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過量教育對教學生產力之研究-以臺北地區國民中學教師為例(2008) 黃朝楠摘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臺北地區國民中學教師過量教育對教學生產力之現況與關係,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教學生產力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以臺北縣、市公立學校的教師為對象,以自編的「過量教育對教學生產力之研究-以臺北地區國民教師為例」為研究工具,探討教師在過量教育對教學效能的「教學計畫與準備」、「多元教學技巧」、「善用教學評量」、「良好學習氣氛」、「班級經營管理」五項構面,以及「工作滿意度」、「學術活動參與」、「健康」、「轉換工作意願」的影響現況,共發出 625 份,回收 566 份,有效問卷 554 份。調查所得資料使用SPSS 13.0 For Windows 版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 t 考驗、多元迴歸分析等資料處理。根據研究發現,歸納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教師自我評估為過量或不足教育虛擬變數者在教學計畫與準備上都不比適量教育者完備,意味著過量或不足教育投資對教師教學計畫的準備皆會產生反效果,教師自我評估為不足教育虛擬者較無法善用教學評量、也較無法主導學生來營造和諧的學習氣氛,受教年數與教學年資的教師對班級經營管理方面呈現正相關。 二、過量教育虛擬值變項係數與教學效能對工作滿意度方面是呈現正相關:顯示教師在自己覺得受教育程度高於擔任本職的適量教育時,他會對於當前職務的滿意度呈現上升趨勢、而教學效能相對較高的教師對於教學工作越感覺滿意。 三、過量教育對學術活動參與並無顯著的相關。但在教學效能上可以發現教學效能總值變數項與學術活動參與成正的顯著相關,意味著教學效能較高的老師比較願意參與各種學術活動。 四、發現過量教育對國中教師健康狀況並無顯著的相關,也就是過量教育並不是國中教師們健康狀況之良好解釋變數。 五、過量教育對轉換工作意願有顯著性的相關。教育程度越高者越想轉換工作環境。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作為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 教師、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Item 高等教育過量教育相關因素與效果之研究--以高雄地區國民中學教師為例(2006) 張惠琪高等教育過量教育與工資效果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地區國民中學教師為例 摘 要 過量教育課題與教育投資效益之間的關係,在國外已受到相當重視。隨著近來國內高等教育的迅速擴張,教師參與研究所進修的人數及比率逐年上升,其所引發的問題值得探討。本研究希望透過問卷調查與Mincer人力資本薪資函數之研究,瞭解高雄地區國民中學教師參與研究所進修的原因,進一步探討過量教育問題是否存在,及其所造成的薪資差異現象是否顯著。 實證結果發現,參與研究所進修的國中教師,其最主要考量因素為「認知興趣」層次。就薪資所得而言,年齡、經驗(年資)、兼任行政業務等變項會增加所得;經驗平方則與薪資所得呈現反向關係。就投資效益而言,過量教育低於適量教育之報酬率,表示國中教師存在教育投資無效率情形;不足教育則有負的報酬率。Item 過量教育因果關係檢定與比較分析(2006-07-31) 曾永清過量教育問題一直受到學術論文相當大的討論,自Freeman(1976)探 討美國過量教育問題開始,這一研究主題已發展了20 多年,其間有關美國、 英國、德國、荷蘭、西班牙等國家均有相當研究成果。學者間對於過量教 育是否存在、存續期間、衡量方式等均有不同看法,文獻方向以評估過量 教育之實際發生率(incidence)、帶來教育投資報酬降低(如Hartog,2000 等)、能力與工作無法配合、工作生產力下降之負面影響為主(如 Alba-Ramirez,1993 等)。然而有兩個基本問題一直沒有深入討論:a.對於 過量教育之真正原因無從得知,量化的教育年數(schooling)可能不足以 代表受教者真正的教育需求與程度?b.造成生產力降低的原因不一定來自 於過量教育,過量教育可能只是歷程變數或中介變數,其真實原因有待確 認?基於以上這兩點疑問,本研究擬利用相關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計畫希望透過問卷調查、典型相關、SEM、MANOVA 實證方法之研究, 達成下列幾個主要目標:1. 探討國中教師進修碩、博士學歷之學習動機, 分析教師們之內在真實社會、經濟與心理成因;2.追蹤調查教師進修後教 學效能與身心狀況,包括健康狀況、工作滿意度、轉換工作誘因等身心指 標;3. 建立過量教育因果模式,瞭解過量教育是否必然對效能與身心狀況 產生負面效應,作為日後類似研究之參考;4.已進修較高學歷及未進修教 師間教學生產力是否有明顯差異?Item 過量教育對國中教師工作生產力與後續效果之調查研究(2005-07-31) 曾永清「過量教育」議題與高等教育發展模式、教育投資效益與資源規劃等 課題息息相關,在許多工業國家中,這個研究方向一直甚為重要。自 Freeman(1976)探討美國過量教育問題開始,這一研究主題已發展了20 多年,其間有關美國、英國、德國、荷蘭、西班牙等國家均有相當研究成 果,歐洲地區且於2002 年11 月底於德國柏林召開「Overeducation in Europe」國際學術研討會,顯見歐美對此一問題之重視程度。我國有關過 量教育之學術性論文僅有林文達(民84)、蕭霖(民91)兩篇,係綜合 性研究。國中教師具備碩、博士學歷者比例大為提升,亦引發出一些值得 探究問題。本計劃研究旨趣係對「過量教育」課題進行全面縱深探究,除 追蹤國中教師過量教育問題真實性與形成真實歸因外,更進一步分析過量 教育之後續效果(posterior effect),由多重角度觀察此課題。 本計畫希望透過問卷調查與CLDVs 實證方法之研究,達成下列幾個主要 目標:1. 探討國中教師進修碩、博士學歷後,個人生產力、教學品質是否顯 著提昇。2.追蹤調查教師進修後身心狀況,包括健康狀況、工作滿意度、接 受訓練意願、轉換工作誘因等身心指標。3.建立我國高等教育過量教育研究 模式,作為日後類似研究之參考點。4.透過本計畫,探討過量教育對教育資 源配置之影響深度,並提出因應之道。Item 中學教師教育年數之薪資效果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07-03-01) 曾永清Item 過量教育、學習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檢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9-09-01) 曾永清Item 過量教育、學習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檢定(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9-09-??) 曾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