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緊急救護技術員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壓力因應策略之相關因素研究-以臺北市政府消防局高級救護分隊為例(2023) 拾方正; Shih, Fang-Cheng本研究針對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在面臨COVID-19疫情初期,率先指派投入確診病人到院前緊急救護工作,並列為防疫專責分隊的四大高級救護分隊成員共計112人為研究對象,採取橫斷式研究設計,探討研究對象在疫情期間之壓力、壓力源與壓力因應策略情況,總計發出112份問卷,回收108份,回收率達96.4%。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對象有高達69.4%曾經確診,無子女者壓力低於有子女者,專科學歷者壓力源較高,當壓力源愈大時,壓力因應策略程度就愈高。研究對象在工作心理負荷與工作體力負荷的壓力源感受強烈,認為工作需要不斷學習新事務,以具備高度技術與能力,且因工作需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且辛苦,普遍認為有人力不足的現象,但有較高的職場社會支持。對於所屬的工作充滿熱忱與使命,針對營救傷病患是工作的動力,也一直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救活傷者。本研究中,壓力、壓力源及壓力因應策略之間相關性沒有呈現顯著性,將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壓力、壓力源對壓力因應策略進行迴歸分析後解釋力為18.8%,進行複迴歸分析結果,主要預測變項間僅有壓力源可預測壓力因應策略,當壓力源愈大時,則壓力因應策略程度就愈高。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高風險救護勤務之因應、改善繼續教育課程時段安排、持續加強同仁與職場關懷機制等實務性工作建議及未來透過訪談探討緊急醫療技術員產生壓力的心理因素的研究方向,以做為關心此族群並進而提高救護品質之參考。Item 兩位輕度自閉症大專生對挫折經驗因應之歷程探究(2021) 李國源; Lee, kuo-Yuan本研究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邀請二位輕度自閉症大專生,作為參與研究對象,主要探究輕度自閉症大專生在過往不同求學階段所感知到挫折經驗的因應歷程。本研究以敘事研究為取向,以整體-內容為資料蒐集方法,敘寫二位研究參與者及其重要他人進行回溯與敘說之故事,並同時參酌相關文件資料進行研究分析與討論。研究結果發現,兩位輕度自閉症者對過往經驗重述的表現方式或不同階段的情境感受雖不盡相同,但又可見相似之處;他們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他人在看待兩位輕度自閉症者皆有各自不同的觀點但也提供了相似的支持。綜合分析結果,在成長階段主要的挫折經驗與意義包括:1.雖具超常學習力,卻帶來認同感危機;2.面對排擠與霸凌,最常使用忍字訣;3.面對和事物有關議題,通常先解決心情;面對和人有關議題,則多選擇放棄;4.投入興趣,讓好心情覆蓋難過後,才又有動力面對;5.挫敗與動力,追根究底都是因為在意;6.期望被認同;7.計畫執行力的順序僵化與計畫內容單一貧乏常是挫折來源卻又不易改變。在重要他人的觀點與支持方面,較一致的發現為:1.家長多採取「不一味設框架,不急著改變孩子」、「不給『對錯』的道理,『勘忍』才是護己生存之道」、「誰都決定不了誰是朋友,但能扶持互助就該點滴感恩在心」三項觀點;2.除家長外,給予二位研究參與者支持與深刻影響的重要他人,包括「宗教輔導法師」、「軍訓教官」、「資源教室輔導員」三種角色。他們雖非專業輔導人員,但過程中發揮了「扶倒」與「福禱」的作用。最後研究者進行反思,並對教育實務工作者、家長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相關建議。Item 桃園縣國民中學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2011) 劉秀鈴; Hsiu-Ling Liu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民中學資源班教師對於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現況,分析國中資源班教師在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上的差異情形,並進一步探討不同背景國中資源班教師對於1.高工作壓力、普通因應策略,2.高工作壓力、高因應策略,3.低工作壓力、高因應策略,三種不同集群的關係。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桃園縣國民中學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為研究工具進行普查,研究對象為桃園縣國中 158 名正式資源班教師。施測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效果值檢定、群集分析及卡方檢定分析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國中資源班教師之工作壓力屬於中等程度。 二、國中資源班教師之因應策略的運用頻率屬於經常使用。 三、國中資源班教師因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與職務,在工作壓 力上有顯著差異。 四、國中資源班教師因不同年齡、任教年資、教育程度、特教背景、職務、學校規模 與學校地區,在因應策略使用上有顯著差異。 五、國中資源班教師因不同集群組型在性別、婚姻狀況與教育程度達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上述之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提供實務工作者、教育單位及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的衝擊與因應(2005) 彭若梅本研究目的乃探究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實施的環境脈絡下,所知覺之衝擊經驗與採取的因應方式。 研究對象為台北縣市八位現任或曾任國中輔導教師,採用半結構性訪談蒐集資料,並參考紮根理論方法和原則分析資料。研究結果如下: 一、 國中輔導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知覺之衝擊經驗顯現在四個面向:課程與教學、角色定位、學校輔導工作、教育政策內涵與推動。衝擊面向間呈現彼此影響的動態關係,且衝擊經驗之內涵較一般教師複雜。 二、 面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國中輔導教師多採取問題焦點的因應方式,顯現出其主動積極的一面。而每位研究參與者視問題情境採用不同的因應策略,呈現出多元的因應型態。 三、 國中輔導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之衝擊與採取的因應方式受個人人格特質、因應資源,以及原先對改革的看法、態度所影響。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若干建議,期盼有關當局正視輔導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的困境與需求,以提供必要之協助。論文尾聲,研究者也書寫建構本研究之思路歷程,使讀者明白此篇論文的脈絡發展,提供後進進行研究之參考。Item 國中直升高中學生的生活適應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7-12-??) 王玉珍; YU-JEN WANGItem 國中教師的樂觀信念、自我效能、對壓力的認知評估、因應方式與工作調適及身心健康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5-06-??) 毛國楠; KUO-NAN MAOItem 父母自我分化、教養態度對青少年子女自我分化、因應策略及適應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8-02-??) 吳麗娟; LI-CHUAN WUItem 網路沉迷、因應、孤寂感與網路社會支持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0-06-??) 方紫薇; Tzu-Wei Fang研究目的:1.探討兩性在網路使用時間、網路社會支持、因應、孤寂感及網路沉迷上之差異。2.檢視兩性有效預測網路沉迷之因素。3.檢證因應方式透過孤寂感之中介作用影響網路沉迷之性別差異。研究方法:本研究針對使用網路之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共施測752位大學生(393男,359女)。研究結果:經統計分析後其結果顯示1.男性在一周網路使用總時數、打電玩時間、網路沉迷、孤寂感及問題焦點因應之分數上,皆顯著高於女性。而女性在逃避因應、尋求支持及網路社會支持之分數上,皆顯著高於男性。2.兩性之孤寂感、打電玩時數、人際互動時數、逃避因應、情緒焦點因應皆能有效預測網路沉迷,只是次序不同。3.由SEM分析結果顯示兩性之逃避因應及情緒焦點因應皆會透過孤寂感之中介作用,而沉迷網路;但女性之逃避因應及情緒焦點之因應對沉迷於網路亦有直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