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小學童的性別及社交地位與歸因方式、人際信念、表情辨識能力以及友誼品質之關係(2006) 李雅婷; Ya-Ting Li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四年級學童中,不同性別及不同社交地位者,其在人際事件上的歸因方式、人際信念、表情辨識能力以及友誼品質上的差異情形,並進一步了解學童的歸因方式、人際信念、表情辨識能力以及友誼品質是否能區別其社交地位。本研究以台北市幸安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共計316人(男生151人、女生165人),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國小學童社交測量」、「國小學童人際歸因量表」、「國小學童人際信念量表」以及「國小學童友誼品質量表」;其中有135人(男生68人、女生67人)繼續參與「表情辨識實驗」。研究所得資料以雙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以及區別分析等統計方法處理。研究結果發現:(一)不同性別的學童在歸因方式上具有顯著差異;(二)不同性別的學童在人際信念上不具有顯著差異;(三)不同性別的學童在表情辨識能力上具有顯著差異;(四)不同性別的學童在友誼品質上具有顯著差異;(五)不同社交地位的學童在歸因方式上具有顯著差異;(六)不同社交地位的學童在人際信念上不具有顯著差異;(七)不同社交地位的學童在表情辨識能力上具有顯著差異;(八)不同社交地位的學童在友誼品質上具有顯著差異;(九)歸因方式、人際信念、表情辨識能力以及友誼品質可有效區別出國小學童的四種社交地位,達到預測效果。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對教育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Item 國小學童父母親依附關係、利社會行為與友誼品質之關係研究(2008) 許舒雅; Sue-Ya She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童的父母親依附關係、利社會行為與友誼品質的關係,主要目的有五項:(一)根據中外文獻,編製適合國小兒童的「友誼品質量表」,以作為本研究及未來研究者使用。(二)了解不同性別的國小兒童在友誼品質、父母親依附關係、利社會行為的差異情形。(三)了解不同年級的國小兒童在友誼品質、父母親依附關係、利社會行為的發展情形。(四)探討國小兒童在父母親依附關係、利社會行為、友誼品質三者之間的相關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1380名分佈於台北縣、台北市等地區的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使用「國小學童友誼品質量表」、「父母親依附關係量表」、「日常利社會自陳量表」等調查工具。所得資料以驗證性因素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來進行資料處理。綜合整個研究結果,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 以性別而言,男女生達顯著差異。女生的友誼品質、父母親依附關係及利社會行為均優於男生。 二、 以年級別而言,年級達顯著差異。五、六年級學童的友誼品質、父母親依附關係及利社會行為均優於四年級。 三、 父母親依附關係與友誼品質之間有典型相關存在。兒童與父母「正向互動」越高,則兒童友誼品質的「支持關係」也愈佳。 四、 利社會行為與友誼品質之間有典型相關存在。「利社會行為」越高,則其友誼品質的「正向互動」也越佳。 五、 父母親依附關係與利社會行為有典型相關存在。兒童與父母「正向互動」越高,則兒童「利社會行為」也愈佳。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歸納結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師、父母以及輔導者的參考。Item 國中女生關係攻擊行為及意圖歸因、友誼品質、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2006) 藍珮君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一、二年級女生關係攻擊行為、意圖歸因與痛苦感、友誼品質及自我概念之間的關係,也探討不同性別的國中一、二年級學生,在 關係攻擊行為上的差異情形,並進一步訪談關係攻擊女生,了解其與同儕、好朋友的互動情形。本研究以台北縣市六所國民中學一、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760人(男生393人,女生367人)。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學生社交行為量表」、「意圖歸因與痛苦感問卷」、「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學生版」。調查所得資料以卡方考驗、t考驗、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邏輯式迴歸等統計方法處理。此外,研究者亦另外選出6名關係攻擊女生進行訪談,並對訪談逐字稿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不同性別之國中一、二年級學生的關係攻擊行為有顯著差異,且女生為關係攻擊者的人數多於男生;(二)國中女生關係攻擊者與非關係攻擊者,在意圖歸因與痛苦感、友誼品質及自我概念上有顯著差異;(三)國中女生的意圖歸因與痛苦感、友誼品質及自我概念可以有效預測其是否為關係攻擊者;(四)國中女生關係攻擊者在「友誼品質」、「社交互動」、「自我概念」三個向度存在共同特質。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對教育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Item 國小六年級學童自尊、情緒調節與友誼之相關研究(2004) 林慧姿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童自尊、情緒調節與友誼(好朋友數量和友誼品質)之間的關係,也探討不同性別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友誼、自尊與情緒調節上的差異情形,並進一步訪談不同程度(高/低)友誼品質的國小六年級學童,比較其友誼互動的差異情形。本研究以台北縣九所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共計710人(男生352人,女生358人)。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友誼關係問卷」、「兒童自尊量表」、「情緒調節量表」。調查所得資料以積差相關、典型相關、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處理。此外,研究者亦另外選出6位在友誼品質量表上得分高的學生與6位在友誼品質量表上得分低的學生進行訪談,並對訪談逐字稿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 國小六年級學童的自尊與友誼有三組顯著典型相關存在;(二) 國小六年級學童的情緒調節與友誼有二組顯著典型相關存在;(三)不同性別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友誼、自尊及情緒調節上有顯著差異;(四)不同程度(高/低)友誼品質的國小六年級學童在「結交朋友的方式與價值觀」、「利他行為」、「情感適配性」、「友誼的困難與化解之道」四個向度的互動上有差異。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對教育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Item 國小六年級學童自尊、情緒調節與友誼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 2006-12-01) 林慧姿; 程景琳Item 國小六年級學童自尊、情緒調節與友誼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6-12-??) 林慧姿; 程景琳; HUI-TZY LIN; CHING-LING CHENGItem 大學生同性友誼品質之內涵驗證及性別差異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3-06-??) 趙梅如; 王世億; Mei-Ru Chao; Shyh-Yih Wang友誼是社會關係中很受重視的人際關係。若依據Eriolson的觀點,個體生命的發展任務直到青年期,真正進入與人建立關係的「親密對疏離」,就目前的年齡而言,大學生正是這個時期的發展個體。如果友誼在個體的生命實現中如此重要,那麼,在台灣地區的大學生會有怎樣的友誼品質?友誼有什麼性別差異嗎?大部分的研究顯示女生的社會情感興趣高於男生,重視彼此的親密分享與感受;男生則著重於社會工具性,對於從事具體活動的為活躍。本研究旨在探討同性友誼品質之內涵驗證及性別差異分析,並以台灣地區463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1.同性友誼品質之內涵為交心、義氣、默契、扶持:2.除了義氣顯現無差異外,其餘交心、默契與扶持之同性友誼品質,女生皆高於男生;3.對於同性友誼品質之重視,男生依序為交心、扶持、義氣、默契。女生依序為扶持、交心、義氣、默契;不論男生或女生,交心與扶持皆為最被重視的同性友誼品質,而默默皆為四項友誼品質中之最後者,從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地區大學生的同性友誼與國外的發現有著相異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