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工作壓力與休閒調適策略之研究
    (2023) 張喬蘋; Chang, Ciao-Pin
    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法,於研究區域內採立意抽樣方式挑選24所學校為樣本發放問卷,探討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工作壓力狀況、透過何種休閒調適策略達到調劑,以及學生事務人員工作壓力與休閒調適之關聯性。其中學務人員,係指109學年度第1學期任職於學校學生事務處的專任人員,抽取研究樣本之範圍以教育部統計處108學年度統計資料為基準計算,於109年10月10日發出問卷共計發出問卷410份,於109年11月1日前回收問卷395份,有效問卷356份。經SPSS統計分析後,發現:一、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知覺的整體工作壓力為偏中等(M>2.5)程度,其中以「工作負荷」構面之壓力最為顯著。 二、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對休閒調適策略的認同感受程度均高,其中以「友伴式的休閒調適策略」構面之感受度較為顯著。 三、不同家庭狀況、現職年資、服務單位、教育程度、學校性質之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工作壓力呈現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家庭狀況、服務單位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休閒調適策略有顯著差異。 五、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工作壓力與休閒調適策略呈現正相關。 六、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工作壓力與休閒調適策略具有顯著典型相關。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提供學務工作人員、學校及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參考。
  • Item
    大學教務處專職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2020) 汪立琪; WANG, Li-Chi
    本研究旨在瞭解大學教務處專職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現況與關係,透過文獻分析將工作壓力來源分為工作負荷、上級壓力、人際關係及角色衝突四個層面,將壓力因應策略分為解決問題、尋求支持、自我調適及延宕逃避四個層面,自製問卷為調查研究工具,經過專家審查、預試、信效度分析後完成正式問卷,共發出565份,回收406份,回收率71.86%,採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分析,研究結論如下: 一、大學教務處專職行政人員工作壓力程度屬於普通、尚堪負荷的,其中以來自上級壓力的感受程度最高,而人際關係則稱不上是工作壓力的來源。 二、大學教務處專職行政人員面對工作壓力時經常使用尋求支持以及解決問題策略,很少使用延宕逃避策略。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教務處專職行政人員整體工作壓力皆沒有顯著差異,只有在年齡在50歲(含)以上專職行政人員在「人際關係」層面之壓力感受顯著大於未滿30歲者;總服務年資5年(含)以上未滿10年之教務處專職行政人員在「角色衝突」層面之壓力感受顯著大於總服務年資未滿5年者;學校學生人數規模在2萬人以上之教務處專職行政人員在「人際關係」層面顯著大於學生人數規模5千人以上未滿1萬人之教務處專職行政人員。 四、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學校規模、婚姻狀態的大學教務處專職行政人員面對工作壓力的因應策略達到顯著差異。 五、大學教務處專職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間呈現低度相關,其中工作壓力與延宕逃避及解決問題策略達到顯著正相關。
  • Item
    臺北市鑑定種子教師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2014) 李佳穎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北市鑑定種子教師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的現況,分析不同背景的鑑定種子教師在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並進一步探討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國民中學158名鑑定種子教師,透過自編「臺北市鑑定種子教師工作投入及工作壓力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普查。茲將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效果值及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論歸納如下: 一、鑑定種子教師工作投入現況屬於高度工作投入;各向度以「工作認同」投入程度最高,「工作評價」投入程度最低。 二、鑑定種子教師工作壓力現況屬於高度工作壓力;「工作負荷」向度為非常高度的工作壓力感受,而「人際關係」則呈現低度工作壓力。 三、鑑定種子教師因不同年齡、婚姻狀況、鑑定個案量、鑑定年資及鑑定層級,在工作投入上有顯著差異。 四、鑑定種子教師因不同鑑定層級,在工作壓力上有顯著差異。 五、鑑定種子教師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之間存在低度至中度負相關。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建議予教育行政單位、學校、鑑定種子教師及後續研究參考之。
  • Item
    桃園縣國民中學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2011) 劉秀鈴; Hsiu-Ling Liu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民中學資源班教師對於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現況,分析國中資源班教師在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上的差異情形,並進一步探討不同背景國中資源班教師對於1.高工作壓力、普通因應策略,2.高工作壓力、高因應策略,3.低工作壓力、高因應策略,三種不同集群的關係。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桃園縣國民中學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為研究工具進行普查,研究對象為桃園縣國中 158 名正式資源班教師。施測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效果值檢定、群集分析及卡方檢定分析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國中資源班教師之工作壓力屬於中等程度。 二、國中資源班教師之因應策略的運用頻率屬於經常使用。 三、國中資源班教師因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與職務,在工作壓 力上有顯著差異。 四、國中資源班教師因不同年齡、任教年資、教育程度、特教背景、職務、學校規模 與學校地區,在因應策略使用上有顯著差異。 五、國中資源班教師因不同集群組型在性別、婚姻狀況與教育程度達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上述之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提供實務工作者、教育單位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 Item
    新北市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工作效能感之研究
    (2015) 蘇聿岐; Su, Yuh-Chyi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國中特教組長與曾任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工作效能感之關係,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現任特教組長與曾任特教組長,其工作壓力與工作效能感。 本研究係採用問卷調查法,以新北市76間國中之現任與歷任特教組長為研究對象,回收與剔除無效問卷後,以103學年度國中48位現任特教組長與73位歷任特教組長做為正式研究對象,並參考相關文獻確認本研究架構,並使用黃國龍所編製「高職綜合職能科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調查問卷」以及李育枝所編製「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組織學習與工作效能問卷」,作為本研究之工具,所得資料分別以單一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茲將結果分述如下: 一、新北市現任與歷任特教組長感受壓力程度為中上程度。 二、就工作壓力而言,特教組長在不同教育程度上有顯著差異;在不同性別、年齡、任教年資、現職及學校規模上則無顯著差異 三、就工作效能而言,不同工作壓力程度的特教組長有顯著差異。 四、特教組長工作壓力中的「專業知能壓力」對工作效能解釋力達 23.1%。 關鍵字:國中特教組長、工作壓力、工作效能感
  • Item
    慈輝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
    (2012) 徐禮知; Hsu, Li-Chih
    本研究旨在了解慈輝班教師的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齡、職務、教學年資、婚姻狀況)的慈輝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其因應方式的差異情形,並進一步提出適當建議,以為有關當局之參考。 為回答研究問題並進而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以量化問卷調查法為主軸,輔以質性訪談。研究者以臺灣地區十所慈輝班教師為研究對象,共訪談慈輝班組長、導師及專任教師等六人,並以自編「慈輝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調查問卷」,對慈輝班教師實施調查研究,共計發出問卷66份,回收問卷57份,有效問卷55份,可用率為83.3%。研究所得之資料以SPSS 19.0 for Windows統計軟體進行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Pearson)積差相關,並以薛費法(Scheffé method)進行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分析討論,獲致以下結論: 一、慈輝班教師整體工作壓力的感受,呈現中等程度,並以「工作負荷重」的壓力為最大。研究發現,工作壓力層面由高至低依序是:工作負荷重、專業知 能欠佳、行政支持不足、人際互動不良。 二、慈輝班教師面對工作壓力時,整體而言,採用中度頻率的因應方式,並以「情緒調適」為最多。研究發現,因應方式層面的調適由高至低依序是:「情緒調適」、「理性分析」、「尋求協助」。 三、不同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齡、職務、教學年資、婚姻狀況)的慈輝班教師,對於工作壓力的感受,均未達顯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齡、職務、教學年資、婚姻狀況)的慈輝班教師,對於壓力因應方式,均未達顯著差異。 五、慈輝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在整體及各層面上,部分有顯著正相關。
  • Item
    中等學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
    (2014) 包育豪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中等學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情形,及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服務年資、行政年資、兼任職務、兼任處室、學校類型)間的差異情形,並探討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的相關情形。本研究選取新北市中等學校共43所學校之611位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為研究樣本,所使用之研究工具包括「工作壓力量表」及「身心健康量表」。資料分析方法包括多變項變異數分析、成對樣本t考驗、多元迴歸分析、逐步迴歸分析及典型相關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目前整體新北市中等學校兼任行政教師感受到中高度的工作壓力。以「上級領導」的層面為新北市中等學校兼任行政教師感受較大的工作壓力問題。 二、目前整體新北市中等學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感受的身心健康狀況尚屬良好。以「焦慮反應」的層面為新北市中等學校兼任行政教師感受較大的身心健康問題。 三、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行政年資、兼任職務、兼任處室之新北市中等學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工作壓力感受上有顯著差異,但不同學校類型之新北市中等學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工作壓力感受上未達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行政年資、兼任職務、不同兼任處室之新北市中等學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身心健康狀況上有顯著差異,但不同學校類型之新北市中等學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身心健康狀況上未達顯著差異。 五、以工作壓力對於身心健康為變異量的預測力為45.7%。 六、新北市中等學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解釋身心健康的主要途徑為:「由工作壓力的專業知能層面而影響到身心健康的人際互動問題、憂鬱反應層面」。 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教育上之建議,並針對研究工具及研究方向提出建議,提供未來研究者做為參考。
  • Item
    臺北市高中職軍訓教官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
    (2009) 鄭佩玉; CHENG PEIYU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高中職軍訓教官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現況,且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臺北市高職軍訓教官其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差異情形。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針對臺北市公、私立高中職的軍訓教官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共發出問卷345份,有效問卷331份,有效回收率95.9%。問卷資料採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Independent-Samples 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one-way ANOVA) 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及調查研究之分析與討論,獲致以下結論: 一、臺北市高中職軍訓教官整體工作壓力感受屬於中等程度。 二、臺北市高中職軍訓教官在工作壓力來源中,以工作負荷為最高,生涯成就次之,兩者皆達中程度壓力感受;學生問題與人際關係則最低,兩者皆屬中低壓力感受。 三、臺北市高中職軍訓教官在面對壓力時,最常使用理性思考、問題解決等因應方式,其次是情緒調適偶而使用,而逃避延宕則是最少使用。 四、臺北市不同背景的高中職軍訓教官就整體方面而言其工作壓力程度不大,僅有在「性別」及「職務」上是略有差異。 五、臺北市不同背景的高中職軍訓教官對工作壓力來源感受程度,整體上的感受差異不會過大。 六、臺北市不同背景的高中職軍訓教官面對壓力時使用壓力因應方式的差異情形不大。 依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高中職教官以及未來的相關研究, 分別提出若干建議事項。 一、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積極協助軍訓教官成為合格中等學校師資 (二)提供合理的軍訓教官員額配置,清楚界定軍訓教官角色功能 (三)結合社會資源設置軍訓教官諮商輔導機構 二、對高中職教官之建議 (一)軍訓教官應踴躍參與休閒活動 (二)一般教官應建立良好互動網絡 (三)軍訓教官應認識工作壓力,學習有效的壓力因應方式 (四)軍訓教官應自我充實,做好生涯規劃 三、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納入不同研究變項 (二)擴大研究範圍 (三)輔以質性研究
  • Item
    脊髓損傷工作者的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
    (2016) 徐瑋謙; Hsu, Wei-Chien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穩定就業之脊髓損傷工作者在工作中所遭遇到的工作壓力、影響及其解決策略。本研究採質性研究,透過滾雪球的方式邀請八位在北部地區就業中的脊髓損傷者參與研究。研究者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並歸納出以下研究結果: 1.脊髓損傷工作者的工作壓力包括:個人健康狀況的壓力、長時間壓迫的心理壓力、個人需求的壓力、歧視及不平等待遇的壓力、移動及交通工具的壓力、來自環境的壓力、來自工作任務的壓力、自我要求的壓力、與其他身心障礙者競爭的壓力。其中以個人健康狀況的壓力最為多。 2.脊髓損傷工作者在遭遇工作壓力時的解決策略包括:面對壓力、與朋友聚會和出遊、自我放鬆、信仰和逃避。其中以直接面對壓力最常被使用。 3.工作壓力對脊髓損傷者的影響包括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包括情緒低落、不安、焦慮或煩躁。生理方面包括腹痛及睡眠品質不良等等。這些影響有可能會間接形成新的壓力。 本研究亦根據研究結果,向脊髓損傷工作者以及公司、雇主提出相關建議,以協助脊髓損傷工作者減輕工作壓力的困擾。