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舞蹈教室職前教師教學信念之探究
    (2019) 夏光如; Hsia, Kuang-Zou
    本研究旨在探討職前教師未進入舞蹈教室前所持有的教學信念,及其參與職前培訓課程後持有的教學信念,透過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師角色、師生關係和學生差異與學習等六個層面的分析,瞭解職前教師教學信念轉變之歷程。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以推廣身體與舞蹈教育為宗旨而設立之知名舞蹈教室為個案研究場域,並邀請一位新進教師為研究對象,此對象在未參與職前培訓課程前,已修畢中等教育學程並取得教師資格,在學校有教授表演藝術課程的經驗。研究者透過深度訪談資料、培訓課程上課日誌、教學觀摩日誌、試教影片及研究者觀察紀錄,來進行資料的搜集,並將資料加以歸納分析,獲致研究結論。 研究結果發現,職前教師在未參與職前培訓課程前,即已建立自己的教學信念系統,信念呈現出單一方面課堂意向、專業知能不足,在教學信念的六個層面未達一致性且教學觀點未曾適切,尚未具備有足夠的能力來勝任教職;參與職前培訓課程後,其教師角色、師生關係之教學信念大致仍延續培訓前觀點,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學生差異與學習之教學信念得以調整、改變。舞蹈教室職前培訓課程對於職前教師教學信念的影響包含:(1)職前教師藉由課程中的不斷反省思考來思辨自己本身的信念是否合宜,並藉由試教、教學觀摩機會來體悟其理論與實務的差異與衝突,驗證信念是否適切,進而調整、改變自己的教學信念,培訓課程具有檢視反省、調整改變教學信念的功能;(2)經由系統化職前培訓課程調整與改變不同層面的教學信念,重塑建立教學信念及教學脈絡。 由於舞蹈教室是企業化經營而非一般學校教育,對合格老師所評鑑的標準更嚴格且必須符合教學系統要求的教學品質。根據研究結果可以得知,有系統化的引領新進教師參與職前培訓計畫,對新進舞蹈老師在教學上,確實會有明顯的影響與改變。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師資培育單位與職前教師提出相關具體建議,以提供職前教師、學校、舞蹈教室、師資培育機構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A. Giddens 自反現代性對師資培育課程研究之啟發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8-03-??) 黃騰
    本文根據二類不同的研究指出,教師教育的課程應該以「道德意義」做為核心。第一類研究是「教師改變」,但長期以來的研究指出,「教師」總是在改革中被視為是特定的「角色」。每個人總是認為做為一個「教師」,就應該具有特定的性格、特質、能力等,而其結果就是忽略教師身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重要性,並最終導致課程改革的失敗。第二類研究是社會現況的研究,而社會學家A. Giddens(1991)指出,「道德意義」不僅對個人存在是重要的,而且也是當代人們普遍的認同困擾與反思行動的基礎。因此我們認為,若要透過課程改革來促進社會進步,那麼就要能讓教師的個人「道德意義」結合在改革歷程中。最後我們將試著指出,這樣的師資培育課程未來主要的研究方向。
  • Item
    美國教育學院歷史發展之探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8-01-??) 黃嘉莉
    隨著我國師資培育途徑多元後,其可能產生之問題值得注意。因此,本文即在探究美國教育學院的歷史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美國之師資培育工作在社會與學術的地位上不高;其次,眾人對教育學術的疑慮,以及師資培育課程安排之模式等,在在使美國教育學院的發展歷史,產生許多來自社會與學術的爭議。本文旨在藉由探究美國教育學院歷史發展中的問題,提供我國未來師資培育芳香之參考。
  • Item
    繪本教學在師資培育上的應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4-03-??) 王千倖
    本研究是藉由教學行動研究,探究繪本在「班級經營」的應用,研究參與者是90位修課的大學生。以質性研究的資料分析方法,分析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期末自我評量、期末考和期末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如下:(一)大學生喜歡閱讀繪本,且從繪本獲得心靈的成長;(二)大學生相信繪本可以幫助他們更瞭解青少年的想法與感受;(三)繪本「寓教於樂」的特質,使大學生能夠發自內心的接受書中所蘊藏的道理與觀念;(四)透過繪本閱讀,大學生肯定繪本的教育價值;(五)繪本教學的核心是,在自由民主的學習氣氛中,以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建構多元觀點,透過創意的學習活動,增進繪本閱讀的樂趣與教育價值;(六)「教學實踐」勝於「理論教導」,繪本閱讀的推廣,師資培育者當以身作則,於課程中靈活運用繪本進行教學活動。
  • Item
    師培「有品」,教育「有品」─尋找師資培育機構發展的藍海策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9-09-01) 方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