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五專學生參與線上課程學習成效相關因素研究
    (2024) 熊漢琳; Hsiung, Han-Lin
    過去的幾年間因著Covid-19疫情起伏不定的影響,國內各級學校時常需要施行遠距教學。在實施線上課程時,學生在家或是其他遠距地點連線上課,與老師以及同學僅能藉由視訊互動,無法實體互動,授課教師也經常無法確實掌控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此,線上學習成效可能會受到影響。以往的研究也針對此現象有多所關注。但仍存在以下的問題:第一、大都數的研究皆針對大學生,卻沒有針對五專學生線上課程的實證研究;第二、較少探討師生互動關係以及同儕之間的影響對於線上課程參與的影響;第三、較少針對五專學生背景資料對線上學習參與意向以及學習成效進行差異化分析。尤其是五專學生由於與同班同學以及老師間的關係遠比其他學制來得親近,當全面實施線上教學時,受到衝擊可能比其他的學制的學生更為強烈。因此,本研究以北部某私立大學五專部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究在疫情影響下,五專學生全面遠距教學之學習成效的影響因素。本研究針對五專學生線上課程,藉由「理性行為理論」和「社會學習理論」釐清對於線上教學的「線上學習參與度」及「學習成效」的認知與意涵;且依據研究架構將研究變項分為:「同儕關係」、「師生互動關係」與「線上學習參與意向」三項自變量對「學習成效」的影響。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針對各系科專二以上班級收集研究資料,並對樣本進行統計分析,以檢視在Covid-19疫情影響之下,五專學生的師生關係與同儕關係對於其線上學習參與意向與線上學習成效的影響。其次,本研究也根據學生的個人背景資料,包含性別、年級、科別、參與社團、打工時數、居住處的電腦設備與頻寬等,對於研究變項進行差異化分析。此外,本研究後續輔以質性訪談,以了解五專學生對於線上學習的內在經驗之內涵。研究結果證明了同儕關係、師生互動與線上學習參與意向對五專生線上學習成效皆具有正向顯著影響。其中,以線上學習參與意向的影響力最為重要。在差異分析方面,本研究發現五專學生是否打工、年級與打工時數,在各研究變項均無顯著差異。在科別方面,視光科在各研究變項與其他科系有顯著的差異;是否參與社團在師生互動關係上有顯著差異;學生的住宿地點與師生互動關係和線上學習參與意向有顯著的差異;住處上線的電腦設備與頻寬在學生同儕關係與學習成效上,有顯著差異。此外,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學校以及五專生老師提出實施線上課程的建議,由提升同儕關係、師生互動關係以及線上學習參與意向三個方面著手,提升五專生的線上學習成效。再者,本研究拓展了社會學習理論與理性行為理論結合的實證研究,提供應用在五專學生的研究案例。研究結果將做為未來網路大學的教學、提升五專學生的線上學習成效以及相關實證研究之參考依據。
  • Item
    男同志俱樂部藥物使用防治教育成效評估
    (2016) 陳昶勳; Chen, Chang-Hsun
    本研究目的在於評估以同志健康服務中心為防治教育平台之成效。採用理性行為理論及自我效能等概念變項,探討男同志對於俱樂部藥物使用的影響因素,並將價值澄清法的理念與功能及反毒技巧融入其衛教活動,發展俱樂部藥物防治教育,評估其對於男同志俱樂部藥物使用的行為意圖、態度、及自我效能的立即及延宕效果。 研究採「不相等實驗對照組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為大台北同學會、風城部屋、台中基地、陽光酷兒等四家同志健康服務中心為據點,其造訪者及其社會網絡所能觸及的18歲以上的男同志為研究對象。抽籤決定於台中基地於後測前辦理40分鐘的俱樂部藥物使用價值澄清防治教育為實驗組,其餘為對照組。各同志健康服務中心以回應者引介抽樣法招募參與者,並以匿名形式進行問卷調查。前測於102年9月6日至102年11月21日間辦理,實驗組99位,對照組235位。後測於103年3月19日至103年6月24日間執行,實驗組127位,對照組266位。後後測於103年8月25日至03年10月31日間辦理,實驗組133位,對照組247位。 結果顯示由態度、主觀規範及自我效能所建構的模型,對於俱樂部藥物使用的行為意圖,具有58.0%變異量的解釋能力,其中自我效能是最有影響力的變項,其次是態度。外在變項對於模型僅具些微影響力。研究對象最重要的主觀規範係來自其親人。主要效標在二組皆未於前測、後測及後後測間之差異達顯著水準。在次要效標部分,實驗組持正向態度較強者,後後測與前測相比,其勝算有增加,並達統計顯著意義。由介入成效可知,本計畫啟發男同志同儕間對於不使用俱樂部藥物的正向態度。在現有常規俱樂部藥物使用防治教育,融入價值澄清教學法的活動,值得未來繼續推動。
  • Item
    影響大學生婚前性行為因素的性別差異之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4-05-??) 呂昌明
  • Item
    某工專夜間部吸菸男生之戒菸意圖、戒菸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5-05-??) 魏米秀; 呂昌明
  • Item
    應用最適化尺度法探討信念與態度間的關係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5-05-??) 呂昌明; 陳錫琦
  • Item
    國小學生吸菸意向之預測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6-05-??) 陳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