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電腦輔助教學系統對提高國中聽覺障礙學生聽辨能力及語詞清晰度之成效
    (2013) 賴俞靜; LAI, Yu-Ch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電腦輔助教學系統對提高國中聽覺障礙學生聽辨能力及語詞清晰度之成效。採用單一受試研究法之跨受試多基線設計,以三位安置於桃園縣某國中集中式啟聰班之聽覺障礙學生為對象。研究之自變項為「運用電腦輔助教學系統之訓練」,依變項為三位參與者之「聽辨能力」及「語詞清晰度」。訓練介入為期兩週,共計八次訓練,訓練介入撤除後一週進入維持期,於維持期進行聽辨評量三次。評量所得資料以視覺分析、C統計及構音分析等方法,評估訓練介入之成效。最後以自編「電腦教學系統輔助聽障生訓練接受度問卷」調查參與者、參與者家長及教師對此電腦輔助教學系統之接受度。本研究結果顯示: 一、電腦輔助教學系統能提升三位國中聽覺障礙學生之聽辨能力,且 具有良好之維持效果,聲調聽辨能力之提升效果較語詞聽辨能力 佳。 二、電腦輔助教學系統能提升三位國中聽覺障礙學生之語詞清晰度, 且能降低構音錯誤率。 三、教師及家長共六人對於電腦輔助教學系統之訓練接受度高,但參 與者本身接受度不高。 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建議,做為未來訓練與研究之參考。
  • Item
    從教學設計與導入探討八年級英語科教學現場教師應用資訊科技之需求
    (2013) 陳寗; CHEN, NING
    電腦輔助教學、科技融入教學是近年來非常熱門的議題,政府以政策推廣、支持發展,教科書、科技軟硬體廠商則推出大量產品搶攻市場。然而卻少有完全針對教師教學需求所設計的產品,政府政策、學術研究則多以教師運用科技設備為目標,缺乏對教師真實需求的關注與瞭解,嚴重影響我國電腦輔助教學、科技融入教學之推廣成效。 本研究第一階段從八年級英文科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以訪談、實地觀察兩種方式探討八年級英文科教師的教學方式,瞭解八年級英文科教師對於數位教材、電腦輔助教學的期望與需求。在此階段中,發現教師並不需要個人化的特殊功能教材、亦不需要設計過多複雜的功能,只要教材符合「易用」、「易讀」、「穩定」、「可編輯」四項特性,教師就能導入數位教材並將科技融入教學活動。第二階段再由研究者依照教師需求分析結果,設計數位教材供三位實驗教師進行教學測試。經過為期五週的教學實驗與教材修正後,證實第一階段所得之四項特性確實是國中英文科教師的真正教學需求,同時也證實只要教材符合該四項特性,就能使國中英文科教師順利導入電腦輔助教學,使科技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之中。
  • Item
    運用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於青少年物質濫用預防之介入研究
    (2005) 蔡秉兼; Tsai, Ping-chien
    摘 要 本研究是針對高關懷青少年物質濫用的預防教育,並設計以電腦多媒體為輔助教學的教材,進一步探討教學介入後,對高關懷青少年成癮物質知識、成癮物質態度、拒絕物質濫用的自我效能、行為意向、拒絕同儕技巧的影響及對此教學課程的評價。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之「實驗組對照組前測後測設計」,以台北縣某高中國中部之高關懷學生為對象,學生人數共16人(實驗組8人,對照組8人)。研究工具分為兩種,包括:1.前、後測評量問卷2.過程評量表。實驗組接受二小時的「物質濫用預防介入計畫」,對照組則不接受任何教學介入課程。研究者在介入前一週均接受問卷前測,後測則於教學介入後一週內進行。所得資料以魏氏曼惠特尼檢定和魏氏帶符號等級考驗進行分析。 本研究所得重要統計結果如下: 一、 運用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於物質濫用預防之介入,在增進國中高關懷學生成癮物質知識和拒絕使用成癮物質自我效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 二、 運用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於物質濫用預防之介入,在增進國中高關懷學生成癮物質態度、拒絕使用成癮物質行為意向和拒絕使用成癮物質技巧方面未達統計顯著差異。 三、 有七成以上的實驗組學生對物質濫用預防介入課程表示喜歡。就成效上而言,八成以上的學生認為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引發學習興趣,並且會將拒絕成癮物質技巧運用於實際生活中,七成以上的學生認為此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對他們有幫助,另有六成以上的學生認為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內容、設計、動畫及圖片使他們更了解成癮物質的正確訊息。 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在進行高關懷學生物質濫用預防課程時,可著重MDMA、K他命等常見的俱樂部濫用藥物,搭配活潑有趣的教學方式,並請電腦美工相關的專業人員,研發教學媒體,以引發高關懷學生的學習動機,對物質濫用預防工作的推行將更具有成效。 關鍵詞:物質濫用、藥物濫用、高關懷、青少年、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預防
  • Item
    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之建置與介入研究
    (2005) 吳紋如; Wen-Ju Wu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之建置與介入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發展一套適用於課室教學的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並進一步探討其介入效果及學生對該課程的評價。 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台北縣某國中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接受三週有資訊融入「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的菸酒檳榔教學,而對照組則接受一般的菸酒檳榔傳統教學。研究工具分為四種,包括1.前後測問卷2.媒體測試問卷3.菸酒檳榔教學活動設計與教材4.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經前後測資料比對後,扣除無效問卷,最後有效人數為123人(實驗組58人,對照組65人)。研究對象介入前一週均接受前測施測,後測則於介入活動後一週進行施測,而後後測於介入活動後二個月進行。所得資料以卡方檢定、共變數分析等進行分析,所得重要結果如下: 一、在立即效果上,對照組「檳榔認知」、「態度」、「自我效能」及「行為意向」是優於實驗組。 二、在延宕效果上,實驗組「檳榔認知」、「態度」、「自我效能」及「行為意向」皆優於對照組,並且教學後實驗組「檳榔認知」與「自我效能」仍持續不斷地提升。 三、電腦輔助教學能提高學生「學習專心程度」、「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對教學內容「理解程度」、「學習動機與注意力」、「學習成就」、積極「學習態度」及「上課保持愉悅的心情」。 四、實驗組對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之整體評價至少有五成以上持正向評價。 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在發展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課程時,可根據社會學習理論、自我效能、社會支持理論、練習式電腦輔助教學、教導式電腦輔助教學、模擬式電腦輔助教學、遊戲式電腦輔助教學來進行訊息轉換與發展,將有助於使抽象化知識轉化為具體經驗或示範行為,引發高度學習動機,對學生檳榔預防教育必有果效。 關鍵字: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青少年,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