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3
  • Item
    新冠肺炎疫情下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導師工作壓力與因應之研究
    (2023) 黃怡華; HUANG, YI-HUA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導師在疫情期間的工作壓力來源、工作壓力知覺及因應方式,並根據研究結果,了解現場國小高年級導師的工作壓力型態與因應特性,以作為未來實務之建議及相關教育單位參考。在研究方法上,依據臺灣Covid-19疫情期間影響小學授課情形,分為四個時段進行訪談,分別為「疫情爆發後」、「線上教學期間」、「學生復學後」和「疫情再次爆發後」,共訪談五位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導師,並透過主題分析法分析訪談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國小高年級導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工作壓力來源有六:(1)教學資源的取得壓力:疫情下導師在轉換教學模式時,有在短時間取得教學資源的壓力;(2)須改變原有的工作壓力:疫情下導師原有工作內容因疫情情形而有所改變,進而產生壓力;(3)新增防疫工作之壓力:疫情下導師成為教育現場上第一線的防疫人員,新增執行防疫工作之壓力;(4)因疫情帶來個人生活的變動:疫情下因環境的不確定性,導師有著因疫情而個人生活上有所變動之壓力;(5)疫情期間的情緒變化:疫情下導師感知到自身工作壓力,有著因疫情政策轉變而起伏的情緒變化;(6)教育系統間的合作壓力:疫情下導師身為教育系統間的合作及配合之溝通橋樑,有著親師溝通、行政配合、同事合作和師生關係之壓力。而針對疫情期間不同的壓力源,教師採取相對應的壓力因應方式。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單位、國小高年級導師工作、生活方面及未來進行之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採訪記者情緒勞動、工作壓力與創新行為相關研究:以幽默感為調節變項
    (2022) 阮筱琪; Juan, Hsiao-Chi
    職場員工情緒議題與心理健康日漸受重視,且根據過往研究指出,正向情緒可提升創新行為,因此營造正向情緒既可維持身心健康,又提升創新行為,本研究旨在探討採訪記者的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創新行為之相關性,以及正向情緒之幽默感對情緒勞動、工作壓力、創新行為之調節效果。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國內採訪記者為研究對象,回收232份樣本。研究結果發現:1、採訪記者之情緒勞動與工作壓力呈顯著正相關,情緒勞動對工作壓力有預測效果。2、採訪記者之工作壓力與創新行為呈顯著正相關,工作壓力對創新行為有預測效果。3、幽默因應能力對情緒勞動與工作壓力有緩衝調節效果。4、幽默創造對工作壓力與創新行為有緩衝效果。5、笑的傾向能抵抗情緒勞動的影響,即使在高壓工作環境下,也有較高的創新行為。6、年紀較輕、年資淺記者情緒勞動、工作壓力較大,但創新行為也較高。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針對業界提出管理之建議。
  • Item
    工作便利?還是工作壓力?教師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情形與工作倦怠之關係──以教師工作價值觀為調節變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2-03-??) 連志剛; 黃建翔; 張育菁; 阮宜庭; Chih-Kang Lien, Chien-Hsiang Huang, Yu-Ching Chang, Yi-Ting Ruan
    考量現代快速緊湊的工作型態導致的壓力反應與後果,本研究旨在探討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之公務使用對教師工作倦怠的影響,以及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之公務使用是否透過工作壓力的中介效果,進而造成教師工作倦怠,和教師工作價值觀能否調節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之公務使用與工作壓力的關係。本研究以調節式中介模式進行檢驗,探究教師工作價值觀對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情形所導致的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減緩效果。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施測,以國小、國中、高中職教師為對象,採分層隨機方式進行抽樣,總計有717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發現:1. 教師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情形與教師工作壓力具有正向關係;2. 教師工作壓力對於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情形與工作倦怠間具中介影響關係;3. 無論教師高或低的工作價值觀皆會正向調節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情形與教師工作壓力間的關係;4. 教師工作價值觀會正向調節工作壓力於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情形與工作倦怠間的中介效果。本研究結果可作為未來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情形、教師工作壓力、教師工作倦怠及教師工作價值觀之相關研究參考。
  • Item
    地方警察工作壓力及飲酒預期行為型態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21-06-??) 潘昱戎; 呂傑華; Yuh-Rong Pan, Chieh-Hua Lu
    本研究旨在:一、探究偏遠縣級地方警察工作壓力及飲酒預期行為的現況;二、了解哪些類型的地方警察偏向某種形式的飲酒預期行為;三、了解地方警察工作壓力對飲酒行為的影響。本研究針對花蓮縣警察採自填式問卷調查法,有效問卷為463份。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地方警察工作呈現勤務、外部與互動發展三種壓力因素;飲酒預期行為萃取出人際促進、心理振奮、情緒排解、活力展現、社交需要、生理健康等因素。花蓮縣地方警察的壓力屬中等程度,整體飲酒預期行為並不嚴重。在飲酒預期行為認知上,花蓮縣地方警察可區分為煥發練達、恬靜自處、活躍機敏三個集群類型,其中煥發練達型警察是最可能喝酒的群體,且不同年齡、現職年資、養成管道之警察在飲酒預期行為類型上有顯著關聯。警察工作壓力與飲酒預期行為具顯著正相關。另外,男性、30歲以下、31~40歲、未婚,以及外部與互動發展壓力因素認知程度愈高,其飲酒可能性愈高;而無子女及從事外勤工作之地方警察的飲酒可能性較低。地方警察面對壓力可能藉助酒精來舒緩情緒、逃避困擾,其中煥發練達型的警察在團體活動中容易受到氛圍助興而飲酒;同時,性別、年齡、現職年資、家庭生活、養成管道與勤務類型也可能影響警察飲酒行為。
  • Item
    高中職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
    (2013) 劉姿絹
    本研究旨在暸解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差異情形,進而分析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相關情形,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若干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資源班教師及後續研究者參酌。 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高中職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問卷」,以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普查,共發出165份問卷,回收140份有效問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依據資料結果,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1.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整體工作壓力感受程度為「中等偏高」,五個層面的工作壓力感受由高而低,依序為「專業成長」、「工作負荷」、「行政支持」、「教學輔導」及「人際關係」。 2.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於因應策略使用頻率為經常使用程度,五個因應策略層面使用頻率由高而低,依序為「理性思考」、「解決問題」、「尋求協助」、「自我調適」及「拖延逃避」。 3.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感受因不同「婚姻狀況」、「年齡」、「擔任職務」、「資源班教學年資」、「普通班班級數」、「綜職科班級數」、「資源班總人數」及「服務學生人數」而有顯著差異。 4.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因應策略使用頻率,因「性別」、「年齡」、「綜職科班級數」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5.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間有相關存在。
  • Item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2014) 單雅蘭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不同背景變項其情緒管理與工作壓力的現況與兩者間的關係,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以自編「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壓力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共分為基本資料、情緒管理量表、工作壓力量表等三部分。以台灣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350人為研究樣本寄發問卷,回收307份,有效問卷30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86.6%。正式問卷統計方法採用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情緒管理屬良好程度。 二、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工作壓力屬適中程度。 三、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特教服務年資、宗教信仰、擔任職務、任教階段、任教學生主要障別的特教學校教師,其情緒管理無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婚姻狀況、特教服務年資、任教階段等不同背景的特教學校教師,其工作壓力無顯著差異。然而,在人際關係的壓力感受上,31-40歲的教師組顯著大於51歲以上的教師組;在工作負荷層面上兼行政教師之工作壓力顯著大於專任教師;且任教學生主要障別是肢障的教師之工作壓力顯著大於障別是智障之教師;有宗教信仰之特教學校教師整體工作壓力感受顯著低於無宗教信仰之教師。 五、特教學校教師的情緒管理與工作壓力呈現顯著的負相關。 根據研究結論,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特教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微型創業者的創業資源、工作壓力與堅毅人格、社會支持對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
    (2011) 紀怡安; Yi-an Ji
    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從資源保存理論觀點,探討影響微型創業者工作倦怠之相關因素,研究目的有五:1.探討不同人口背景變項之微創者在工作倦怠上的差異;2.探討不同工作壓力程度與創業資源多寡對微創者在工作倦怠上的差異;3.探討創業資源、工作壓力、堅毅人格、社會支持與工作倦怠的關聯性;4.探討微創者在面對工作環境中的創業資源、工作壓力與其所具備的堅毅人格、社會支持對工作倦怠的預測力;5.探討堅毅人格與社會支持對微創者在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是否有調節效果。 研究方法:本研究採用立意取樣,研究參與者共305位,主要為參加管科會舉辦之創業輔導課程的微型創業者。採用的研究工具內容包含基本資料、工作壓力量表、創業資源量表、堅毅人格量表、社會支持量表及工作倦怠量表。根據研究目的以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階層迴歸分析之統計方法進行假設考驗。 研究結果:1.年齡越大、已婚或創業前工作年資較資深之微創者的工作倦怠較低;2.創業資源雖不具調節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效果,然高創業資源比低創業資源之微創者有較低的倦怠,且低工作壓力比高工作壓力之微創者有較低的倦怠;3.創業資源越多、工作壓力越小、堅毅人格越高及社會支持越高,則微創者之工作倦怠越低;4.堅毅人格(主要為投入感與挑戰感)與社會支持(主要為實質性支持)可有效減低工作倦怠,工作壓力(主要為角色壓力)會顯著增加工作倦怠,反而個人責任會顯著減少倦怠感,至於創業資源的顯著性則因堅毅人格的投入而被排除;5.堅毅人格與其中的投入感、挑戰感能有效調節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關係;6.社會支持與其所包含的情感性、實質性及訊息性支持無法有效調節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關係。 結論: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實務提出三點建議:1.增加創業前的工作經驗與社會磨練、強化可提升組織效率的組織資本以及主動爭取親友的實質性支持以加強能有效減低倦怠之外在資源;2.為減少角色所帶來的壓力,建議微創者增進自我覺察能力以了解自我在角色負荷上的有限性與對滿足不同需求的重要性做排序,並採用有效的問題解決方式,如尋求支持、蒐集資訊、計畫式的問題解決等;3.建議微創者學習從壓力情境中找尋意義感,及其從壓力事件中可獲得學習與成長的價值,以培養正向的思考與態度來因應壓力。最後,亦提出本研究限制與對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 Item
    臺北市立國民中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續任意願之相關研究—以訓導人員為例
    (2014) 陳智偉; CHEN CHI WEI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分析國中訓導人員知覺工作壓力與續任意願因素重要性的情形;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訓導人員知覺工作壓力、續任意願的差異情形;以及探討國中訓導人員知覺工作壓力和續任意願的關係;最後歸納研究結果,希望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主管機關與學校行政及訓導人員個人之參考。 為達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調查法與問卷調查法兩種方法。其中文獻調查法係用來探討與本研究有相關的理論與研究,作為研究架構的基礎。而問卷調查法則用來蒐集資料,以了解現今國中訓導人員的工作壓力與續任意願之關係。問卷調查中的研究結果初步呈現之後,研究者加以紀錄與分析。 問卷調查樣本係以服務於中華民國臺北市立國民中學之訓導人員,合計有286位。本研究母群體不大,為達成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並且能完全真實的反應母群體之特性,因此採取普查方式進行。 本研究獲得重要結論如下:1、訓導人員知覺工作壓力程度為中等偏高程度。2、訓導人員續任意願因素程度以認同性為最高。3、擔任國中訓導人員年齡31-40歲、教學年資6-10年、行政年資2-6年、學校規模54班以上感受工作壓力最大。4、國中訓導人員行政年資1年以下、學校規模54班以上續任意願最高。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論,提出之建議為: 1.學校在訓導人員之選材上,原則上以有一定教學年資之教師為主,其經驗較能適應訓導職務之工作壓力,新進教師可先在體育組或衛生組進行培養與歷練。 2.增加訓導人員的配置,尤其最需要與學生家長溝通之職務。 3.建置訓導人員輪替機制,以減少工作倦怠的發生。 4.增加導師的培訓課程,以減少訓導人員之工作負荷。
  • Item
    臺北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2015) 陳明宏; Chen, Ming-Hung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現況,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差異,進而分析其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間的關係。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使用工具為研究者自編的「臺北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調查問卷」,研究對象為臺北市30所市立國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共發出300份問卷,回收267份,回收百分比達89%,有效問卷為259份,可用率達97%。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與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所得資料。 綜合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臺北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整體工作壓力屬於中等程度,其中以「工 作負荷」向度的壓力感受最大。 二、臺北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在面對工作壓力時,整體因應策略運用的頻率為中高程度,其中最常採用的因應策略為「理性分析」。 三、整體工作壓力感受因「學校規模」不同,有顯著差異。 四、整體因應策略運用因「服務年資」不同,有顯著差異。 五、整體工作壓力與整體因應策略呈現低度相關。 六、「內在衝突」之工作壓力對因應策略「延宕逃避」反應的預測力可達28.5%。 依據上述結論,對教育主管單位、國中兼任行政教師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臺北市心智障礙福利機構教保人員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
    (2011) 楊凱翔; YANG KAI HSIANG
    本研究希望了解台北市心智障礙福利機構教保人員之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現況;不同個人變項與背景變項之間,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差異之情形;並希望探討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以99年度台北市成年心智障礙福利機構服務之教保人員為受詴對象,採普查方式進行,以自編之「心智障礙福利機構教保人員工作感受問卷」與「機構主管問卷」為研究工具。發出問卷349份,回收有效問卷248份。以描述性統計、Pearson積差相關檢定、Spearman等級相關考驗統計方式進行處理。 研究結論如下: 1. 服務年資及月薪越高,工作投入程度越高。而機構環境變項部分,除機構規模越大,工作投入越低、工作壓力越高外,機構提供全日型服務或教保人員以輪班方式進行值班時的工作投入最低、工作壓力最高。 2. 工作投入程度越高,工作壓力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