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大學圖書館資源利用及服務品質之研究---以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為例
    (2009) 林育云; Yu-yun Lin
    隨著時代的轉變,大學圖書館的使用者逐漸將自己視為圖書館的「消費者」,期望獲得優良的服務。而大學圖書館的使用者因為背景因素的不同,在使用圖書館資源的特性上,以及對圖書館服務品質的感受都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以大學圖書館使用者的身份別作為類型分類,探討教師、博士生、碩士生及大學生等四種類型的使用者,使用實體圖書館資源及數位圖書館資源的頻率、使用原因,及其對圖書館服務品質之重視程度、滿意程度及差異為何,提供大學圖書館在資源分配上及服務改善上的參考。 本研究以臺灣師範大學師生為研究對象,利用問卷調查法及半結構性訪談法進行,問卷主要以國外大學圖書館普遍採用的LibQual+™量表為基礎。在圖書館資源使用的結果顯示,學生使用實體圖書館的頻率高於教師,而使用者對數位圖書館都有一定需求;學生使用圖書館的目的為課業、學術研究及興趣休閒,教師則是課程教學及學術研究;大學生主要使用專業性及休閒性的實體館藏,研究生及教師則使用專業性的實體及電子館藏;實體館藏的使用原因是:紙本館藏無電子版、不瞭解需求或不會操作電子資料庫及紙本特有的便利性;數位館藏的使用原因是:新穎性及電子便利性。在圖書館服務品質評量結果顯示,使用者最重視及最滿意的服務品質構面是圖書館環境空間構面,最不重視及最不滿意電子館藏資源構面;圖書館最亟需改善圖書館紙本館藏構面與圖書館設施構面。另外,研究發現使用者對圖書館服務品質五構面的看法,如使用者與館員的每次接觸都會影響使用者對館員的觀感、資料的可得性及新穎性是決定館藏量是否充足的關鍵等,並綜合使用者的看法及意見,提出研究建議。
  • Item
    ERIC資料庫之服務品質研究
    (2007) 楊春暉; Yeo, Chun-Hui
    21世紀是服務的時代,瞭解顧客的需求,改善服務品質,並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是成功之要素。而網際網路的發達,數位化的來臨,使得圖書館的服務也邁向多元化服務,其中線上資料庫是目前圖書館不可或缺之核心服務。 本研究的目的為調查ERIC資料庫的服務品質,以SERVQUAL量表為基礎,修改建構之問卷「ERIC資料庫服務品質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並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班研究生作為實證研究對象。經過調查分析結果,得到以下結論: 一、ERIC資料庫的使用者年齡介於21-30歲之間,以碩二及碩三的研究生為主,並以女生居多。 二、ERIC資料庫的使用者普遍上使用ERIC的經驗少於1年,熟悉電腦及網路,使用ERIC之主要目的為學術及研究工作。 三、ERIC資料庫的使用者可根據使用過程中之期望因素分成2個需求集群,分別為「內容可靠及好用導向群」及「問題回應及服務保證導向群」。前者為核心使用者,重視內容可靠程度;後者則重視資料庫對於問題的回應效率。 四、使用者普遍上透過EBSCO及ProQuest使用ERIC資料庫。
  • Item
    新北市公共運輸場站行動圖書館服務品質探究
    (2014) 林怡君; Lin, I-Chun
      行動圖書館為裝載著書架及工作人員的車輛或其他交通工具型式,具流動性或可移動性,在特定日期以分館模式服務於缺乏圖書館資源的社區。國內行動圖書館多為服務偏鄉地區居民,然新北市立圖書館為服務通勤族和及擴大圖書館服務對象,自2012年起以巴士為載體之行動圖書館,開往捷運站及火車站等公共運輸場站,提供辦證、借閱服務,讓民眾能利用通勤、外出搭乘交通工具的機會接觸圖書館的服務。   為了解新北市公共運輸場站行動圖書館服務品質,了解服務優勢及劣勢,助其鎖定目標客群,本研究除以分析自動化流通系統中行動圖書館利用狀況統計資料,並以文獻探討、輔以現場觀察歸納讀者問卷以探究讀者使用習慣、服務品質、讀者需求、個人資料等四部份,其中服務品質量表係使用ServQUAL量表修改而成,包含實際感受值及期待程度值兩個部份。   本研究結論共12項:1.讀者造訪目的多為瀏覽及借、還書籍,造訪時段一般於晚間6時後,並以造訪頻率低者佔多數;2.樹林火車站整體利用狀況最佳,鶯歌火車站最不理想;3.讀者借閱書籍主題偏好為兒童書籍、語言文學類及應用科學類;4.讀者對於服務品質各構面期待程度及實際感受均達滿意,有形性構面之實際感受值及期待程度值皆為各構面最高;5.讀者對於服務品質各構面實際感受皆未達期待程度標準,關懷性構面服務缺口最大;6.服務品質重要表現程度分析結果可得有形性構面、確實性構面、反應性構面為需繼續保持構面;保證性構面、關懷性構面為為低優先順序構面;7.讀者以女性及都會返家途經通勤族群為主;8. 讀者居住地多臨近該服務設置地點,且多數為自行發現;9.不同背景讀者之服務品質感受整體不具顯著差異;10.讀者對於文學、休閒類讀物及童書需求較大,資料類型偏好工具書、有聲書及漫畫,並重視館藏新穎度、更新頻率及數量多寡;11.逾半數讀者希冀該服務能增加閱讀桌椅及提供各類型藝文資訊;12.多數讀者有成年家人也閱讀借回書籍。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10項建議:1.調整服務巡迴頻率及地點以增加使用效益;2.調整服務時間以符合讀者之需求;3.館藏選擇應更貼近讀者及其家人之需求;4.注意館藏更換頻率及新穎度;5.加強書籍陳列方式;6.閱覽規則應更加彈性以符合該服務讀者使用習慣;7.改善車體視覺吸引力以及停靠地點;8.服務人員應更加積極主動推廣該服務;9.加強現場燈光照明及增加閱讀桌椅設備;10.定期進行服務品質評估及業務統計資料分析。
  • Item
    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服務品質評鑑指標建構與應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4-04-??) 王梅玲; 侯淳凡; Mei-Ling Wang; Chun-Fan Hou
    受到數位科技發展影響,許多大學圖書館建置學習共享空間。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服務品質評鑑指標及其應用,研究目的包括:(1)探討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意涵與要件;(2)探討學習共享空間服務品質評鑑與建構其服務品質評鑑指標;(3)探討學習共享空間服務品質評鑑指標的應用,並瞭解使用者對於學習共享空間的使用滿意度與服務成效。本研究運用服務品質評鑑理論,採用焦點團體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首先,透過三場焦點團體訪談獲得學習共享空間意涵,以及三個評鑑構面與23 個評鑑指標,做為學習共享空間的評鑑工具。進一步針對N 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應用指標設計問卷進行調查,探討學生使用N 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現況與滿意度。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1)網路使用頻率影響使用者進入圖書館的次數;(2)使用者認可圖書館具有學習價值;(3)使用者認為學習共享空間最重要的服務為舒適的環境與館藏資源提供;(4)使用者最滿意圖書館人員的服務態度;(5)使用者認為學習共享空間最需改進的部分為區隔討論區與自習區;(6)學生對學習共享空間整體滿意度有待提升,需要改善並提升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