教育態度有關的是「任教職務」、「教學年資」等二項;與健康飲食教育社會支持有關的是「性別」、「任教學校規模」、「任教職務」等三項;與健康飲食教育自我效能有關的是「任教學校規模」、「任教職務」等二項;與健康飲食教育行為有關的是「任教學校規模」、「任教職務」等二項。另外,研究對象的健康飲食教育態度、健康飲食教育社會支持、健康飲食教育自我效能都與健康飲食教育行為呈正相關。 三、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健康飲食知識、健康飲食教育態度、社會支持及自我效能能有效預測其健康飲食教育行為,並可解釋其總變異量之58.4%。研究顯示,在各預測變項互相控制之下,研究對象任教於中小規模學校者、健康飲食教育態度越正向者、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者、健康飲食教育自我效能越高者,其健康飲食教育行為越佳。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對未來教育單位的建議,以提高研究對象對健康飲食教育的落實。Item 臺北縣國小教師對學童近視預防的信念與相關教學行為之研究(2009) 郭瑞玲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在探討臺北縣國小教師對學童近視預防的信念與相關教學行為之現況。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採立意取樣的方式選擇臺北縣二所國民小學之全校教師為研究對象,有效問卷共249份。本研究的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學童近視預防信念介於「同意」至「非常同意」之間,整體表現屬於中上。其中研究對象對於「近視的成因」了解,表現較差。而學童近視預防信念並不會因社會人口學變項的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 二、研究對象的學童近視預防教學行為大部分介於「經常做到」至「總是做到」之間,整體表現屬於中上。而學童近視預防教學行為會因「年齡」、「任教總年資」、「擔任職務」、「婚姻狀況」及「有無子女」的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整體而論,研究對象的年齡愈高,任教總年資愈長,擔任級任教師,已婚及有子女者,在指導學童近視預防教學行為上表現較佳。 三、研究對象的學童近視預防信念與學童近視預防教學行為呈正相關,達顯著水準;各分量表之間亦呈正相關,且全部達顯著水準。 四、研究對象是師範院校及研究所畢業者有較好的「學童近視預防信念」。研究對象年齡愈長者、擔任級任教師者、本人有近視者,對學童近視預防信念愈高者,有較好的「學童近視預防教學行為」。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對未來教育行政單位之建議與改進方針,以提高研究對象對學童近視預防的信念與相關教學行為的實施。Item 教師視力保健教學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某國小為例(2015) 陳佳欣; CHEN CHIA HSIN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在探討臺北市國小教師視力保健教學知識、態度、行為、自我效能之現況。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採隨機抽樣選擇臺北市某國民小學之全校教師為研究對象,有效問卷共91份。本研究的重要結果如下: 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中,教師視力保健教學知識有關的是「性別」呈現顯著正相關。教師視力保健教學態度與行為中「是否有子女」、「婚姻狀況」都呈現顯著正相關。 視力保健教學自我效能對視力保健教學行為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研究對象的教師視力保健教學自我效能能有效預測其教師視力保健教學行為意圖,研究對象教師視力保健教學自我效能正向者,其視力保健教學行為意圖越佳。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對未來學校以及教育行政單位之建議與改進方針,以提高研究對象視力保健教學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