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體驗學習式企業講師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
    (2022) 古源淦; Ku, Yuan-Kan
    體驗式學習與體驗教育引入台灣超過二十多年,此教育模式所倡導利用具體活動經驗後產生反思、概念化、應用,是最常執行的過程與教育方法。體驗式學習的原理即創造此一身心環境與過程,讓學員參與其中,此過程包含創造非熟悉環境、觸發身心失衡感受、身心重新調節適應、引出反思對話、整理發現、將此調整經驗遷移回現實生活及工作中,而這樣的模式也被廣泛應用在成人教育及企業教育訓練上。以體驗學習為本的企業教育訓練(EBTD)的發展,在許多研究文獻中發現有其效益與成效之顯現;以體驗學習為本的企業外部講師,其技術知識大部分運用自體驗教育之理念及哲學觀;受聘邀約替企業員工執行教育訓練課程,更需額外學習商業知識、企業語言及面對人力資源部門的成效評估;研究者想探究體驗學習式企業講師經歷那些發展歷程、關鍵轉折,及需要具備何種特質、能力,又其內在的工作價值與信念為何?這是想要探究的地方。綜合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方式,訪問五位現職為資深體驗學習式企業講師,透過半結構式訪問大綱進行深度訪談以收集被研究者資料;並使用「主題分析法」整理與分析所收集資料,進行資料的歸納與研究結果與討論;期能更真實地探究體驗學習式企業講師的發展歷程。本研究目的為探究「體驗學習式企業講師發展歷程」,得出具體有建議性的研究結果,可提供有志於企業教育訓練領域之體驗教育引導員參考,並可為體驗教育引導員發展方向之一;本研究依所訪談資料歸納整理後,列出下列結果;「體驗學習式企業講師發展歷程」可如下列五點研究結果及第六點延伸;一、體驗學習式企業講師的發展過程:可歸納為(一)啟蒙階段、(二)扎根階段、(三)進階階段、(四)突破與考驗階段。二、體驗學習式企業講師關鍵發展轉折:(一)個人的失衡與調整失衡、(二)經營公司的挑戰與生存調整、(三)行銷自己、建立品牌進入市場。三、體驗學習式企業講師所需具備的核心能力:(一)體驗學習式企業講師的個人能力、(二)與企業相關的多元學習能力、(三)傾聽表達與體驗活動帶領能力、(四)企業講師的自我反思與修煉進步能力。四、體驗學習式企業講師的特質:(一)保持好奇心、(二)對人有興趣熱忱、(三)喜歡動、(四)正向真誠、(五)客觀與開放的心胸、(六)專注與堅持、(七)企圖心。五、體驗學習式企業講師的工作價值與信念:(一)工作者的相信-體驗學習式教育能改變人、(二)體驗式學習對於企業教育訓練的幫助與效益、(三)工作價值-體驗學習式教育的使命感。六、延伸參考:(一)體驗式學習應用於企業教育前瞻性與隱憂、(二)給未來工作者建議與忠告(三)體驗學習式企業講師的挑戰與限制。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企業講師、發展歷程
  • Item
    體驗式學習營隊之發展歷程研究─以A協會暑期長隊為例
    (2020) 劉佩盈; LIU, Pei-Ying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A協會辦理體驗式學習營隊之發展歷程,以及工作者在體驗式學習營隊中所面臨的困境和因應的方式,屬於個案研究。主要針對A協會暑期長隊之工作者進行訪談,以作為未來研究與實務工作之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A協會在經歷「草創期」、「前穩定期」、「試驗期」、「後穩定期」四個階段後,發展出目前所使用的活動設計流程。同時也整理出體驗式學習營隊工作者分別在「引導員工作上的困難」、「行政事務上的問題」和「行政衝突」所面臨的困境,並統整工作者面臨困境時「自我調適」、「夥伴的支持與協助」、「督導協助」與「經驗累積」四種管道能舒緩工作時的壓力。此外,研究也歸納出「營隊工作本身」、「工作者個人因素」和「外在環境」三種阻礙工作者再次參加營隊的類型。 在研究的最後,我們能透過A協會十年辦理體驗式學習營隊之經驗裡,發現體驗式學習營隊實務工作建議。
  • Item
    成人參與學校志願服務學習歷程之研究
    (2006) 彭敏松; Peng Ming-sung
    本研究旨在瞭解家長志工參與學校志願服務過程中,所經歷的點滴及因服務而觸發個人內在或外在帶來的反思、批判、行動,及其改變等學習歷程。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成人參與學校志願服務的動機與參與態度。 二、探討成人參與學校志願服務與學校效能的關係。 三、分析成人參與學校志願服務學習的障礙及其反思。 四、比較個案志工參與學校服務學習的模式。 五、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推展家長參與學校服務學習的相關建議。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針對五位家長服務志工,經過深度訪談、逐字稿整理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一、家長志願服務動機單純,無不當期待。志願服務能持續首重安家,家人的支持及人際情誼鼓舞愛心光輝延伸。 二、學校志願服務雖然少專業性工作,但仍屬無償付出,學校應提供互惠的資源,透過學習的機制,提升服務品質,並達成終身學習目標。 三、家長志願服務有助於學校教育效能提升,學校應主動排除困難,提供適當參與服務的管道與學習機會,以提升志工素質與學校教育效能。 四、個案志工共同的特質是反思自省、積極樂觀,在服務中同步成長。鼓舞社區型永遠志工,發展學校為愛心的基地,營造良善社會風氣。 五、借鏡Jarvis的成人經驗學習模式,志願服務轉換服務學習並提升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素為推理、反思、實務實驗與評鑑。 由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社區民眾生涯發展的建議:鼓勵民眾踴躍參與志願服務,並積極轉化服務學習,以增進生涯成長與發展。 二、對服務學習辦理單位的建議:積極宣導服務學習信念,掌握時空契機,轉型發展社區學習中心。 三、對政府機關行政部門的建議:整合資源,建構社區全方位服務學習的支持體系與措施。 四、對後續研究進一步的建議:透過不同取向與實務行動研究,對服務學習的行政管理與家長志工的生涯發展做更深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