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服務學習課程對國中學生服務知能及社會關懷力影響之研究-以新竹市某國中為例(2021) 華珮妤; Hua, Pei-Yu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新竹市某校國中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對其服務知能及社會關懷力的影響。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以新竹市某國中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並設計為期八週共十個小時的服務學習課程。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研究者針對授課班級學生進行前後測,透過問卷調查進行資料蒐集,再以平均數進行資料分析,並輔以質性訪談資料,了解研究參與者的想法意見及其經驗,進行較為完整的資訊分析。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分別敘述如下 :1. 服務知能:量化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服務知能整體上皆有提升,並達到顯著差異。其中以「互惠」面向的影響最為明顯,「平等合作」、「服務行動與承諾」的面向影響則比較小。質性研究顯示,學生理解了服務的價值,並破除對服務對象的刻板印象以及培養出同理心,同時也了解到服務學習彼此的關係是平等合作,達到服務互惠的效果,也承諾未來有機會願意繼續參與服務。2. 社會關懷能力:量化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社會關懷能力整體上皆有提升,並達到顯著差異。其中以「關懷他人」面向的影響最為明顯,「社會正義」、「社會參與」的面向影響則比較小。質性研究顯示,學生願意開始關注社會議題,關心社會事務,並將關懷的情懷拓展至他人身上,願意主動幫助社會上的弱勢族群。3. 服務學習課程對於學生產生影響的因素包含:直接參與的服務情境、服務為參與者帶來的學習收穫、服務學習課程帶來思考上的刺激。Item 非營利組織志工服務學習之研究--以研華文教基金會志工團為例(2009) 陳淑芬; Chen Shu-fen本研究旨在瞭解非營利組織志工在從事服務學習過程中所經歷的點滴及因服務學習為個人內在帶來的改變及影響。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志工參與非營利組織服務學習的動機。 二、探討志工參與非營利組織服務學習的方式。 三、研討志工參與非營利組織服務學習的成效。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針對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ACT100多元活潑教學故事戲劇志工團」四位服務的志工,經過訪談、逐字稿的編碼、主題的分析詮釋,得到下列結論: 一、志工服務學習動機包括利己因素、實現利他的理念、情境因素等三類,其動機取向和其生活特性有很大的關聯性。 二、志工在服務過程中的學習方式交替使用,並以其學習階段需求選擇其學習目標與學習方式。 三、志工參與服務學習,可以達成家庭、社會及整個國家的三贏局面之成效。 四、服務學習訊息的獲得來自多元管道,可以激發更多人的參與與投入。 五、分享是服務學習的重要方式,可以增進服務學習成效。 由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研華文教基金會提出的建議:規劃多項跨區性服務學習方案,並加強宣導服務學習成效,以提昇志工服務能量及激發更多志工投入。 二、對ACT100多元活潑教學故事戲劇志工的建議:志工在從事志願服務時態度要合宜,各區域學校志工團運用策略聯盟,以擴大服務學習內涵及精神。 三、對志願服務機構的建議:志工招募應重視及協助志工未來的生涯規劃,設計多元並具階段性的服務學習課程,並建立證照制度,使志工持續投入心力及承諾。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擴大各種不同背景志工為研究對象,透過不同取向與實務行動研究,對服務學習的成效與志工的生涯發展做更深入的探討。Item 臺北市扶輪社員服務動機與服務學習滿意度之研究(2006) 白文正服務學習是未來社會發展趨勢,而國際扶輪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且最有名的服務性社團組織,扶輪的精義即為「超我的服務」。本研究欲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及不同服務經驗的扶輪社員,在服務動機與服務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並分析服務動機與服務學習滿意度之間的關係,及服務學習滿意度的預測力。最後提出具體建議供相關單位參考,以重視服務學習的重要性。 本研究以「臺北市扶輪社員服務動機與服務學習滿意度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臺北市RI3480地區扶輪社員。採立意抽樣,由研究者參與各社的例會、或聯合例會及授證晚會,來發放問卷與當場回收,共發出521 份問卷,回收有效樣本448份,回收率達86%。並利用次數分配、平均數、標準差、因素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菲法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等研究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與統計。 依據研究結果,就臺北市扶輪社員之服務動機與服務學習滿意度的情形,研究發現及結論如下: 一、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有無子女、扶輪年資等社員個人背景變項,在服務動機之程度上並無顯著差異。 二、不同年齡、有無子女、扶輪年資等社員個人背景變項,在服務學習滿意度之程度上並無顯著差異。 三、女性扶輪社員,對「學習環境優質性」的服務學習滿意度較男性高。 四、教育程度愈高的扶輪社員,對「學習內容多樣性」的服務學習滿意度愈高。 五、是否曾任領導職,對扶輪社員服務動機的「超越與提昇」與服務學習滿意度的「學習內容多樣性」有顯著差異。 六、是否曾參與其他相關社團,對扶輪社員的「服務與學習」、「成就與榮譽」、「超越與提昇」此三項服務動機及服務學習滿意度的「學習環境優質性」有顯著差異。 七、扶輪社員的服務動機與服務學習滿意度呈高度相關:最高度正相關者為「服務與學習」及「學習效能正面性」間,而相對較低者為「成就與榮譽」及「學習內容多樣性」間。 八、針對扶輪社員的服務學習滿意度,最有預測力之服務動機為「服務與學習」,對「學習效能正面性」及「學習內容多樣性」皆具預測力;其次為「成就與榮譽」,對「學習環境優質性」具預測力。 根據本研究結論,對扶輪社等從事服務學習之團體提出幾點建議: 一、建立服務與學習機制 二、培養成就與榮譽參與 三、創立超越與提昇機會 四、創造優質學習環境 五、強化正面學習效能 六、豐富多樣學習內容 關鍵字:國際扶輪、扶輪社員、服務學習、服務動機、服務學習滿意度Item 服務學習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為例(2008) 黃明雪; Ming-Hsueh Huang本研究旨在探討服務學習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實施成效之研究,研究問題包括:一、探討服務學習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對受服務小學生之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行為的改變;二、研究服務學習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對參與服務大學生學習歷程;三、探討受服務小學師長與服務學習方案之合作歷程、回饋與建議;四、提出服務學習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成功要素。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焦點團體與質性資料分析並行,量化研究工具乃依據相關文獻設計有效之服務學習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以研究者改編之「綠色生活地圖學習成效量表」作為測驗工具,以參與本方案活動之內湖區麗山及文湖國小,總計120名國小三年級學生,做為實驗組問卷施測對象。而以麗山國小未參與本方案活動,計120名三年級學生,做為對照組問卷施測對象,參與對象於活動前與活動後各施行一次問卷調查。質化資料則以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綠色生活地圖社14名成員、受服務小學4名師長為質性研究對象,並以參與服務大學生之服務日誌、綜合反思回饋表、焦點團體、受服務小學師長回饋表及訪談、和研究者自身之反思作為質性分析資料。 本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 一、量化部份: 在融入方案實驗活動後,實驗組成員在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的後測分數顯著高於對照組成組,且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增進分數達.05統計上之顯著水準。 二、質化部份: 1、參與服務大學生學習歷程:學習是由服務開始,而有學習與成長,並會產生允諾再投入服務的動態歷程,且顯現出多面向之學習與成長,包含自我審查、主動負責、包容尊重、批判思考、溝通協調、與他人互動、反應等能力的提昇,另外也培養感恩、承諾、公民參與等自我效能,可見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之學習對參與服務大學生具多方面之影響。 2、受服務小學師長與服務學習方案之合作歷程、回饋與建議:受服務小學師長對於本方案活動,認為方案設計與安排適當,符合國小所需課程,對服務大學生表現持正面肯定態度;本方案活動對受服務小學生、受服務小學師長,及參與服務的大學生具有不同層面的學習與收穫,同時肯定此為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活動之良好模式,認定為有意義之活動。並建議於服務活動前,能先與受服務小學師長更多意見交流機會,並認為以四年級小朋友較適宜推動本方案活動,以期更深入的學習效果。 3、服務學習成功要素:除推動者本身應具之相關知能外,受服務小學、受服務小學生,甚至是家長等相關人士,皆為方案運作的影響人物;而為了讓服務學習方案推動更具效能,除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也應從學校行政支援、課程培訓著手,甚至是政令配合、媒體宣導等皆為不可輕忽的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