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電腦科學史教材對學生科學本質觀、學習成就和學習態度之影響
    (2014) 黃裕明; Yu-ming Huang
    本研究旨在發展高中資訊科技概論電腦科學史教材,並評估該教材對高中生科學本質、學習態度、學習成就以及概念脈絡發展之影響。教材的範圍為電腦網路單元,依此蒐集約二十多則相關的歷史素材,並以HEM圖發展電腦科學史教材。教材評估採取準實驗設計,參與者為南部某公立高中兩個班級,一共64位學生,實驗時間共五節課,依班級分成實驗組32人和控制組32人,兩組教學的差異在於教材內容是否包含電腦科學史。教學後學生填答科學本質量表、成就測驗以及態度問卷。研究結果顯示,電腦科學史教材能夠:(1)有效提昇學生的科學事業本質觀及科學方法本質觀,(2)增進學生對於電腦網路概念脈絡的理解,(3)增加學生學習電腦網路的興趣。建議未來設計電腦科學史教材可以採用HEM圖方式,並運用吸引學生之歷史素材以及資訊科技,以提昇學生學習科學史的興趣。
  • Item
    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對子女使用網路管教現況與相關因素研究
    (2017) 黃偉銓; Huang, Wei-Quan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對其子女網路使用管教之現況與相關因素。本研究抽樣新北市13所國民小學進行施測,完成有效問卷1,377份,研究結果如下: 一、 家長對子女上網管教行為傾向經常執行「視力保健管教」;家長傾向有時執行「主動管教」與「監控性管教」。「限制性管教」中家長多不允許子女付費購買應用程式(App)(84%),在網路上提供個人訊息(56%),分享位置訊息(43%)。 二、 家長為女性、與孩子相處好、平板電腦使用時間越多、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技能越高、管教行為效能越高者,越會採取主動管教。 三、 家長為女性、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技能越高、管教行為效能越高者,越會採取監控性管教。 四、 家長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婚姻狀況為共同生活、智慧型手機平均使用時間越少、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技能越低、風險感知越高、管教行為效能越高者,越會採取限制性管教。 五、 家長為女性、與孩子相處好、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技能越高、風險感知越高、管教行為效能越高者,越會採取視力保健管教。
  • Item
    臺灣地區網路諮商服務發展之調查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8-03-??) 王智弘; 林清文; 劉淑慧; 楊淳斐; 蕭宜綾; CHIH-HUNG WANG; CHING-WEN LIN; SHU-HUI LIU; CHUN-FEEI YANG; E-LING HSIAO
  • Item
    臺灣地區網路諮商服務發展之調查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8-03-??) 王智弘; 林清文; 劉淑慧; 楊淳斐; 蕭宜綾; CHIH-HUNG WANG; CHING-WEN LIN; SHU-HUI LIU; CHUN-FEEI YANG; E-LING HSIAO
  • Item
    美國醫學圖書館合作網路之發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1991-10-??) 嚴倚帆; Yi-fan Yen
  • Item
    臺灣地區網路諮商服務發展之調查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8-03-??) 王智弘; 林清文; 劉淑慧; 楊淳斐; 蕭宜綾; CHIH-HUNG WANG; CHING-WEN LIN; SHU-HUI LIU; CHUN-FEEI YANG; E-LING HSIAO
  • Item
    以全球資訊網為介面之認知治療網路即時諮商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09-??) 張勻銘; 王智弘
    本研究目的為瞭解以全球資訊網為網路即時諮商介面運用認知治療於憂鬱情緒當事人之經驗。本研究邀請三位女性憂鬱情緒當事人分別參與9次、12次及23次網 路即時諮商。研究方法以質性研究之內容分析法為主,並收集「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分數之量化資料。研究結果發現與討論分為兩部分,1.當事人之經驗: (1)辨識自動化思考與往下想技巧有助於當事人的認知檢核,行為技術可運用於嚴重憂鬱情緒之當事人;(2)認知治療網路諮商對中度憂鬱情緒當事人A與當事 人B之憂鬱情緒減緩有所助益,對重度憂鬱情緒當事人C則具支持作用。2.諮商員之經驗:(1)文字溝通能清楚呈現當事人的想法與認知歷程,有助於介入策略 的實施;(2)諮商內容紀錄可作為家庭作業素材,亦有利督導;(3)表情符號功能有助於諮商員掌握當事人的情緒狀態;(4)資料傳輸功能有助時間規劃與不 良功能認知紀錄表等介入策略。最後再提出具體建議,供網路諮商實務工作者與未來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